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电商:存量时代的增长裂变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私域电商:存量时代的变现模式

01 私域电商:要素、特征与优势

所谓“私域电商”,是指摆脱了对电商平台的流量依赖,以移动社交的方式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在线上完成商品交易的活动。

在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巨头流量饱和,出现获客难、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商家纷纷把目光聚焦在私域流量上,试图在存量市场里寻找新的增长空间,私域电商成为一种有效的电商模式。

对于商家而言,私域电商将线下销售代理产业链搬至线上,降低了渠道成本,也将中间渠道的门槛降低到了个人(传统零售经销商的资质较高),低成本或者零成本实现产品销售。于消费者而言,私域电商的模式相当于你的微信或朋友圈中有一个在某个领域较为专业的人,并且能够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包括咨询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避开了流量公海里的厮杀,加入了私域流量之争。一方面,商家通过存量客户扩大市场边界,以社交优势打破电商圈筑起的屏障;另一方面,商家与用户直接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商业变现效率。

◆私域电商的关键要素

具体而言,私域电商有几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私域: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领地,不受外围干扰,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方式直接触达客户。

●电:运用互联网工具,例如支付软件、社交软件、开店软件等等,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商:进行买卖,有交易的环节。商家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私域流量后,进行客户关系维护、激发客户购买以及复购、最终完成交易,这一整个过程就是私域电商的变现过程。

◆私域电商的属性特征

相对于传统电商而言,私域电商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属性特征:

●社交属性:处于“熟人”或“半熟”连接而成的热环境之中,主要依托于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的分享传播,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强的用户黏性,具有高传播、高转化的效果。

●IP属性:私域电商定位的选择,因知识、技能、人格魅力,吸引了一批铁粉。这批粉丝信任并认可私域电商,甚至能够帮助分享、传播,可以加深商户和用户的信任感,同时进行精准运营。

●角色属性:在交易的环节中,私域电商往往不只销售者一个角色,他可能还会是消费者和传播者。销售者、消费者、传播者多位一体,并可以从中获利。

●服务属性:在交易环节中,需要提供用户问题咨询、经验分享等服务型内容,让用户产生依赖性,进而提高购买率和复购率。

●圈层属性:私域环境最容易形成圈层,聚集一批拥有相同价值观和消费特点的人,他(她)们可能是都市白领,也有可能是家庭主妇,圈层属性使得私域电商的交易额显得隐秘和不透明,获得的客户更精准,营销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私域电商模式的优势

(1)转化率和复购率高

通过商家与客户的强关系链,带来销售转化和复购率的大幅提升,从而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流量转化一直是困扰电商发展的难题,据了解,淘宝、天猫等阿里系电商平台的流量转化率只有0.3%,而私域电商可以将转化率提升至6%~10%,甚至超出10%。

例如:七匹狼以企业微信为基础,推出“企业微信+人设打造+小程序+直播”的组合营销模式,将转化率提升至15%;特步充分发挥导购的作用,推出“导购激活+导购赋能+小程序+社群+直播+企业微信”的组合营销模式,将转化率提升到了16%。

(2)商业运作效率提高

商家与客户直接触达,甚至已经非常熟悉客户(通过打标签等对客户进行分类),沟通成本降低,这使得商家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加速商品的迭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在传统的电商运作模式下,商家无法直接触及用户,只能通过市场反应来了解用户需求,无法对用户需求做出及时响应;但在私域电商模式下,商家与用户直接建立沟通渠道,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客户诉求,并做出实时反馈,使整体运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过去,商家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来了解用户需求,但在私域电商模式下,商家可能只需要一天时间,如图所示。

商家常规响应路径

私域电商响应路径

(3)拥有稳定的“客户资产”

在私域环境下,商家将客户汇聚为自己的“数据库”,客户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稳定的“客户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商家抵御了市场变动的不确定风险。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餐饮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关门停业、宣布倒闭的小型餐饮门店比比皆是,但有一些门店依然坚挺,营业额不降反升,就是因为店老板曾引导顾客添加自己的微信,利用微信搭建了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在疫情期间,店老板将买菜、炒菜的全过程通过朋友圈展示出来,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外卖订单。对于店老板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提前积累的顾客资源就成为应对这种风险的有力武器。

