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哲学时代:诸子概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致 中

中者,道德之极致,无过不及之名也。《论语》曰:“允执其中。”《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中者,至善之称,非折中之中也。唯达节之圣人,然后能之。仁心加于位,而得其至善,即谓中道。故中道者,即仁之致尽。其所以谓之中道者,以其无一定之成名,而应物皆得其宜。守先王之礼法,不失矩度,此所谓守节也。守节而未至于达节,则不能应变。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谓守节,权谓应变。孟子曰:“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谓不拘于仁义,而能适合于仁义。“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清者不能任和,和者亦不能任清,可谓“行仁义”,而不可谓“由仁义行”。孟子之称孔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又曰:“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自述,亦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又曰:“从心所欲,不踰距。”孔子之所以能至此者,亦如轮扁之于轮、庖丁之于牛,为之精熟之效也。《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心者应万变而不穷,如明镜之于形,岂有所逃者?及其既熟,则左右应变无方。《中庸》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微孔子,无足以任之。儒家以中道为极则,佛家以方便为究竟,皆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