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翻译是什么
(1)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y)——或者任何有关翻译的研究——旨在理解翻译现象,无论“翻译”一词如何定义,如何实践。
翻译研究,就是通过研究翻译现象揭示翻译的本质。虽然不同翻译学派对翻译的定义不同,关注的翻译现象也不同,对这一点应该没有分歧。
(2)无论对任何研究对象下任何定义,都受到理论的限制,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完全客观的“翻译”定义可以让我们先理所应当地接受,然后开始研究,因为永远都不可能存在涵盖一切理论的全面的(all-inclusive)翻译定义。我们可以先初步确定一个暂行的定义,一面进行研究,一面对定义进行修订。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会提出(或得出)不同的定义。我们应该尽可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选择或是接受某一特定翻译定义或是概念。
第一句显然是阿罗约的观点。她认为既然任何定义都受理论角度的约束,那么完全客观的定义就根本不存在:不同学者的研究目的不同,开始的定义不同,最后得到的结论(定义)也必然不同。紧接着,切斯特曼先是承认全面而完善、毫无争议的定义是不存在的,任何事先设定的定义,都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先入为主地限制对纷繁复杂的翻译现象的认识,这也是所有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常识。但他接下来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暂行定义开始,根据实践的翻译现象和研究目的定义,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调整定义。研究者应该尽量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定义或翻译概念,意识到自身研究的“主观性”,这也是描写研究对后现代研究指责的回应(后现代不承认描写的客观性)。
(3)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原始”数据(data)。归根到底,数据是研究者选择的(taken),而不是得到的(given)。我们承认这一点,但却无法避免。既然研究不可能完全抛弃数据,我们还是必须选择一些数据进行研究。我们应该尽可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些数据进行研究。
前两句中可以看到阿罗约的观点,她认为描写研究主张的客观的研究对象是不存在的,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都是研究者“选择”而非“客观存在”的,都不可避免地由研究者的主观视角来决定。后两句中切斯特曼先是让步,接受后现代的质疑,承认描写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公正:研究对象的确是在特定理论角度指导下,根据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来“选择的”,而并非是“现成的”。(Toury, 1995:23)虽然这一点无可避免,但研究也不能放弃“数据”,所以描写研究只能充分意识到后现代的这种质疑,在质疑中修正和改进,而不能因为这种质疑放弃描写。
(4)翻译研究的目标之一,是发现(特定文化特定时期)哪些类型的文本被标记为“翻译”,哪些类型的文本被排除在外。这一目标还包括研究谁来标记文本,出于什么原因以及这些原因是否会因时间流逝而发生变化。
考察“特定文化特定时期”哪些文本被视为“翻译”,就是考察翻译的“构成性规范”(constitutive norm),有助于揭示特定文化群体对翻译的一般概念。(Neubert, 2001)最后一句中提到的“谁”,突出的是后殖民理论的观点,即关注文本背后的“人”,这也是描写研究在后殖民研究的质疑下,对描写方法进行的修正和补充。
(5)英语里的translation一词,与其他语言里含义接近translation的词(如德语里的übersetzung),指代的并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事物。翻译研究关注的是如何勾勒出这些不同的概念,及这些概念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变化。即便在英语中(碰巧我们双方在这里使用的都是英语),translation一词究竟由哪些概念构成,人们的看法可能也大不相同。翻译研究的合理目标之一,便是考察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内部的各种各样的翻译概念究竟多大程度上可以相互重合。
“翻译”一词的意义,即便在同一文化、同一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也会给出不同的解释。但这些纷繁复杂的翻译概念背后所隐藏的共性,即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人关注的哪些共同特征构成了翻译的定义,是描写研究关注的课题。
上述五条主要讨论翻译的定义对翻译研究的意义。虽然翻译研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并不影响研究本身,翻译研究可以先对人们称之为“翻译”的那些东西进行描写,暂行的定义可满足需要即可,无须也不可能事先一劳永逸地确定最终定义。以下各条探讨了“怎么研究”,从哪些角度研究翻译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发生的。
(6)翻译研究也考察(既定时期既定文化下)作为不同文化之间思想流动的组成部分,哪些文本被翻译过来,哪些没有。
翻译研究的另外一个课题,是考查翻译的选材:哪些作品被目标语文化引进,哪些被排除在外?早期翻译研究学派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迁移”的过程,考查翻译即是考查对异域文化和思想的改写和操纵。图里(Toury, 1995)理论里的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中,“翻译政策”关注的便是决定翻译选材的各种因素。
