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案
例46
吴某,女,4岁。1971年9月15日初诊。
患急性肾炎4~5日,起于周身疮疖愈后,发热,通身面目浮肿,饮食减少,小便黄短,舌苔淡黄而腻,指纹紫红。投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3g,连翘10g,赤小豆15g,茯苓皮10g,生姜皮3g,桑白皮10g,冬瓜皮10g。连服2剂,发热解除,尿转清长,浮肿基本消失,胃纳好转,黄苔和紫红指纹均见减退。再进2剂而痊愈。
本例水肿发生于周身疮疖愈后,显然是因湿热由表入里内困于肾所致。由于肾为水脏,湿热困肾,气化被阻,则人身水液不能顺利地向下排泄,而向上、向外泛滥,故小便短少而通身面目浮肿。由于热胜于湿,故发热、尿黄、苔黄、指纹紫红。由于湿热内蕴,必然波及中土,而使脾胃纳化功能失常,故饮食减少。《伤寒论》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为湿热(热胜于湿)发黄而设,今用此合五皮饮加减,变退黄之剂为消肿之方。方中以麻黄为主药,取其入太阳发汗利水以消肿。本例是属湿热困肾的水肿实证,根据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实则太阳,虚则少阴的机理,治法应开太阳以泄少阴之水。而太阳外主皮肤,内属膀胱。麻黄既能开太阳皮肤毛窍以发汗泄水,又能开太阳膀胱浊窍以利尿泄水,故为肾病水肿实证的消肿要药。虽然麻黄性味辛温,比较适宜于水寒实肿,如《金匮要略》的甘草麻黄汤证等;但若配伍得宜,也适用于水热实肿,如《金匮要略》的越婢加术汤证等。本例之所以不取越婢加术汤,是因其为湿热(而且是热胜于湿)困肾水肿实证,不宜用麻黄配伍白术、生姜的温燥。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饮加减,以麻黄配伍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和赤小豆,通行皮肤之水,渗利湿热之邪为主,并以连翘解散湿热郁结为佐。由于药证吻合,故获速效。
但在这里应指出的是,临床应用麻黄于水肿,利尿之功虽著,而发汗之效不显。从湿热困肾的水肿来看,如本案在服药消肿过程中,就只见其尿转清长,而未见其出汗。从寒湿困肾的水肿来看,例如有一患者,涂某,女,55岁。咳喘,通身面目浮肿而小便不利,纳减,神疲。1964年3月4日初诊,投以射干麻黄汤6剂,咳喘渐平,食增神旺,但浮肿依然(麻黄配伍五味子等只能止咳平喘,而不能利水消肿)。3月11日复诊,改投麻黄附子汤(麻黄10g,熟附子15g,甘草10g),仅服1剂,即小便畅利,而浮肿迅速消退。本案也只见其尿转清长而未见其出汗。这可能是因为水性本自下流,由于湿邪困肾,气化被阻,水液不得顺行向下,而向上、向外泛滥,发为水肿,虽然在服麻黄剂后表里气机同时开启,但因此时水液已恢复其下流之本性,故不从皮肤毛窍透泄,而从膀胱浊窍排出。
例47
涂某,男,5岁。1989年7月31日上午初诊。
自1岁起,患多发性疮疖,久治无效。至去年元月引发急性肾炎,迄今未愈。现仍通身面目浮肿,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时有低热,渴喜凉饮。平素体虚易感,近又感冒咳嗽咯痰。尿检:尿蛋白(+++),红细胞(++++)。投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10g,杏仁10g,生甘草10g,连翘15g,赤小豆30g,生薏苡仁30g,白茅根50g,金银花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3剂。
8月7日下午二诊:服上方3剂见效,因自加服3剂,现尿赤转黄而长,浮肿见消,低热亦退,大便转成软条,咳止。昨晚全身起风团,色鲜红,痒甚,今见减退。守上方加白鲜皮、刺蒺藜各15g,再进5剂。
8月12日下午三诊:风团消失,浮肿全消,小便清长。今日尿检:蛋白(+),红细胞2~4/HP。守上方去白鲜皮、刺蒺藜,再进5剂。
8月24日上午四诊:昨日尿检:蛋白和红细胞消失,仅见白细胞3~5/HP。守上方再进5剂(隔日1剂)。
9月13日下午五诊:服上方至今,诸症悉除,近时尿检2次均正常。
本例与例46证治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患儿体虚易感而合用玉屏风散以防治感冒。
例48
杨某,男,9岁。1992年4月11日初诊。
春节期间出现血尿,间断发生,可自止,未治。今又尿血,面目轻度浮肿,平素纳差,驱蛔后稍好,舌红苔白,脉浮滑。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投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3g,连翘15g,赤小豆30g,生薏苡仁30g,白茅根50g,桑白皮15g,杏仁10g,生甘草3g,藕节10个。4剂。
4月15日复诊:尿血止,浮肿消。守上方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与上2例证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例症见尿血,是因湿热困肾,热伤血络所致。但因病机重点在于湿热困肾,故仍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以解湿热之困为主,并佐一味藕节以凉血止血。由于药证吻合,故获速效。
例49
张某,男,60岁。1991年7月24日初诊。
浮肿7月余。自去年12月起,左足跟及外踝肿痛,痛止而浮肿不消。今年3月右足跗亦出现浮肿。查尿蛋白(+++)。曾诊为“痛风性肾炎”,用利尿药及激素治疗半月无效。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全身浮肿,头晕乏力,身体沉重,小便清利,夜尿5次,大便每日1~2次,不溏,口渴喜冷饮,乏味纳少,睡眠欠安。素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近日又患感冒,服感冒药后好转,舌淡边有紫蓝瘀斑,苔薄白,脉弱滑数。尿检:蛋白(+)。投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桑白皮30g,黄芪30g,党参30g,白术30g,茯苓皮30g,葛根30g,防己30g,陈皮15g,生姜皮10g,五加皮10g,甘草5g。3剂。
11月9日二诊:服上方9剂,足肿消失,身痒,关节痛,怕冷,纳可,二便平,寐安,夜间咽喉、口舌干燥,口渴喜热饮。查尿蛋白(+)。守上方加桂枝、知母各10g,赤白芍各15g,防风15g。再进7剂。
再进上方后,诸证基本消失,尿蛋白转阴,遂停止服药。1992年5月20日随访,患者恢复如常。
本例与上3例证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例属“痛风性肾炎”,故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中合用了《金匮要略》治历节的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获得良效。
例50
徐某,男,4岁。1969年5月31日初诊。
患急性肾炎,经治月余不愈。现仍通身面目浮肿,身有微热,口渴尿少,有时目赤,鼻衄,大便结如羊屎,2~3日1行,尿检常见蛋白和红、白细胞。投以自制白茅根汤加味:白茅根60g,生薏苡仁30g,赤小豆30g,知母10g,火麻仁15g,杏仁10g。连服10剂,诸症悉除,尿检蛋白和红、白细胞消失,大便通畅。
复诊:守上方去知母、麻仁、杏仁,再进10剂以巩固疗效。
本例也和例48一样,是因湿热困肾而热伤血络所致。但由于前者邪热较轻,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自制白茅根汤加减3剂即愈;后者邪热较重,故未用麻黄,而重用自制白茅根汤(方解详见“慢性肾炎案”)加味,连服至10剂始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