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之旅
还没出发去厦门之前,我已在微博中询问各位网友,说:“早饭对我是很重要的一餐,有什么好的介绍?”
回复纷纷杀到,有沙茶面、面线糊等等,连土笋冻、海蛎煎及薄饼也介绍过来,但后面这三种不是早餐吃的呀,网友们太过热心了!
早上乘飞机,一个小时就从香港抵达厦门。这回有刘绚强和卢健生二位陪同,他们都常来厦门,结交的朋友也多,安排是错不了的。
午饭时间,先去民族路七十六号的乌糖沙茶面,墙上写着瘦肉、肝沿(包着猪肝的那层薄肉,台湾人叫为“肝连”)、大肠、猪脷、小肠、猪肝、猪腰、猪心、猪肚、鱿鱼、虾仁、大肠头、肉筋、肉羮、猪肺、海蛎、海蛏、丸子、鸡蛋等各种配料,像香港的车仔面,任君选择,加上面条即成。
好吃吗?厦门海产丰富、新鲜,拿来灼汤,当然甜美。但加上的沙茶酱,是从南洋传过去的。加沙茶酱是近几十年才有的配方,而非闽南传统。厦门人所谓的沙茶酱,有点辣,有点香,味道比南洋的差远了。而且,厦门人显然对面条的要求不高,油面干干瘪瘪,无咬劲,弹力也不足。这种小吃,也只能充饥。
友人见我不满意,说:“有家吃炖汤的要不要试试?”当然去。接着到了一家叫“宝贵”的店,老板娘亲切相迎,言语幽默,说店名叫“宝贵”,丈夫叫她“宝贝”。
店里面有什么?菜品种类多得不得了。先是看到箱子里摆着炖的各种汤类,有点像从前香港街头的蒸品,一盅盅的。里面的黄脚已引起我的兴趣。这种在香港已罕见的鱼,在厦门还能钓到野生的,炖了汤,鲜甜至极。
另外还有弹涂鱼、黑油鳗、大块的马友、鲍鱼、海参等。
蒸笼里的饭,粒粒晶莹,引人垂涎。菜不够还可叫干笋猪内脏、猪尾花生、大肠咸菜、卤肉、卤蛋……
再往前,就有海蛎煎,那是潮州人叫“蚝烙”、香港人称“蚝煎”的料理。蚝新鲜,粒粒拇指般大,肥肥胖胖。还有炸芋头丸子、五香肉和薄饼,在这里,反而吃到传统味道了。
厦门当今有许多大厦式的新酒店,但刘先生还是喜欢位于海边的马哥孛罗。它只有八层楼,房间舒舒服服,很干净。
放下行李又去吃。宴遇开在市中心,走年轻人路线,装修新颖,很受当地人欢迎,客人熙攘,做完一轮又一轮。我们是冲着大厨吴嵘去的,他是受了严格的闽菜基本功训练又能创新的年轻一辈。他和另外一位名厨张淙明是师兄弟,两人不因同行而对敌,反而非常友好。
“宴遇”这个名字和“艳遇”谐音,我们一坐下来,看到面前摆着一包保险套,打开一看,是湿纸巾。这是题外话。吃些什么呢?先上风味九龙拼,共有土笋冻、章鱼、杧果酱油、五香卷、炸菜圆子、海蜇头、葱糖卷、沙虫和卤鲂鱼。
值得一提的是章鱼,白灼的。如果你对八爪鱼的印象是硬,那么就错了。闽南的章鱼又软又脆,和一般的不同种,绝对不容错过。杧果当前菜也是特别的,蘸酱油吃的方式不知是从南洋传过来的,还是从这里传过去的,有时还加白糖、加辣椒丝呢!