(7)翻译研究也考察实际进行翻译活动的人或群体:谁在做翻译?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同翻译的选材一样,译者研究也是两个学派共同关注的话题。
(8)另外一个研究目的,是考察特定文化特定时期有关翻译的话语(discourse)——例如,译者本人的话语、客户的话语、社会大众的话语、翻译研究者的话语。这是研究“翻译是什么”的途径之一——人们对翻译说了些什么?即便人们实际上对翻译没有发表多少看法,这本身也是个有趣的研究发现,例如有关译者隐形的辩论。
所谓翻译话语,就是有关翻译的论述,是对“元文本”(meta-text)的研究。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之间存在构建的支配关系,翻译话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也是后殖民研究青睐的课题:谁支配着特定时期的翻译话语权?描写研究同样考查翻译话语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以此重建特定文化时期的翻译规范。最后一句可见赫曼斯(Theo Hermans)的观点,即“读出文本未说出的意义来”和“评价被排除在外的因素能让我们理解被包含在内的因素的意义”。
(9)人们(包括翻译学者)常常利用隐喻来表达翻译概念。任何有关翻译的隐喻都从某一非他的特定角度展现翻译的概念。没有这类隐喻我们无法探讨翻译。
(10)所有的隐喻都包含有关意义的暗示。例如,“翻译就是转换(transfer)”的隐喻暗指的确有什么东西被转换过去,而且可以假定这种东西在整个转换过程中能够保持不变,因此它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东西常常被认为是意义[或信息,或意思,或vouloir dire(法语“意思”),或……]。
(11)其他隐喻有不同的含义。“翻译是行为(performance)”的暗喻反映的概念是:翻译是一种解读(interpretation)与再创造的形式。“翻译是食人主义”的暗喻反映了这样一种翻译观念:支持译者出于自己认为合理的任何目的去利用原文的权力。
以上三条都是涉及隐喻的含义。有关翻译的话语往往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同隐喻可以反映不同的翻译概念,比如中国佛经翻译时期出现的鸠摩罗什的“嚼饭与人”、道安的“葡萄酒之被水”等比喻,都反映了一种翻译观,即译文劣于原文,或是翻译是不可能的,等等。
把翻译看作“转换”,就意味着某些“东西”被“转换”了,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客观存在的。通常认为,被转换的东西就是“意义”(meaning, sense, message)。德国逻辑学家弗莱格认为,意义是翻译中不变的东西。(Frege, 1948:213-215)由这类隐喻可以看出描写翻译学派的意义观。
把翻译看作是“行为”源自语言学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该理论认为我们说话的同时不仅是在被动地描述现实,还在改变所描述的现实。翻译就是在进行“行为话语”(performative utterance),译者便是用译作改变现实的行为者(performer)。(Robison, 2003:148-152)翻译是“食人主义”的比喻源自巴西诗人安德拉德(Oswald De Andrade)的《食人宣言》,由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德·坎波斯兄弟(De Campos)发展成为翻译的“食人理论”,指消化吸收原文获得营养,创造出不同于殖民者的、属于后殖民地的更有活力的语言形式的创造性翻译。(Viera, 1999:106)
(12)“翻译”的概念也可以描述为原型概念:处于原型概念核心的,是既定文化与历史时期下被大多数人视为是翻译的那些文本,但处于原型概念边缘的,则是不那么典型的例子,有些人视之为翻译,另外一些人则不认同。翻译研究旨在发现(既在某一文化/时期内部,也包含所有文化/时期)哪些特征倾向于占据中心地带,哪些特征倾向于处于边缘地带,同时研究为什么这些特征如此分布。
罗什(E. Rosch)的原型理论不同于传统的经典范畴观,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组特征来定义范畴,而且范畴的边缘也是模糊的,处于原型中心位置的成员较边缘位置的成员更具代表性。(Geeraerts, 1997:11-23)斯内尔-霍恩比(Snell-Hornby)将原型理论用于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解决有关翻译定义的争论。此外,将规范理论与原型理论相结合,通过描写位于原型中心与边缘地带的文本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可以揭示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以及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法则。
(13)我们可以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翻译,有些类型比其他类型更常见,有些比其他更典型。翻译研究旨在建立翻译类型学(既在某一文化/时期内部,也包含所有文化/时期)。
除了有助于解决有关翻译定义的争论之外,还可以将原型理论用于构建描写研究的翻译类型学。翻译原型理论有助于取消传统的刻板类型划分,建立动态的语篇原型分类,解决一些无法清晰界定的杂合型语篇类型方面的争论。
(14)“翻译是什么”这个问题与“什么样的翻译是好的翻译”这一问题紧密相关。翻译研究关注的是在某一文化和某一时期内部以及跨文化与跨时期情况下,有关翻译质量的观点和标准如何发生变化。翻译研究还关注的是,跨文化跨历史时期情况下是否存在共同的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
最后,第一部分有关翻译定义的讨论回归到传统研究最热衷的话题上:翻译标准。描写研究考察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时期制定某种标准,对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标准及观点进行描写,重建话语背后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规范。规范之外,翻译研究同样关注是否存在具有普遍性的翻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