“一带一路”:与全世界做生意(《商界》2019年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首语

讲一个好故事



截至2018年12月28日收盘,上证指数去年全年跌幅超过24%,是A股历史上第二大年跌幅,仅次于2008年——不过,我们今天不看数字,我们来讲讲“故事”。

如果中国股民有记忆的话,也许会想起十几年前,号称“中国第一蓝筹股”的银广厦,是如何通过一种高深莫测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配合伪造销售数据,蛊惑了当时的6万股民。“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的故事,吹出了7.7亿元的肥皂泡,酿成一场当时震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事故。

无独有偶。在美国,号称开发出“验血查癌”新技术的“全美最年轻女富豪”,2018年被踢爆造假,狼狈下台。而之前为她站台的,包括甲骨文创始人这样的传奇大佬,据说其董事会里还有基辛格这样的高人,其公司甚至曾被权威媒体评为仅次于特斯拉的“改变世界的创业公司”。

仅仅归之于造假吗?事实上,除了这样赤裸裸的骗局,我们身边充斥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商业“故事”。这“故事”可以是技术,可以是品牌,可以是商业模式,甚至可以只是一段段激情澎湃的励志传奇。

相比商业本身一步一步跋涉、从下到上搭建的艰难与枯燥,“故事”从来都是生动的。于是,在暴富和投机心理驱动下,人们宁愿倾尽所有资源去讲述一个自己梦中的愿景,创富的神话;于是,在资本和市场双重诱惑下,人们热衷于培育项目迅速套现,热衷于风口经济,热衷于融资传说——处于商业结构金字塔顶端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那些初创期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更是趋之若鹜。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对于“故事”过分的迷恋,反映的恰恰是企业本身的孱弱:没有技术的优势、没有核心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充裕的资金,甚至没有话语权的保障。

然而,只想赚钱方式,却忽略了深挖产品与服务;只想玩文字游戏,却忽略了企业真正健康的长远发展—当“故事”凌驾于企业之上,这样的公司能创造多少真正的价值?又能走多远?

就像说谎者终会被撕掉画皮拉下神坛,只剩“故事”可讲的企业终会付出代价。当潮水退去,就会知道谁在裸泳。新的一年,讲一个好故事比讲好一个故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