◆私域电商和社交电商的区别

社交电商借助关注、分享、沟通、讨论、互动等社交方式或社交平台完成引流和成交,目前主要分类有拼购类(如拼多多)、分销类(如云集)、社区团购类和内容分享类(如小红书)。

私域电商则作为变现渠道,是社交电商直接触达客户的有效方式,在社交电商的整个交易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通过私域流量去触达客户,直到完成交易。

社交电商为私域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例如云集技术端和供应端对其会员店家的支持。反过来,私域电商也为社交电商积累了足够的流量,得以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

社交电商和私域电商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都以“人”为中心、重社交关系,但两者又具有差异,例如社交电商在社交分享环节,没有对客户进行精细化运营和深度互动,商家仍然无法沉淀积累自己的客户资产,这点是和私域电商在运营模式上的重要区别。

就核心竞争要素而言,私域电商核心竞争的是软实力,即客户经营能力(维系良好的关系,塑造口碑发生裂变);而社交电商拼的是硬实力,即供应链(货、仓、配)和售后服务能力。

从交易环境来看,私域电商处于熟人或半熟人的“热环境”;而社交电商既身处“热环境”,又存在于陌生人的“冷环境”之中。

在交易逻辑上,私域电商是点对点的交易,商家获得利益;而社交电商是网状交易,多方共同分配利益。

在技术发展层面,私域电商在目前没有合规且被广泛使用的技术或工具,发展比较滞后;而社交电商则拥有大数据、云计算等作为底层支撑,技术全面赋能。

未来,社交电商与私域电商可以基于各自的优点相互助力,私域电商可以通过社交电商获得供应链、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拓展用户群体及交易范围,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全面发展;社交电商可以通过沉淀私域流量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与顾客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提高流量的转化率与产品的复购率等。总而言之,社交电商与私域电商不是两种独立的商业模式,企业、商家可以尝试将这两种商业模式相融合,取一方之长补另一方之短,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实现更好的发展。

02 演变路径:私域电商1.0到3.0

从微商的兴起开始算起,私域电商可以追溯到2011年,发展至今已有9年的时间,具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私域1.0(2011~2014年):微商时代的崛起

2011年,微信朋友圈开始出现代购,私域电商已初露端倪。

2013年8月,微信支付出现,线上交易在社交工具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2014年初,“微商”概念兴起,一些小微商家、个体经营者,包括品牌的微信代理商(如韩束、浪莎等),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卖化妆品,其中以面膜最受欢迎。直至年底,每天加入“微商”行业的人数过万,微商超过1000万。某义乌袜商在朋友圈卖货4天,消耗了公司原本4个月的库存;在广州微商博览会上,怡口宝宝净水公司现场收到467份代理申请表;韩束发展微信代理商2个月,有2万个分销代理商。

微商“造富”现象开始显现,各级代理数量叠加过千,月流水过百万成常态。但与此同时,微商模式暴露出来了诸多弊端,代理之间串货严重、囤货、暴力刷屏、信任透支,底层代理不堪重负,接连亏损,“微商”面临生死考验。

◆私域2.0(2015~2017年):独立搭建自我生态系统

经过前几年的粗放发展,2015年开始,众多私域电商商家中陆续浮现佼佼者。他们从简单的工具应用,到独立搭建自我生态系统,出现了微店、微商城等各种成熟的综合交易平台,私域电商进入2.0时代。

在微店模式中,微店既可以充当厂家的分销平台,亦可以作为产品的代理,当然也可以自产自销,微店充当着多元的枢纽者的角色,并细化了商品供应链的分工:厂商提供商品,微店卖家代理分享至社交平台,达成销售后取佣金。微店的界面十分友好,增加、管理货物方便易操作,多方支付平台,也促进了微信对话框里的成交,如下图:

微店模式

在微商城模式中,销售利益的分配不再是厂商——微店这一单线性的链条,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层层抽佣的关系,如下图:

