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欧美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
1989年3月,王府井金鱼胡同8号,北京王府饭店(后于2006年7月正式更名为北京王府半岛酒店)正式开业,其涉外酒店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它足够的私密性,这不仅让西方奢侈品的“高贵”特点被放大,也使得中国境内奢侈品零售产生了本质变革。
王府饭店最初由原总参谋部在北京建立,建立之初上海香港酒店集团就占有25%的股份,总参谋部占有75%。1998年,政府要求军队不再持有私有企业股份,于是总参就将持有的股份分别卖给了香港建设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和光大集团。
而上海香港酒店集团,正是大名鼎鼎的半岛酒店之母公司。它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印证着中国跻身经济强国的发展史。
时光回转至19世纪中期,艾利斯·嘉道理及艾利·嘉道理(Ellis and Elly Kadoorie)兄弟和父亲来到中国上海投奔当时的“上海大班”之一,犹太商人沙逊(Sassoon)。1866年,艾利·嘉道理在上海注册成立了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Hotels, Limited),在中国香港和上海同时启动营业,坚持以参股、控股酒店物业的方式发展。
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集团前身)旗下最重要的酒店品牌就是大名鼎鼎的半岛酒店(The Peninsula Hotels)。
1928年,距九龙码头仅举步之遥的香港半岛酒店隆重开业,拥有“远东贵妇”之盛名,当时的设计师亦有雄心——要建成苏伊士运河以东最豪华的酒店。
开业以来的90年间,香港半岛酒店一直稳占全球最佳酒店之列,见证中国香港风云岁月及发展,继续为全球顶级酒店刷新高水平标准,经典尊贵的气质无可媲美,高雅风采恒久隽永,融会东西方待客之道的精髓。它曾入选全球十大知名酒店,入住的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等。酒店的劳斯莱斯车队之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在快速成长的豪华酒店生态圈里,半岛酒店以在每个大都市只建立一家顶级豪华酒店的理念而闻名于世,被国际酒店业尊称为“五星半岛”。自成立150多年来,全球仅拥有10家酒店,分布于中国香港、上海、东京、北京、纽约、芝加哥、比弗利山、曼谷、马尼拉、巴黎。
自“二战”结束(1945年)阔别中国内地之后,时隔近半个世纪的重返归来,会为刚打开国门、意欲拥抱世界的中国带来怎样的一种体验?
王府饭店坐落于繁华的市中心王府井,酒店与天安门和紫禁城仅举步之遥。它秀丽的外观体现着中国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大堂里穿插着石拱桥、仿唐三彩和路易十六风格座席,无缝融汇着东方庭院和西方宫廷场景。中国传统风格的牌楼、琉璃瓦飞檐屋顶交相辉映,既有宫廷之典雅,又不乏现代之风范。
如果中国香港半岛是“远东贵妇”,那么王府饭店就是一位亲切善良充满爱心的京城大小姐——是地道的京味儿,也是地道的人情味儿。入住王府饭店的客人从门口下车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地道的、京味儿浓厚的贴心服务——它不太像是要入住一家国际奢华酒店集团旗下的酒店,更像是回到从小长大的胡同里,为你提供服务的不是王府饭店的员工,而是看着你从小长大的街坊邻里——亲切且温暖,让人一下子对这座充满人情味儿的“京城”有了好感。
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对于仍处于物资短缺时期的国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生活方式的冲击。
王府饭店作为中国首批涉外酒店(1),出入其中的大多是外国商人、华侨和政要,能在那里住宿和消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众多外宾客人的入住与流连,令这里成为窥探外面世界之精彩的一个绝佳窗口。
而半岛除在世界各地经营豪华酒店,还经营着著名的购物场所——半岛酒店精品廊。因此,自王府饭店开业后,精品廊随即于1990年开幕,成为中国首个高端购物商场,诸多世界奢侈品牌选择在半岛酒店精品廊落地开店,成为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首站。
其中,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路易威登、香奈儿及爱马仕等知名品牌的首间中国旗舰店皆落户于此。
一座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首批奢华酒店,一条西方奢侈品牌进入中国首站的购物长廊,王府饭店不仅刷新了王府井一带的建筑“海拔”,更启蒙了一代国人对于奢侈品消费的认知。那些安放于明亮灯光下的带有LV叠字和十字小花图案的箱包,正等待着同样报以新奇眼光之国人的检阅。
(1) 涉外酒店:指经有关部门批准,允许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酒店,不是每一家酒店都能接待外宾,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取得相应的资格才能成为涉外酒店;没有取得资格私自接待外宾,酒店会被相关部门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