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改变认知:学习不是苦的而是乐的
学习是什么滋味?
有的人可能会说是甜的,但绝大多数人一定会很肯定地给出答案,“苦的”“简直是太苦了”。
苦,从感受方面的意思来解释,就是指人的感觉是难受、劳累、艰辛的。从这样的定义去联想我们自己的学习,相信很多人甚至会心生退意——这么苦,我却还必须要继续,那就更苦了,那些说学习是“甜的”的人,是在开玩笑吗?
他们当然不是在开玩笑,相反的,他们对学习的感受,其实才是正确的。而且如果你仔细确认一下,凡是说学习是“甜的”的同学,成绩一般都不错,或者说他们对待学习游刃有余。
既然如此,难道我们说“学习真苦”,这种感受就错了吗?感受没错,错的其实是我们对学习的认知。
我们先好好看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学习苦?
原因一:被动学习,去做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真苦!
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学习,只是“到了上学年龄”“妈妈让我去的”“老师要求的”,所以就像做任务一样,不得不做,不做可能就会被“打屁屁”。不情不愿地去做并非自己所愿的事,而且还总是因为做不好而受到指责训斥甚至责罚,能不苦吗?
原因二:太难,听不懂,理解不了,做不出来,真苦!
有的内容没听懂,有的内容一知半解,有的内容领会错误,自己一个没注意,老师已经讲过去了。要说完全不会,可能也不一定,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不知道怎么做的题目,一些题目就是有一半做不出来,作业出错,考试不行,然后还要被说教,想想都觉得委屈。
原因三:时间安排不开,那么多,做不完,真苦!
想玩啊!想看电视啊!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却还必须要先做作业,先学习。说好的假期,总是要安排学习,一想到假期要结束了,作业没做完,内心就难过得要死。老师留那么多作业,真的是人能做完的吗?睡不好、吃不好、玩不好,学习怎么会这么苦啊!
原因四:周围人都说“学习要吃苦”,不受苦不行,真苦!
妈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师说“现在学习不吃苦,将来生活吃大苦”,教室的墙上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算背句古诗都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翻开书看到的也是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周围大部分人都在反复提醒着一句话——学习就得要吃苦。大家都这么说,那就只能认啊!学习,就是要苦啊!
有没有属于你的原因呢?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自己所感受到的苦,都不过是源于自身,这是一个很简单却又特别真实的“因果关系”,当你没有做好“好好学习”这个善因,自然也就只能品尝“不出成绩”这个苦果。
想要“好好学习”,必须先要纠正最初对学习的认知。学习,原本就应该是“甜的”,当你换个角度去看学习的时候,苦也就不是真的给你带去难过的感觉了。
“学”这个行为的本身,实际应该是快乐的。
举个小例子,你一直在听妈妈给你读故事,出于模仿心理你也想自己去读,但是不认识字怎么办?所以你发自内心地就开始想要学了,你要求自己必须要学,通过学习读音、字形,你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直到某天自己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读了下来,你是不是感觉很满足?
在学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手、眼、心、口、脑,全身心地去为了一个目的而努力,这时你会显得很迫切,你会不断地读、不断地问,整个过程一点都不会让你觉得辛苦。如果你没学会,会很着急,所以你舍弃了玩的时间,为了能尽快达到目的,你会以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的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法,直到结果令你满意。
这样来看,我们就可以理解那些“苦”的名言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个“苦”其实是勤奋的意思,是说我们看到了那么多需要去学、去看的书,那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接纳,如果不勤奋,怎么可能吸收得过来;“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苦”是梅花成长所必需的环境,换了环境反倒不行,就是我们必然要处在这样一种为了自己的目的而不辞辛劳地去奋斗的境地,这是自己的选择;至于说“头悬梁,锥刺股”,这就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古人生怕自己睡过去而耽误了学习的时辰,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提醒自己要发愤图强,显然就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自我激励方式。
人都生活在“认为”之中,思想决定了行为。所以在学习这件事上,当我们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是“甜的”,接下来的行为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了。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感受越好,便会越想去做。当你能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发现学习对你的意义,并体会到学习带来的益处,生发出自动自发想要学习的动力时,学习便会在你的内心发生最根本的性质改变,此“苦”非彼“苦”,甜与不甜,乐与不乐,一切在心,全都由我。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