接着有佛跳墙,是一人一盅的迷你版本。还有厦门喼汁煎大斑节虾、银丝烩金钮(鱿鱼面)、煎蟹、鸡汤汆西施舌、葱香汁蒸黄鱼、芋泥响螺片、传统蟹肉粥、韭菜盒、猪油炒味菜、迷你榴梿粽、花生汤和水果。
煎蟹是闽南名菜,做法简单,把一只膏蟹斩为两半,肉朝下,就那么在锅中干煎起来。一大锅二十四块上桌,很有气势。只要蟹肥满,不会失手。
西施舌是一种颇大的贝壳类海鲜,是香港所谓的贵妃蚌的高级版本,吃时连带两条翅,那是生殖器,此蚌雌雄同体。昔时在香港的大佛口,把所有蚌翅都集中了,一只蚌一条,共有数百条,当鱼翅来吃,至今记忆犹新。
韭菜盒也是闽南名菜,去了厦门非试不可,是用韭菜、豆干、猪肉碎和春笋当馅,焗出酥皮来的。
芋泥甜的吃多了,这里的和响螺片一起做成咸的,也很特别。
吃饱,睡得很熟。翌日行程排得满满的,非吃一顿大早餐不可。有什么好过菜市场旁边的小食档的呢?其实选择也不是很多,厦门人的早餐说来说去还是那几种,他们对早餐并不重视,不像武汉人,他们称吃早餐为“过早”,像过年一样吃得那么丰富。
约了些当地老饕带路,有名厨张淙明和吴嵘、吃海鲜吃出名堂的海鲜大叔、饮食名记、以喜欢的电影《牯岭街少年》为名的少年,还有古龙天成酱油厂东主[1]颜靖。
闽南人最爱吃的是香菇猪脚腿罐头,用它来炒的面线已成为他们的名菜。而生产此罐头的古龙食品公司,需要大量酱油,自己设有酱油厂。后来酱油厂生意做大了管不了,就让给颜靖去打理。
我们几个人浩浩荡荡,往厦门最古老的菜市场——八市出发。
八市在厦门无人不知,最为古老。它由几条街组成,食材齐全,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所有海鲜和广东沿海一带相似,并没有让我感到新奇的。
有种叫“鳓鱼”的,很像鲥鱼,不知是否同一家族。闽南人也有“鳓鱼炖菜脯,好吃不分某”的说法。某,妻子的意思。自己吃,不分给老婆吃,也应该相当美味吧?
小巷中有个石门,另有个石牌,上面只见一个“石”字,其他字迹已模糊了。旁边有档卖生蚝的,老太太在这里剥蚝壳已剥了六十多年,她家的生蚝最新鲜。生蚝,厦门人绝不叫为“蚝”,只称“海蛎”。友人林辉煌是厦门人,常说小时候没饭吃,一直在海边挖生蚝充饥,羡慕死付高价在oyster bar[2]开餐的时尚年轻人。
菜市中心广场有个叫“赖厝古井”的名胜,那里有一群老年人坐着矮凳泡茶喝。老厦门人也真悠闲,一早去买几个甜的馅饼或绿豆糕,沏铁观音或大红袍,看报纸,又是一天。
这里,地道的早餐店有赖厝扁食嫂。所谓扁食,是小馄饨。这家还有拌面。另外有友生风味小吃、陈星仔饮食店的面线糊和咸粥、阿杰五香的五香卷等等,都算是厦门最地道的早餐了。
吃完饭就有力量去冲刺了。上午到纸的世界书店去,这是一家把书堆到天花板,要用梯子爬上去找的店铺,很有品位,店名也取得好。
我们早到,只有一排客人买了书正在等着付账。我请同事整理好一张桌子,说“为你们签了名再去给钱吧”,众人大乐。一下子,大堂已挤满了读者,有三四百人之多,我又和大家开始问答游戏,最后一一合照,众人大乐。
我的“护法”——“木鱼问茶”和“青桐庄主”也分别由泉州和福州赶来,好不热闹。厦门读者消费力强,这次的签售会一共卖了八千本书。
接着上电台节目,主持人洪岩问我会不会说闽南语,我用纯正的闽南语说了一个笑话:“有个厦门男子去了四周是陆地的安溪做茶生意,娶了一个乡下老婆,将她带到沿海的厦门。见一大船,后面一小船,太太大叫:‘夭寿,船母生船仔!’”
