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前部署:对立反抗的预防之道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对立反抗试水温
“你到底在干什么?整个地板上全是玩具,现在马上给我收一收!”妈妈歇斯底里地嘶吼。只见扬扬不为所动地继续玩着他的遥控车,加速前进,瞬间甩尾,再突然踩刹车。
“我在跟你讲话,你到底有没有听到?现在马上给我收干净。我警告你喔!如果你再不收的话,我马上拿垃圾袋,把你的玩具一袋一袋清走。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不管妈妈怎么威胁,扬扬依然纹丝不动。这些话已经听了太多遍,他就像绝缘体一样,没感觉。
“反正等到最后,妈妈受不了,她一定会自己动手整理。”扬扬如此深信着。
果不其然,当他起身离开玩具间后,妈妈一边气急败坏地收着散乱一地的玩具,嘴巴继续念叨着,“你这孩子竟然玩一玩就把玩具给我丢在一边,人就离开了,成何体统!现在才几岁,就这副德性。大人的话,现在就听都不听,那你以后怎么办?”
扬扬除了不收玩具之外,妈妈要求的事情,他几乎都不当一回事。
“袜子不要乱丢,赶快捡起来。”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赶快去洗手。”
“你不是最后上厕所的吗?为什么不把灯关掉?”
“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为什么自己的书包不整理好?”
不听话,不听话,孩子就是不听话,家长该怎么办?
对立反抗的辅导与教养秘诀
做该做的事:回避琐碎的要求与指令
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或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下达指令是很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我们必须留意,自己下达指令是否太过频繁、太过琐碎。
与其不断地对孩子说:“去洗澡!”“把书包整理好!”“把电灯关掉。”“把手洗干净。”“现在去睡觉!”……(未完,以下自行补充)我的做法会是:
- “做该做的事,去洗澡。”
- “做该做的事,把书包整理好。”
- “做该做的事,把电灯关掉。”
- “做该做的事,把手洗干净。”
- “做该做的事,现在去睡觉。”
当我下达指令时,常常冠上这一句“做该做的事”,虽然后面会接不同的要求内容,但在这当中,我只和孩子强调一件事:“做该做的事”。目的也在培养孩子清楚知道这个概念:“做该做的事”,从而养成自律的习惯。
甚至于这么说了几次之后,对孩子下达指令时,只要说出“做该做的事”,再看看浴室的方向,孩子就知道自己该去洗澡了。
明知没用,就不要说:谢绝无效的指令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请特别留意,我们是否总在下达指令要求孩子,而不考虑他当下正在做什么,以及他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是否只是一味地要求,而认为他这个不行、那个不能,这个不对、那个又错了。
若孩子总是表现得不配合,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自我检视:我们是否总是直接要求或直接下达指令?比如“要不要”“给不给”“答应不答应”……然而,很多事情是要避免陷入绝对二分的。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下达许多无效的指令,那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耗损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因此,当你又要开口下达指令之前,先想想看自己是否有把握孩子会配合。如果没有把握,这道指令就不要下达。
无效的指令往往在耗损彼此的关系,也将让孩子重新设定自己与眼前大人的关系,自动提升对立反抗强度。
让孩子对你“合理说服”,而不是用情绪勒索
让孩子来说服我们:为什么此时此刻,他不做大人要求他该做的事?他的想法是什么?
