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可以赢得好感的“提问”
对于喜欢之人问的问题,则有问必答
当被别人问到某个问题时,我们会思考如何回答,然后进行回答。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回答,而且也不一定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是根据对方采取不同的回答方式。也就是说,不同人提问,得到的回答也不一样。
例如,当你青睐的部下向你请教提升销售成绩的秘诀时,你会这么想:“这家伙太讨人喜欢了。我要把自己辛辛苦苦摸索到的营销秘诀倾囊相授!”然后欣然作答。但如果是竞争对手公司的业务员向你问同样的问题,你一定会想:“怎么可能告诉竞争对手!”绝不肯轻易开口。
当被别人问到某个问题时,我们会思考如何回答,同时也会考虑以下几点:
1、提问者有权利向我提问吗?
2、我有义务回答这个问题吗?
3、如果我没有义务回答这个问题,那我是否要回答?
4、是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还是经过修改之后再回答?
我们在回答之前,会先考虑这些问题。
例如,在法庭上询问证人——辩护律师有权利提问,证人有义务回答,那么他就必须根据自己的记忆如实回答。然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商务领域的上下级关系姑且无论,一般情况下很少说有义务必须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所以,究竟要不要回答,可以由回答者自己决定。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呢?——只有在“想回答”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回答。例如,回答问题可以使自己产生优越感、或对自己有利时,自然想要回答。除此之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我们也愿意回答。那是什么情况呢?
——那就是,对对方抱有好感的情况。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们会答应什么样的人提出的请求。结果是“有好感的人”。确实,我们对有好感的人有求必应,而对于没有好感的人则拒之门外。凯撒大帝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比朋友的请求更悦耳的音乐。”
因此,我们想要成为好的提问者,首先就需要赢得对方的好感。只要对方对你有好感,就会乐于向你提供信息,努力思考并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如果是你的部下,则会乐于思考并努力成长。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辩论术》中说过:
“人在喜爱、讨厌、生气、平静的各种时候,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是大相径庭甚至完全不同的。”
提问也是如此。喜欢之人提的问题,往往会被理解为出于善意;而厌恶之人提的问题,则往往会被怀疑是不怀好意、或者企图设圈套陷害人。同一个问题出自不同人之口,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连提问意图都似乎不一样。
为了成为好的提问者,首先需要赢得对方的好感。但你知道如何赢得对方的好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