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案
例26
武某,女,56岁。1973年5月15日初诊。
患急性心包炎5日,身热,自汗,面赤,胸闷气逼而痛引肩背,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声低气细,胃脘酸胀,恶心吐痰,不思食,舌苔白腻,脉微细数,心包摩擦音显著。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以开胸豁痰,同时用独参汤以扶元固脱。瓜蒌实(皮、仁合用,下同)30g,薤白10g,法半夏10g,陈皮10g,云苓15g,甘草5g,竹茹5g,枳实5g。另用红人参15g,煎汤,代茶频饮。
5月20日二诊:服上方5剂,精神好转,面红见退,胸闷气逼见松,胃脘酸胀亦减,稍思饮食,但食后胃脘不适,咽喉不利,时吐白色泡沫痰,舌尖有烧灼感,尿赤,便闭,脚板常冷。近日傍晚曾阵发1次头昏、面红、自汗、气逼、胸闷,但夜寐尚安。守上方加味:丹参15g,瓜蒌30g,薤白15g,橘络10g,丝瓜络10g,黄连5g,黄芩5g,栀子5g,连翘5g,通草5g,赤芍10g,郁金10g,竹茹10g,枳实5g,法半夏10g,陈皮10g,云苓30g,甘草5g,红参10g。
5月27日三诊:服上方6剂,精神更见好转,胸痛渐除,背痛未已,自汗仍多,口干,舌尖烧灼感消失,口味转好,胃中不酸。稍多食则脘胀,大便时通时闭,尿已转清。近日傍晚虽然阵发头昏、面红、自汗、气逼、胸闷,但较前减轻,发时只需喝些糖开水就能缓解(心包摩擦音消失)。守上方出入:红参10g,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5g,浮小麦15g,凤凰衣10g,丹参15g,瓜蒌实30g,薤白15g,橘络10g,丝瓜络10g,郁金10g,云苓15g。
6月17日四诊:服上方20剂,从5月28日傍晚起到就诊时,未再阵发头昏、面红、自汗、气逼、胸闷,同时脚板冷渐除精神日益好转,胸痛全除,背痛渐止,自汗渐收,胃中舒适,时时腹饥思食,咽喉已无不利之感,大便已转正常,脉力渐增(6月11日X线检查:心包炎症改善,心影恢复正常),病已向愈守上方加减以善后。
在善后调理4个多月(6月17日~10月19日)的疗程中,曾因先后3次感冒而采用标本兼顾的表里同治之法。治标选用葛根、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芦根、桔梗、杏仁、前胡、枳壳、甘草等以解表;治本仍用生脉散加丹参、瓜蒌实、薤白、橘络、丝瓜络等以安内,一般都在2~3日内迅速得到缓解。最后则以平补脾胃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生脉散等方,加丹参、橘络、丝瓜络、瓜蒌实、薤白等药,以巩固疗效。此后未再发生感冒,逐渐恢复了健康。随访多年,未见复发,亦未见有任何后遗症。
本例急性心包炎,由于体素气阴两虚(有长期肺结核病史),抵抗力弱,起病即呈内闭外脱的险象。即一方面痰热蕴结于胸膈,脉络阻滞不通,心火时时上炎,并使肺胃气机宣降不利;另一方面热伤素虚之津气,以致心力不支,元气不固,时时欲脱。证属虚实错杂,治当攻补兼施。从全部治疗过程(5月15日~10月19日)来看,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5月15日~6月17日)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即初诊后的12天。此时由于邪气实而正气虚,一方面痰热蕴结于胸膈,脉络阻滞不通,心火时时上炎,并使肺胃气机宣降不利,呈现身热面红、胸闷气逼而痛引肩背、咽喉不利、口干、舌尖有烧灼感、恶心吐痰、胃脘酸胀而食不下、舌白腻等症,故用自制丹络蒌薤汤(方解详见“心脏病案”)合温胆汤加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赤芍、郁金等以开胸疏通脉络、清热化痰涤饮、宣降肺胃之气;另一方面热伤素虚之津气,以致心力不支,元气不固,时时欲脱,呈现大汗时出、胸闷、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声低气细、脉微细数等症,故用独参汤大补元气或生脉散敛补津气以固脱。经过12天的治疗,痰热邪气明显减退,胸闷胸痛基本解除,心包摩擦音消失;但元气不固,时时欲脱之势,虽有所改善,仍不够稳定。
第二步,即三诊后的20天。此时由于邪虽减退而正犹未固,故以生脉散为主,继续扶元敛补津气以固脱;同时,由于痰热减退,心火渐平,故不再用黄连、黄芩、栀子等苦寒清火药,而只用丹络蒌薤汤加味,继续开胸疏通脉络、清热化痰涤饮、宣降肺胃之气,以清除余邪。经过20天的治疗,元气欲脱之势完全解除,每天阵发的头昏、面红、自汗、气逼、胸闷停止,同时脚板常冷亦渐除。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脚板常冷而时发面红、自汗、头晕、胸闷,是因心肾阴阳气液两虚,阴虚阳浮,气虚不固所致,既有欲脱之势,又有戴阳(属于阴阳两虚的阴不潜阳,阳不守舍,虚阳浮越)之象。久服独参汤和生脉散后,心肾阴阳气液逐渐敛藏,始得转危为安,脉力转旺,精神转佳。且因胸膈痰热基本清除,心包脉络通畅,肺胃气机通利,故胸闷胸痛全除,咽喉不利消失,胃不酸胀,大便畅行,胃纳转佳,时时腹饥思食。治疗至此,病已向愈。
后阶段(6月17日~10月19日)在善后调理的过程中,由于先后发生过3次感冒,尤以第1次感冒为甚,曾给病入坦途的患者以严重威胁。但因通过前阶段的治疗,有力地巩固了元气,基本上清除了痰热,故虽感冒高热,并曾一度胸痛复作,但都在标本兼顾、表里同治中迅速(2~3天)得到缓解而安然度过。最后以平补脾胃为主,采用参苓白术散合丹络蒌薤汤、生脉散,在培补后天之本、增进饮食、化生气血的同时,继续补养心脏气液和开胸疏通脉络,更合玉屏风散大补卫气以防止感冒。患者自服此方后,感冒未再发生,疗效获得巩固,逐渐恢复了健康,并未遗留任何后遗症。可见最后一方,在增强脾胃、防止感冒、巩固疗效、恢复健康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心包络为心之外卫,与心同主血脉。《灵枢·经脉》对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血脉病变,都指出有“心痛”之症。因此,无论是心包疾患的心痛或心脏疾患的心痛,只要病机相同治法就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