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在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90 “皇帝的珠宝商”莅临中国

悠久的历史传承往往是被奢侈品牌反复强调的营销重点。卡地亚(Cartier)的故事通常以此为开头:“1847年,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Louis-Francois Cartier)接掌其师Adolphe Picard位于巴黎Montorgueil街29号的珠宝工坊,卡地亚品牌于此诞生……”

接下来,1902年登基为爱德华七世的威尔斯王子又赋予了卡地亚流传至今的广告词:“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

170年后,卡地亚成长为其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长伯纳德·福纳斯(Bernard Fornas)口中的“长着10条腿的怪兽”。这十条腿分别为:珠宝、顶级珠宝、手表、皮具、打火机、香水、书写用品、眼镜、丝巾和礼品。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奢侈品牌之一,卡地亚在中国市场的前十多年都处于耕耘期,这“10条腿”也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逐渐迈进中国市场的。

一个鲜为人知的更浪漫的故事是,卡地亚与中国艺术之缘,其实始于百年之前。

1888年,为了给波内曼(Bonnemain)子爵夫人设计一款与众不同的首饰,百般寻觅的卡地亚先生最终邂逅了让他一见钟情的中国漆器艺术。从此,卡地亚将中国元素与其独特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精品跨越了一个世纪。

卡地亚毫无偏见地在中国神话、传说故事、动物寓言等广阔的文学形式和符号中尽情遨游,尽情吸取养分,并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共同创造出多件绝美和谐的艺术珍品,谱写了卡地亚中国艺术的百年传奇。

浪漫的故事是美好的,然而当它来到中国时,却见到了另一番景象。

1990年的某天下午,陆慧全走进上海一家钟表店。他当时的身份,是卡地亚区域营业经理,想为品牌试水中国内地探探门路。(1)

苦等一个多小时后,钟表店负责人姗姗而来。望着陆慧全名片上的品牌LOGO,负责人摇头说:“卡地亚是什么牌子?我没听说过。你们不是十大品牌之一吧。”他随手翻着店里的手表品牌大全,“书里也没有,看来你们根本不入流。我很忙,告辞了。”

短暂的会面,陆慧全甚至没有“反驳”的机会。他意识到:尽管其时,卡地亚已誉满欧洲王室与美洲新大陆,但若想在中国生根,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这段遭遇除了让陆慧全了解到开拓中国市场的艰辛之外,也提醒其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此,当面对“卡地亚在中国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什么”的提问时,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卡地亚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格调和气派。”

1992年,卡地亚在上海南京路的曼克顿有了第一个专卖柜,但最先带来的并不是最高端产品,而是香水、皮具、眼镜架、打火机等附属产品。据陆慧全回忆,当时是在“全球都要有卡地亚”的理念下进入中国的,但在他看来,除了中国海关的限制外,在这个还没有奢侈品意识的市场,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也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卡地亚决定先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附属产品预热品牌,静观市场反应。

陆续有消费者前来“围观”。凸显气派尊贵的专柜里,每个销售员都肩负着“教育”责任,他们细心地告诉消费者,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品牌,高价的背后,拥有何其辉煌的历史,何其卓越的工艺及设计理念。

虽然当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环境尚未成形,但贵得能“讲出门道”的卡地亚,依然吸引了精英人士前来买单。依靠品质和“市场教育”,陆慧全从低价产品起步,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此后5年,他主导卡地亚以专柜形式,陆续进驻内地一线城市的高档商圈,完成了最初的品牌建设。直到1998年,中国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有了新的发展,官方的政策更加宽松,卡地亚才在上海恒隆广场开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旗舰店,真正把“精锐部队”珠宝和腕表推出来。

卡地亚首次进入中国的腕表是“坦克系列(Tank系列)”。当时很多瑞士手表的价格也就2000多元人民币。因此,尽管出售的已经是最便宜的产品系列,但还有很多人指着6000多元的手表问:为什么你们的表不能防水?为什么还是皮带表?而且,为了让习惯圆形表的中国人接受这样的方形表,(Tank系列)也着实费了不少力气。

在那个年代,一块卡地亚手表的价格相当于中国普通工薪族一年乃至数年的收入(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25元),这让普罗大众对“奢侈”二字有了最直接的体会。

陆慧全后来回忆道:“那时候,我可不敢一上来就告诉客人,我们有价值上千万元的产品,不然人家肯定以为我疯了。”所以,当时卡地亚销售员更重要的工作是“教育”消费者,告诉他们卡地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解释其工艺和设计,以及为什么价格会这么贵。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成长,2000年开始,高级珠宝和钻石腕表逐渐成为卡地亚的“pillar”(主干)。尤其是2004年之后,由于政策的放开,卡地亚和其他奢侈品牌一样开始自主扩张。卡地亚在中国开始了长期性的投资,包括很多的推广、广告和零售店展示。“我们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来销售卡地亚的理念和文化。我们的选材、款式和产品背后的历史、技术、文化支撑起产品的高价格。”陆慧全说。

《奢侈品膜拜:亚洲人士追捧奢侈品牌的奥秘》 (The Cult of the Luxury BrandInside Asia's Love Affair with Luxury)一书的作者拉达·查达哈(Radha Chadha)认为,中国计划经济的放开以及超富资本家阶层崛起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了中国人明确自身地位的需要。“这就是奢侈品牌进入的契机,带着它们响亮而清晰的标识。”他指出,“穿戴上奢侈品,你就是在让全世界知道,你有多么成功,你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2)

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正需要越来越多像卡地亚这般的奢侈品牌来彰显自己超人的成功,以及卓尔不凡的地位。


(1) 李京淑:《瑰丽传奇 造梦中国》,华商名人堂

(2) 张娅:《160年历史的老奢侈品牌卡地亚来中国“造梦”》,商务周刊,200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