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7 结语

当打破规范的个人行为反映该场域的结构并引起该场域的变化时,它更有可能发展成新的规范,而不会仅仅成为个人的癖好或湮没无闻。打破规范也不仅是面对多个规范优先选择其中之一,而是更多涉及对相邻场域相互冲突的规范和规则的内化。场域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决定了打破规范的行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张谷若打破规范的案例反映了翻译场域和文学场域之间的结构冲突,并为翻译场域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张谷若没有选择成为译本背后的隐身译者,而是积极参与场域斗争,采取各种方法为自己和译作增加翻译资本。他和他的追随者积极参与,通过赋予新规范理论依据以及实际操作上的改进空间来修正并巩固新规范。当场域结构发生重组,且与打破规范的实践相同步时,新的规范就诞生了。

从打破规范到建立规范的转变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自发过程,而是所有行动者共同努力、主动参与构建的过程。无论是打破规范还是建立规范,都是打破规范者和其他行动者争夺更高地位和更多象征资本的战略举措。如果译者可以承担风险,打破规范可能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有效举措,例如,译者可以采用新的方案来解决诸如文学方言之类的翻译问题。非常规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引起争议并带来风险,但如果行动者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它,则也可能带来认可和名望,进而积累象征资本。像张谷若这样的新手译者采取有争议性的翻译策略,可以使他得到场域其他行动者的关注,并借此展示自己作为文学专家和值得信赖的译者的语言资本和文化资本。像林语堂和傅东华这样的资深译者,为了降低风险,采取了较为稳健的译法,也能有效增加自己的象征资本。无论哪种方式,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构建方言翻译规范的行动中来,而他们的行动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场域地位,成为少数有权力、有资本去打破或建立规范的人。

前人研究认为译者在场域中的资历与打破规范的行为可能存在联系,本节涉及的案例研究似乎不属于这种情况,而更多指向译者所拥有的资本。图里(2012:77)认为,经验丰富的译者可能会打破规范,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象征资本来承受风险。笔者发现,只要新手译者可以设法从某人或某处获取或借用到足够的象征资本,他们也有可能敢于打破规范。在张谷若的案例中,他自己拥有的象征资本是有限的,但他有一定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使得他获得了场域其他行动者的支持,而这些人拥有足够的象征资本来改变场域。换言之,译者无论经验丰富与否,只要拥有或是有能力借来足够的资本来承受风险,便可以打破规范译者也可能对自身的资本和场域地位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过高估计自身资本和地位,做出打破规范的举动。这种举动是否能够抵御随之而来的风险,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译者也有可能对场域的主流规范做出错误判断,无意识地违反规范。这两种情况也属于打破规范的范畴,但超出本节探讨的话题。

本节聚焦译者与场域之间的互动,探讨打破规范如何催生新的规范的诞生,哪些因素促使新规范得以建立,以及打破规范者和参与新规范建立的行动者的特点。后续研究可以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处于变化和危机时期的翻译实践,以进一步阐释规范的发展和转变过程。有关译者惯习的研究也可以特别关注选择打破规范的那些译者的惯习、新规范建立过程中作为追随者的那些译者的惯习,以及他们的惯习如何发生改变。译者的资本积累和借用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这些研究都将有助于建立“致力于既记录稳定也记录变化、既关注规范也关注打破规范的研究模型”。(Agorni, 20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