或许孩子可以说出一番道理。虽然听在大人耳里,可能尽是一堆歪理,但还是让孩子试着以陈述的方式,来说服大人,而不是用哭闹、发脾气、激动情绪等来反抗。
“玩”是必胜元素
在与学龄前的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玩”的元素,特别是想象游戏,让孩子比较没有感受到被要求,而自动提高配合度。
一、没用的说法
例如,我希望孩子进行分类活动(将玩具纸钞依币值进行分类),而选择以命令的方式,说:“现在把这些玩具纸钞,按照纸钞上面的币值分类,如果你没做完,你就不能自由活动。”
假如我是这么要求,外加一些命令及威胁,孩子会心甘情愿地配合吗?答案不说,我相信你也猜得到。
我不会这么做,也不需要这么做。
因为这对双方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破坏彼此的关系,甚至容易诱发孩子出现对立反抗行为。
二、有用的说法
那当下,我常用的做法是说:“哇!你现在是个大老板,你今年做生意赚了好多好多的钱,因为你赚了好多好多的钱,所以你心里好开心、好开心。”我说着,瞬时把桌面上的玩具纸钞全部打散。
孩子的注意力被我转移到“他是个大老板,他赚了好多好多的钱,赚得非常开心”的想象模式中,毕竟想象游戏可是孩子的最爱啊。
这时,我继续玩着。“因为你今年真的赚了好多好多钱,现在呢,我想要帮你把这些钱拿去银行存起来。如果可以,你现在把你赚的钱,按照上面的币值分一分。”
由于进入了想象游戏的对话,孩子在感受上,没有像听到指令的感受那么强烈而排斥。我话才说完,孩子便开始动手做分类,完成的概率很高。
这时,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通过他的能力完成了分类,同时,也提升了他玩想象游戏的能力,一举数得。
当孩子和你的关系好了,也比较容易提升日后他接受你下达指令的配合度。
在玩的时候,“偷换”指令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知道你愿意和他一起玩时,无论你下达什么指令,他都可以立即配合。
例如,你现在要和孩子玩踢足球,对孩子说:“现在我们一起先把旁边的桌椅挪开。”孩子二话不说,便马上开始搬桌椅。
如果你马上又讲:“我们现在需要把场地整理一下,你先把地板稍微清扫干净。”你会发现孩子也是二话不说,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在边踢球边玩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孩子说:“这个瓶子摆在那里太危险了,你先把它放到后面去。”孩子依然二话不说,就把瓶子拿到你指定的地点。
当我们愿意和孩子“一起玩”,你下的指令,孩子大多会二话不说地听从、配合。
约定前后:传统市场的议价,便利商店的执行
我经常说,亲子之间的约定,做法分为“约定前”和“约定后”。
·约定前:讨价还价
约定之前,就像在传统市场买菜一样,可以向老板讨价还价。“洋葱能不能多一颗?蒜能不能多拿一些?今天不能算便宜一点吗?”“好啦,你买,我多送你两根葱。”
在“传统市场”期间,是让孩子练习如何沟通协商、如何去说服别人,同时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而全盘说出的好时机。亲子间针对所提的内容,完成最后的约定。约定之后,孩子就得彻底执行。
·约定后:衡量现况
当约定确认之后,就从传统市场转入到便利商店,店里架上的东西,定价都非常清楚。无论是饼干、糖果或饮料,一包多少钱,一瓶多少钱,第二件七九折或六六折,都写得清清楚楚。
到了便利商店,你不会和店员讨价还价,你只会“衡量”。进店里买东西前或结账前,你会先摸摸口袋,或者查一下悠游卡里的金额是否足够。如果不够,鼻子摸一摸,少买一点东西,或下次再来。
·让孩子了解:他做了承诺,就要彻底执行
但我们最容易看到的场景是──
孩子和你约定好了,上网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他一定得离线,关掉计算机。
现实却是,一个小时到了,孩子没发现,而是你得主动告诉他,“时间到了,你该离线。”
孩子听了,嘴巴嚷嚷着,“我游戏还没打完,现在不能下来,如果现在下来,以后就没有人想要跟我同一队,你到底懂不懂?先走开,让我打完这局再说。”
孩子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玩打怪游戏玩到一半,中途离场,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我还是会坚决要孩子离线,因为我在乎的是我俩之间的“信任”。
我并不需要去考虑孩子的后果,这是他得自己去承担的,因为我们的约定就是一个小时。
倒不是大人不通人情,如果孩子偶尔一两次这样,或许还可以通融。但是,若孩子是一而再、再而三,到后来不把约定当成一回事,我们就真的得坚定自己的立场。
让孩子清楚地了解,既然他做了承诺,就请彻底执行,除非他能够说服对方──但请记得,是“合理地”说服对方,绝对不是用情绪威吓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