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准备
距离出发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汉云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最后的墨脱”。
迫不及待点开“群成员”查看,加上我一共有十个人。不敢冒昧地加他们为好友,只得忐忑地点开每个人的微信头像,试图从头像图片中看出些什么来,猜测他们会是什么样的人。这种感觉有点儿像大学一年级刚刚见到同寝室的伙伴们一样。不知道他们好不好相处,会不会嫌弃自己,会不会……但群建好仅仅是互相问好后,便没有了更多的互动。以至于把群置顶的我,每次都怀疑自己的手机信号出了问题。从群里的聊天热度来看,除了内心无比激动的我之外,大家都比较冷静。
对于队友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有几个人还没有确定最终是否同行。确定了的分别是贵州兴义的云姐、贵阳的良、上海的刚哥。
群里第一次热闹起来,我记得是个周五。汉云加进来一位新的队友:云南玉溪的晓辉,他正在骑行三一八线。
三一八国道,简称三一八线。起点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终点是西藏的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中尼友谊桥,全程五千四百七十六公里,这条公路也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除了最美的称号,它也被公认为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
骑行三一八线是晓辉的梦想。他预计,顺利的话,在二十号前后,也就是我们到拉萨的时间,他可以和我们会合,一起徒步墨脱。群里的伙伴们都在为他加油、助威。聊天中还得知他和我弟弟年纪相仿。
那之后,群里的消息弹出基本都是来自晓辉的,内容如出一辙:天气情况、定位信息。渐渐地,我也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看到他与拉萨的距离,就像是换了一种形式在为我们的行程倒数。
随着他距离拉萨越来越近,徒步墨脱的日期也进入了个位数读秒阶段。
对体能的准备,汉云最初是有要求的。任务打卡需要做到每天至少坚持跑步三十分钟。慢跑、快跑、快走都可以,要让身体开始渐渐适应起来。对每天坚持运动的人来说,这点运动量根本不算什么,可对于根本没有任何良好的运动习惯的我来说,坚持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起初也确实像模像样地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比如:
第一,每天跑步三十分钟;
第二,椭圆机二十分钟;
第三,腿部力量的器械训练;
……
诸如此类,密密麻麻地记了整整一页备忘录。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长期缺乏运动,亚健康的所有表象都在身上打好了标签,腿部力量不足、骨密度低、协调性极差等,再加上个子高,所以摔倒、扭脚成了经常的事,久而久之,膝盖和脚踝也落下了毛病。
密集的练习才过了一周,身体就开始抗议了。运动量加大后,这两个部位首当其冲出现了不适,甚至连逛街走多了都会感觉隐隐地痛。起初以为是老毛病犯了,没有太在意,内心还是很坚定地要按照计划来完成每天的训练。于是,自作聪明地在这个基础上,又把腿部力量的器械练习强度加大了一些,适得其反,两天后,腿彻底罢工了,连走路都成了问题,用一瘸一拐地挪动来形容那刻的自己很恰当。
懊恼之心无以言表,只得崩溃二字!我该如何是好?