微商城模式

在私域2.0时代,传统电商平台的商家、线下零售店主、知名品牌商甚至一些创业人群开始涌入私域电商,参与者身份变得复杂多元。商品种类也从化妆品、洗护产品,逐渐向食品、服装等全品类的零售商品扩展。商家的卖货方式大致可归纳为C2C、B2C、S2b2C这三种模式:

●C2C模式:微商依然活跃在朋友圈、社群及平台上卖货,但与1.0时代不同的是,此时商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卖货主体可能是专家或者达人的角色,或开发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订阅号/服务号)、有一定体量的粉丝等,逐渐实现了规模化运营。此时的商家,经过前几年的经验积累,开始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信誉,把忠实粉丝沉淀在私域,建立竞争优势。

●B2C模式:B2C是指B端商家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销售产品。早期1.0阶段,韩束、浪莎等品牌虽然是最早入局私域电商的,但也都以发展代理为主;2.0阶段,更多知名大品牌入局私域电商,尝试独立开发App、开设微商城等等,搭建自我生态系统,这才得以形成成熟的私域交易平台。

●S2b2C模式:2.0时代,私域电商商家和分销平台开始进行角色分工,大量早期私域电商商家入驻平台。S指大的供应链平台,b是依托该平台的店主,C为顾客。S2b2C就是供应链平台提供物流、大数据等支持,让这些小b店主们触达C端的客户。

在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两个趋势:一是C2C逐渐向B2C整合,成为B2C的个人分销商(小b);二是C2C从渠道向平台转型,转向大平台或专业化的企业。

私域2.0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胜劣汰,行业规范发展

先前依靠脆弱的代理链条(层压式代理)发展起来的商家,以及由于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商家被淘汰出局,行业越发规范。

(2)大品牌入局,竞争重心转移

商品同质化严重,冲击了以往以低价取胜的商家。实力雄厚的大品牌入局,所有玩家依然要面临品牌、商品质量等硬实力的竞争。

(3)裂变存在天花板

当平台对小b端店家的渗透到达一定程度后,平台的裂变遇到天花板,转为存量市场,对各种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4)存在监管和封杀危机

一直以来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都被质疑涉嫌传销,云集在2017年也因此收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近千万罚单。紧接着在同年8月,环球捕手也遭到了腾讯的封杀。

◆私域3.0:私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卖货方式

2018年,公域流量的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一些商家开始对流量进行全方位布局。把客户在小程序、公众号、个人号、各类电商平台等多场景的行为轨迹进行统一管理,将公域和私域更好地打通与融合,我们可以称为“公私合营”,如图所示。

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

所谓的“公私合营”是指:公域和私域并不是割裂的,私域更多地承载着活动分享、参与互动、组队邀请、复购转化等重要角色,公域更多地承载着消费者初次购买、引流到私域及大后台支持的角色。

(2)平台方

新的平台不断出现,云集等老牌平台的红利正在不断缩减,资源抢夺和晋升竞争愈演愈烈,导致部分私域电商商家开始了“大迁徙”,转移到新的平台。同时,在拥有了客户积累和口碑的前提下,店主小b们对平台的选择也趋于理性,平台的服务能力、供应链整合、仓储物流、App开发等成了核心的竞争要素。

(3)中小私域商家

★口碑就是无形的“品牌”。中小商家品牌支撑力不足,口碑是等同于私域客户的重要资产。因此商家将运营的重点放在信任和口碑的打造上,力求建立区别于传统微商的新身份。对他们来说,自己的人设是客户的朋友。

★小而美的柔性生产。商家通过与客户实时沟通,随时响应客户需求,使得产品设计、生产更加灵活,甚至可以柔性化定制,把库存损失降到最低。以某微信获客为主的服装商户为例,在朋友圈展示新品后,客户直接在微信内下单,商户按照下单的服装款式、颜色和数量向厂家精准订货(某一款的订货量很可能少于10件),在减少库存压力的同时,现金流更加灵活可控。