午饭去了一家叫“烧酒配”的餐厅。烧酒配,下酒小菜的意思。留下印象的,是一道葱糖卷。这是福建薄饼的另一个版本,馅和普通薄饼相同,但下了大量的糖葱和酸萝卜泡菜,吃起来爽爽脆脆,酸酸甜甜,儿童最喜爱。我的“花花世界”网店拍档刘先生是个大小孩,吃了四卷还嫌不够。
下午在一个叫“中华儿女美术馆”的地方,与各个传媒的记者做见面会。到了会场,有几张椅子,让我们几个主持人坐,而记者席离得远远的。我一下子把椅子搬到人群当中,让大家像老朋友一样聊天,这一来立刻消除了隔膜。
晚上,到厦门最高级的食府之一——融绘的东渡店。融绘由名厨张淙明创办,东渡店位于东渡牛头山。我们从停车处经过一条山径,再乘坐依山而建的电梯才能抵达。从包厢中可以看海景,海沧大桥就在眼前。
包厢分两部分,十几人坐的圆桌和一个开放式的厨房。不坐圆桌,就在厨房橱柜边进食也行,那样比较直接和亲切。坐圆桌的话,能看到一个大电视,即时播放着现场拍摄的张淙明师傅的烹饪过程。
第一道菜就是我最喜欢的薄饼了。凡是闽南人,过年过节必做这道菜。薄饼的吃法简直是一个仪式,过程繁复,要花上两三天工夫准备。从前家家都包,当今在香港已罕见。我一听说有什么福建朋友家里包了,即刻挤进去吃,而且百食不厌。
这道菜,厦门一带都叫为“薄饼”,传到南洋也是那么叫,泉州等地则称之为“润饼”。
餐桌上已摆好所有配料和主馅,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薄饼的灵魂的,是一种海藻,叫为“琥苔”或“浒苔”。要把这种海藻爆炒至极香,没有此味,这个薄饼就逊色了。另外有舂碎的花生酥、加力鱼碎、蛋丝、肉松、炸米粉、京葱丝、炸蒜蓉、银芽、芫荽等,共十种。南洋人吃,豪华起来还用螃蟹肉代替加力鱼肉。
薄饼皮当然挑选最好的。在碟子上铺好之后,就在薄饼皮的一边摆上自选的配料,另一边摆上切成刷子状的葱段,涂上蒜蓉醋、芥末、辣椒酱和番茄酱,最后才在中间放主馅:把高丽菜丝、胡萝卜丝、冬笋丝、五花肉丝、豆干丝、蒜白、荷兰豆、虾仁、海蛎、大地鱼末、干葱酥翻炒了又翻炒,太干了就加大骨汤。闽南人说,隔夜翻炒,才最美味。
这一顿最正宗的薄饼,吃了其实不必再去加菜,但让人抗拒不了的佳肴紧接而来:茶浓响螺片,螺肉片得极薄,用铁观音灼熟即食;豆酱三层肉煮斗鲳,斗鲳就是我们的鹰鲳,有七八斤之大;固本酒焗红虾,红虾是闽南极品,非常甜,不逊于地中海者;海蛎煎,就是蚝烙了;土龙汤,用猪尾和鳗鱼来炖;闽南芋包,把蒸芋泥制成皮,包上猪肉、虾仁、冬笋和马蹄;杂菜煲,用古龙猪脚骨头焖大芥菜;冷鱼三吃是手撕剥皮鱼、喼汁巴浪鱼、秋葵拌狗鱼……
已经吃不下,也数不完,大家自己去品尝吧。
注释:
[1]东主:粤语,对老板的称呼。
[2]oyster bar:英语,牡蛎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