这些状况就发生在八月六号的那一周,距离出发还剩五十六天。
因为腿伤,不可能再按照原计划做体能训练了。此后的整整一个月,直到出发,基本都处于静养的状态。但状况也不是很乐观,因为过于担心受伤的左腿,所以几乎身体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右腿,没过多久,连右腿都开始抗议了。
腿的状况好转应该是九月初,按照汉云的计划,高海拔徒步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慢慢降低耗氧量,一般在进藏之前的一个月,建议减少或者停止高强度的运动,甚至连平时的跑步都要减少。所以,腿伤是好转了,但也理所当然地进入到了调整期。
一切就在这样混乱的节奏下,稳步进行。
除体能训练一塌糊涂之外,装备的准备也出现了突发状况。
原本按照计划,广州有一家户外机构很喜欢这次徒步的行程,觉得和他们的品牌理念非常契合,所以决定赞助我个人徒步的所有装备。作为回报,我需要在行程中拍下带有他们品牌Logo的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分享出去。一次常规得不能再常规的操作。其实在户外界,有人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基础成本,如果够幸运,还能赚一笔广告费。虽然是户外小白,但作为一名资深的媒体人,也深谙其道,答应了对方。
可谁承想距离出发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突发变故。和他们的媒体推广专员来敲定具体装备型号的时候,他们突然再三推诿,最后,干脆说他们不在广州了。
现在去探究是谁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后来我想,也许,他们起初也仅仅是附和一下吧,没想到我当了真。
记得有人打趣:“谁先认真,谁就输了!”可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看似很坚固的情谊,往往会在瞬间分崩瓦解。
对于一个标准的徒步小白,如何准备装备,确实是一件令人比较头疼的事情。起初,有装备的赞助方,所以,很开心地觉得不必自己费脑子,可如意算盘落空之后,问题就来了:鞋子怎么选?衣服挑什么样的?得准备换洗几套?一堆的问号以各种姿态横七竖八地在脑海中游荡。
关于装备是否要过于花哨的问题,应该持有保留意见,但一些必要的基础装备确实是保命的,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记得后来徒步腾格里沙漠的时候,提早准备的防沙套就派上了用场,我是队伍中鞋进沙子最少的人之一。
把自己的鞋柜好好地打量了一番后,决定得重新添置专业的装备。
被专业徒步的驴友嗤之以鼻的是,我与网上那些装备党一样:能力不行,装备来凑。三下五除二,在户外店花了两小时,置办齐了所有的必需品:冲锋衣裤、速干衣裤、遮阳帽、面罩、高帮防水登山鞋、登山袜、登山杖两根、求生哨、护膝、雪套、睡袋……
朋友嘲笑:“你这一身装备还蛮唬人的,不知道的以为你是户外大神呢!”
苦笑。当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有人会选择假装坚强,甚至不惜做套子里的人;当不够自信的时候,有人会通过外在的、物质的炫耀,让别人觉得你很自信。我这一身装备,必然成了都市病很好的诠释。
徒步的每一样装备,都是根据目的地需要而特别准备的,比如冲锋衣裤、速干衣裤等这些常用的装备,功能大多都是防止失温、吸汗、速干,可以让身体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中……按照汉云的提示:不带一样无用的,带的都是必需的。让人有些诧异的是,在众多装备中,汉云刻意强调了卫生巾和丝袜,尤其是从他这个大男人口中说出时,更显得有些奇怪。
“女生必备的物品不需直接写上去吧?”我心中疑惑。
直到后来在徒步途中,才知道了卫生巾的妙用。
因为墨脱路况的特殊性,在这条路上会遇到很多溪流、泥潭,还有最让人生厌的蚂蟥,想要保持鞋子的干爽,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你在买鞋的时候,销售员拍着胸脯说“我们的鞋子防水性能非常好”你都不要相信。这些所谓的防水功能,在墨脱这条路上形同虚设。当鞋子泡在冰冷刺骨的雪水里,袜子湿了一遍又一遍,即便是你能够很迅速地抵达休息点,在篝火旁烤一晚上,鞋子也根本没有可能在阴雨绵绵、潮湿不堪的天气里变得干燥起来。这个时候,有一片卫生巾垫在鞋子里,干爽、舒适……就像那句广告词:谁用谁知道!这感觉不言而喻。
除了卫生巾,丝袜的妙用,也让我感激不已,至于怎么用,咱们慢慢说,先卖个关子。
这些在长期徒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多么宝贵啊!
当天虽然很干脆地用了不到两小时买齐了装备,可是打包行李,却用了一周的时间,这不是我的风格!花了以往足足十倍的时间来整理行李。
不安的情绪就这样无处不在地折磨着我。
每天的脑子中,重复很多遍必需品的模样,装备清单都能倒背如流了,可总觉得像是漏了什么,一遍遍地又翻开查看。还要买什么吗?还缺什么吗?后来,干脆把装备摊开在地上,不敢提早装进背包。除了因为不自信而不安,也对接下来未知的行程,充满了忐忑。直到临出发前的两小时,还在装行李,慌慌乱乱地装到了最后一分钟。
当所有的必需品都收进背包之后,掂量了一下,有点儿慌。
“呃!好重!”我叹了口气。
这已经是按照“轻、再轻些、再轻些”的原则准备的行李,可即便如此,背包上肩的那一刻,第一反应就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瘫坐了二十分钟。
不安感再度袭来。
九月底的广州酷热难当,即便开了空调,也是汗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