从私域电商1.0到3.0,私域电商经历微商的粗放式增长,逐渐转向精细化运营,运营模式越来越成熟。首先,运营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从个体商家到企业、品牌、中小商家、创业者等,这些群体的加入让私域电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其次,经营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微商时代的护肤品、保健品、母婴用品等向全品类拓展,包括食品、服装、家居日用百货、电子用品等,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最后,服务逐渐平台化,进入私域电商3.0时代之后,淘宝、京东、微信、微博、拼多多等平台成为竞争主体,平台的服务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App开发能力等成为核心竞争要素。未来,随着监管不断加强,私域电商的运营模式将更加规范。

03 情感变现:私域电商的消费心理学

消费者愿意为情感消费。在私域电商中,与消费相关的情感概括为:信任、悦己、认同、求知和陪伴感五类。如何在不同场景中调动消费者的情感,实现多情感变现,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信任感变现

(1)信任变现模型

信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基于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对“信任”做出不同的解释。从社会科学来看,信任是一种依赖关系,相互依赖的双方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是什么,双方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利害关系,一方的利益必须依靠对方才能实现。信任变现就是以这种依赖关系为基础,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向其销售高质量的商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这种高质量的产品会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变现循环。

信任变现模型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信任感来自商家输出的理想型人设和高质量产品的其中一种,或两者兼有。在私域内的理想型人设,多以“朋友”“专家”角色为主。私域是以“人”为核心的领域,天然带有一定的社交性和私密性,这就决定了信任感是成交的重要基础。客户越信任商家,客户的逃离成本就越高,客户黏性越强。

(2)变现场景

私域电商的信任感变现场景主要为“半熟人社交”。陌生人难以信任,熟人可能碍于情面,相较而言,半熟人更容易达成交易,大部分商家与消费者都是“半熟人”的关系。消费者处于社交场景中,更加感性,容易培养信任感,完成彼此间从“不太熟”到熟悉的过程;一旦离开了社交场景,消费者重新回归理性,“人”的作用不再显著。

简单来说,“半熟人社交”就是基于某种兴趣爱好打造一个社交圈,让圈内用户形成更深的社交关系。以母婴社群为例,群主利用大家对育儿知识的渴求打造一个育儿经验分享社群,凭借专业的育儿知识与丰富的育儿经验获取大部分成员的信任,然后基于这些信任向其推荐一些产品,成员下单购买就完成了信任变现。

◆悦己型变现

(1)悦己变现模型

悦己型消费者更关注自身的需求,只要能让自己舒适愉悦,就愿意进行消费。主要表现为“为偷懒买单”“为颜值买单”和“为兴趣爱好买单”,也有可能只是单纯地享受“买买买”本身的愉悦。悦己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悦己变现模型

(2)变现场景

场景1:懒人消费。偷懒本身可以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是悦己型变现典型的场景。在私域电商中,懒最直观地体现在“人”找“货”的过程里,商家与客户在私域环境下实现从问询到买单的全过程,交易链条大大缩短,客户因为省时省力而感到愉悦,商家实现变现。以社区团购为例,用户可以在团购群发布需求,等待商家回复。经过一番讨论与协商,用户下单,等待商家送货上门即可。

场景2:兴趣爱好。对于Z世代青年(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来说,他们会通过兴趣爱好结识同好,找到自己的“圈子”,例如电竞圈、汉服圈、代购圈等,建立起有秩序的社群,在这种以兴趣爱好建立起的社群里,人人都有可能是私域电商。

场景3:薅羊毛。所谓“薅羊毛”,也就是消费者感受到的一种占到便宜的快感。常见实现方式有秒杀、领优惠券、获得额外礼品等等。随着阿里流量告急,阿里妈妈发放给淘宝客的佣金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阿里妈妈分发推广者佣金90亿,2018年分发推广者佣金350亿,到2019年超过了500亿。淘宝客的商业模式如图所示。

淘宝客的商业模式

◆认同感变现

关于消费者的认同感,可能产生于购买前——消费者因为认同而购买,也可能产生于购买后——因为购买而产生认同感,故这里分为两种变现模型,我们将依次进行说明:

(1)购买前的认同变现模型

购买前的认同变现就是消费者基于对商家的认同而产生购买。例如,某店主开通了微博与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美妆等方面的知识与产品,凭借自己的专业性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让消费者基于这种信任做出了购买行为。购买前的认同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购买前的认同变现模型

(2)购买前的认同变现场景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出现了大量的KOL,他们通过建立与“老铁”的情感连接,创造了独有的私域流量池。以快手为例,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快手平台上每天与商业需求相关的评论量超过200万,通过快手带来直接交易的商业用户比例高达48%。

以快手美食主播账号——“小厨哥家常菜”为例,凭借专业的厨艺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该账号在快手平台上快速获得了粉丝的认同。基于快手的粉丝沉淀,“小厨哥家常菜”开通了快手小店。截至2020年9月,该账号粉丝量已经达到了958.9万,小店商品总销量达到了67.8万件。

(3)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模型

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指的是用户基于商家赋予产品或服务的某种价值,对商家产生认同,进而做出购买行为,完成变现。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购买后的认同变现模型

(4)购买后的认同变现场景

以星巴克的猫爪杯为例,作为2019年初典型的爆款产品,原价199元,上市几天时间被炒至千元,甚至出现“一杯难求”、凌晨排队等候的现象。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偏小资,购买猫爪杯的行为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认同感,甚至主动在朋友圈进行社交裂变,开启“圈内狂欢”。

消费者借助星巴克在各大平台的粉丝社区、微博、私人朋友圈等庞大的社交体系进行猫爪杯的传播,最终商家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又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帮助消费者打造“我是小资一族”“我追求潮流”“我为猫疯狂”的人设,成功实现变现。

◆求知心变现

(1)求知变现模型

求知变现指的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知识的渴求,输出知识性产品或服务,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满足消费者对知识的诉求。求知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求知变现模型

(2)变现场景

场景1:知识焦虑。知识焦虑是触发消费者求知心理的重要原因: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多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2%的受访者自称有“知识焦虑”,86.0%的受访者平时会主动“充电”学知识。知识付费平台及部分头部内容方的发展路径大致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1:通过免费内容广泛获取用户关注;

步骤2:通过小额付费服务(如问答、听书等),筛选出具有潜在付费意愿的客户;

步骤3:满足付费用户从浅层焦虑到深度学习等不同层级的需求,形成阶梯式产品矩阵。

商家借助在私域内的运营,例如知识社群互动和一对一咨询服务,可以充分调动消费者“知识焦虑”情绪,帮助商家获取潜在用户的关注,为消费者进一步付费提供可能。

场景2:心理疗愈。“心理疗愈”类产品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变现空间。据新华社《半月谈》报道,近几年,在各个占卜App、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以“水逆”为代表的占星术语红极一时。类似这样的产品,通过不断裂变积累到的精准用户,无论是在后续的成立公众号、转行变更项目,还是出售个人账号都能够获得巨大的变现价值,但仍存在客户隐私泄露、道德和法律上的诸多风险和弊端。

◆陪伴式变现

(1)陪伴变现模型

陪伴变现指的是商家利用消费者渴望陪伴、渴望消除孤独的情感需求,向其推荐一些产品,引导消费者购买的变现模式。陪伴变现模型如图所示。

陪伴变现模型

(2)变现场景

陪伴式变现场景体现为“失眠”和“孤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失眠症状或睡眠功能障碍。美国失眠发生率为32%~50%,法国为30%,日本20%,中国高达38.2%。《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84%的“90后”睡不好,睡眠满意度仅6.6分,是所有受访群体中睡得最糟的。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人群在追求强烈的个性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孤独,俗称“孤乐主义”的接班人。

当下的网络直播就是最为典型的陪伴式变现工具。首先,直播以“真人”的形象出现,人们可以从主播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真实感”;其次,消费者直接与主播交流互动,无形中培养了朋友般的信任感;最后,陪伴所产生的信任感为引流创造了基础,主播在直播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手机号或微信个人帐号,可以顺利将公域内的流量引流到私域内,持续进行精准营销。

