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夹阴案
例79
罗某,男,34岁。1988年10月11日上午初诊。
病起于性交受寒,前日恶寒发热,头痛作呕,至昨夜半加剧,周身发麻,时出冷汗,头重不欲举,伏案就诊,舌苔薄白而润,脉寸浮尺弱。急投参附龙牡汤合桂枝加龙牡汤:红参15g,熟附子3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5片,红枣5枚。2剂。
10月12日上午复诊:昨日上午服第1剂后病即大减,下午继服第2剂后病告痊愈。昨夜安睡通宵,今早神清气爽,尺脉已起。守上方减量,再进3剂以巩固疗效。
例80
徐某,男,53岁。1988年10月2日上午初诊。
近患肺炎高热初愈,因性交受寒,以致头重不欲举,眩晕耳鸣,心里难过,气不得续,口微干苦,不思饮食,大便溏,日2~3次,时自汗出,精神萎靡,伏案就诊,舌苔中黑边黄,脉沉细弱。急投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加味:红参15g,熟附子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黄芪50g,党参30g,白术30g。1剂。
10月3日上午二诊:黑苔减退2/3,但脉仍如故。守上方加重熟附子为30g,再加鹿茸末2g(冲服)。续进1剂。
10月4日上午三诊:心里已不难过,神旺纳开,眩晕大减,耳鸣停止,脉起有力。守上加味,再进1剂而痊愈。
例81
涂某,男,32岁。1994年8月31日初诊。
病起于性交受寒,以致头昏重不欲举,后脑及背部时冒冷气,身寒肢冷,时打呵欠而汗毛笔直,腰酸胀沉重,脚膝无力,会阴部及肛门有内缩感,舌淡苔白,脉虚数甚。急投参附龙牡汤合桂枝加龙牡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红参30g,熟附子15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5g,生姜5片,红枣10枚,麻黄10g,细辛5g。1剂。
9月1日二诊:服上方1剂后,脉转有力,白苔减退,舌淡转红。守上方再进2剂。
9月3日三诊:诸症减轻,但仍怕冷。守上方加重熟附子为30g,去白芍,再进2剂。
9月5日四诊:诸症基本解除,会阴部及肛门不再内缩,不再怕冷。仍守上方,再进2剂以巩固疗效。(此后曾复发缩阴1次,仍守上方加黑锡丹和鹿茸,并热敷脐下和热水泡脚。治愈后,未再复发。)
伤寒夹阴病证,是因性交受寒,寒邪乘虚侵入少阴(肾),元阳欲脱所致。故以上3案都以参附龙牡汤温固少阴阳气为主。其所以合用桂枝加龙牡汤者(例79和例81),因此方乃治男子失精的主剂(《金匮要略》用此方主治“男子失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功能调和阴阳,收敛浮越之阳气。至于三案中之一案(例80)未合用者,是因该案在热病后阴液亦稍受损,故用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在温固阳气为主中兼养阴液,而不欲再合用桂枝汤以助长附子之燥热。其所以合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者(例81),是因本案不仅少阴脏寒,而且少阴经寒,必须合用此方,才能双解少阴经、脏之寒。
《伤寒论》所谓“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可与上述《金匮要略》所谓“男子失精”的桂枝加龙牡汤证合参)是即后世所谓伤寒夹阴病证。这可从上述3例所现“头重不欲举”,“脉寸浮尺弱”(例79),“头重不欲举,眩晕”,“脉沉细弱”(例80),“头昏重不欲举”,“腰酸胀沉重,脚膝无力,会阴部及肛门有内缩感”,“脉虚数甚”(例81)等症(其中尤以3例共有的“头重不欲举”为突出)中看出。但烧裩散方不可靠,后世医家用此方治此病,也非随证加用补药不能收效(如《证治准绳》说:“尝治伤寒病未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用独参汤调烧裩散,凡服参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药不可执一也”)。这就是我之所以治此病不用此方的缘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