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中国的词(沐斋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此一句,晏同叔此阕便足以流传千古。静安先生尤酷爱此语,于《人间词话》凡三举之,并以之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第一层境界。

登高望远,寄托怀抱,本是自古文人生涯中的日常。或“念天地之悠悠”,或“日暮乡关何处是”,或“落木千山天远大”,或“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之立意作句亦不外乎此,然经王国维一番推举,遂引人警觉,拔乎众词之外。

王国维之境界说确有点铁成金之妙。然此中意思,此番话语,本早在圣贤书中。《中庸》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自迩自卑,无非这个“第一境也”。或者换作《大学》里的那句“知止而后有定”,也是如此这般。“独上高楼”是“自卑”,“望尽天涯路”是“知止”。所谓“第一境”,在人生即是“而立”之年,知其所欲,立志追寻,却望穿秋水,怅然若失,因为心中仍有惶惑。

张德瀛《词徵》说:“词有与风诗意义相近者。”王国维乃以《蒹葭》《节南山》比此同叔词: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1],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秦风·蒹葭》一诗所描写的时令也是深秋,诗句古雅蕴藉,意境空灵迷离,字里行间透出丝丝萧瑟与凄清,确与晏词有相似处。而且,两诗的作者都在立意寻找着什么,却都不曾明说。然《蒹葭》的主人公没有止步于此,“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他并未仅仅停留在思慕或怅惘阶段,而是上下求索,顺逆追求。以静安先生说辞,非是“第一境”,当为人生“第二境界”也。

论境象,《诗三百》中,或唯《汉广》比似之。“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其意欲彼岸却又踌躇不前之态,愁肠百转却只吁叹流连之景,正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同出一辙。就诗旨而言,《汉广》和此词皆是“怅惘”;就笔法言,相较《蒹葭》之虚写,二者多为实笔。

所以论诗之作意,观堂又以《节南山》作比则更为大谬。《节南山》乃刺诗,批判性很强,诗意诗境皆不类,同叔此篇只是怅惘尔。若强为之比,殆《四月》乎?“秋日凄凄,百卉具腓”,“滔滔江汉,南国之纪”[2],有怅惘,也有豪情,略与此词似矣。于温柔敦厚之间乃见悲壮情思,自是晏同叔手笔超凡之处,放诸古今婉约词林亦难一见之。故陈廷焯叹曰:“缠绵悱恻,雅近正中。”此为确评。

[1] 《小雅·节南山》诗句。

[2] 《小雅·四月》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