私域是以“人”为核心的领域,天然带有一定的社交性和私密性,这就决定了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是成交的重要基础。商家可以抓住客户的情感需求,利用半熟人社交实现信任变现;契合懒人心理、兴趣爱好、薅羊毛的心理,投其所好,实现悦己变现;帮助消费者打造人设、圈子,达成认同感变现;输出知识型产品或服务,实现求知心变现;利用网络直播,达成陪伴式变现。以人为本,从调动人的情感,到激发购买欲,再至顾客最后的购买成交,形成了商业的闭环和流量的良性循环。

04 做私域电商,应该警惕什么

虽然私域电商可以帮助商家摆脱流量困境,降低运营成本,但私域电商的运营并非毫无门槛。企业在运营私域电商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一些陷阱,例如平台封号,私域流量的归属权不明,工具匮乏无法开展精细化运营,私域流量的维护成本持续攀升,内容同质化导致消费者视觉疲劳等,具体分析如下。

◆商家面临封号风险

商家个人的账号存在随时被封号的风险,私有化客户资产并不稳定。私域流量更多地搭载在微信平台上,微信自带的社交特性聚集了大量的灰黑产业交易,例如违法批量养号、买卖个人号进行洗钱诈骗等。

根据《2019年腾讯110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腾讯110服务用户量已突破1亿,累计受理用户有效举报量3236万,协助公安抓捕1739人,涉案金额超3亿元。腾讯研发出一套反欺诈等领域领先智能算法,与黑灰产的对抗能力增强。

◆“私有化客户资产”的归属权风险

商家的私域流量池,是商家共有财产,不归属于个人。但一些中小私域电商商家,流量池内的客户往往由某个员工或运营人员负责维系。

以微信个人号举例,个人号最终是绑定在真实的“人”身上,而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一旦出现人员变动,可能会带走客户资产,引发归属权争议或纠纷。例如,某公司为了沉淀私域流量,创建了多个微信群交由员工运营,久而久之,社群成员对群主形成了高度信任。当这名员工因故离职之后,社群成员也随之离开,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商家需要明确员工离职后的个人号交接制度,用制度明确利益分配。

◆工具匮乏,精细化运营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下私域流量缺乏成熟的运营工具,给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客户批量化管理困难:客户数量越来越多,但目前没有出现合规且满足运营需要的工具,并且一旦批量化操作,很容易面临被封号的风险,同时会消耗私域电商个人号的“真人感”。

★客户状态难以实时把握:除了商家与客户实时沟通外,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客户状态的变化(例如从忠实客户变为沉默客户),人工工作量大。

★存在使用工具的法律风险:市面上大部分的工具,可以实现批量化发朋友圈、养号、私聊、组建社群等,但因为涉及了法律风险,商家不敢轻易尝试。

◆私域规模扩张,维护成本提高

若商家的私域流量池聚积到一定程度,商家需要大批量的手机设备和微信个人号,例如“花姐食养”品牌创始人、国际营养师——花姐,她使用了44部手机在维护近20万粉丝。特别是对于品牌方来说,客户基数巨大,若要做私域流量运营,所需投入会更加惊人。企业除了增加设备数之外,甚至需要将私域的个人化运营升级为组织化运营,成立专门的“私域部门”,配备专职员工,维护私域的成本大幅提升。

◆朋友圈同质化,消费者“视觉疲劳”

大量商家打造朋友圈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消费者将产生“视觉疲劳”,产生集体抵触行为,朋友圈可能成为微信公众号之后另一个受到冷落的阵地。而对于深耕朋友圈的商家而言,要想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寻求外部合作。朋友圈的竞争本质仍然是优质内容的竞争,商家可以借鉴短视频账号的运营玩法,寻求与外部公司的合作,共同生产优质内容,甚至将短视频内容向朋友圈转移,进行二次传播;

★形式创新。未来朋友圈的形式有可能以视频居多,甚至“微信直播”成为主流。

企业在开展私域电商运营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上述五大陷阱,以免造成资源与人力的双重浪费,或者为他人做嫁衣。总而言之,私域电商运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涉及意识、产品、理念、策略、产品优化、用户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建立自己的私域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