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马文·明斯基
马文·明斯基[10](见图1-11),1927年8月9日生于美国纽约市,1946年进入哈佛大学主修物理,他选修的课程相当广泛,从电气工程、数学到遗传学等,涉及多个学科专业,有一段时间他还在心理学系参加过课题研究。后来他放弃物理改修数学,1950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深造。
图1-11 马文·明斯基
“智能问题看起来深不见底,我想这才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领域。”明斯基如此说过,他的一生也确实如此。明斯基联合麦卡锡最早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并联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他是首位获得图灵奖的人工智能学者,是虚拟现实最早的倡导者,还影响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如果说图灵是人工智能的奠基者,马文·明斯基则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推动者。
1951年,明斯基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神经网络模拟器(stochastic neural analog reinforcement calculator,SNARC)。SNARC虽然比较粗糙且不够灵活,但毕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早的尝试之一。在SNARC的基础上,他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使机器能基于对过去行为的知识预测其当前行为的结果,并以“神经网络和脑模型问题”(neural nets and the brain model problem)为题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于1954年取得博士学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入研究,明斯基开发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模拟人类活动的机器人Robot C,引领机器人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1956年,明斯基联合众多科学家召开达特茅斯会议,这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的起源。这年夏季,达特茅斯学院数学助理教授约翰·麦卡锡、时任哈佛大学数学与神经学初级研究员的马文·明斯基、IBM信息研究经理纳撒尼尔·罗彻斯特、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艾伦·纽厄尔(Alan Newell,计算机科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围绕着“自动计算机”“如何为计算机编程使其能够使用语言”“神经网络”“计算规模理论”等一系列对于当时的世人而言完全陌生的话题,共同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明斯基的SNARC学习机,麦卡锡的α-β搜索法,以及西蒙和纽厄尔的“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成为会议的三个亮点。
1958年,明斯基从哈佛大学转至MIT,麦卡锡也由达特茅斯来到MIT与其会合。他们在这里联合创建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1959年,两人又共同创立了MIT人工智能计划,正式开始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在这个实验室,明斯基力图探索如何赋予一台机器以人类的感知和智力,创造出了可以操控物品的机器手,探讨了大量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他还撰写了包括《感知器》在内的诸多开拓性书籍,并于1969年被授予图灵奖。
2003年,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和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合并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CSAIL之后衍生出了很多公司,包括Boston Dynamics、Meka Robotics、Akamai和Dropbox,前两家公司都在2013年被谷歌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