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丁 这一次,没有爱情也可以
前段时间重读了《傲慢与偏见》,发现了一位宝藏女孩——鲁卡斯家的大女儿夏洛蒂。
夏洛蒂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论美貌、论故事都排不上番位,以至于很多人看完了书,都意识不到她的存在。
咖位低归咖位低,夏洛蒂却常常是点睛一笔。每每伊丽莎白情绪激动时,她都能保持冷静,不仅不附和伊丽莎白刻薄的吐槽,还能给闺蜜最中肯的建议。
在男恋女爱中,感恩图报和虚荣的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如果不借助这些而听其自然,是很难成功的。情爱的事,开始的时候都好说……
对某人有些偏爱好感,那是很自然的事;要能真正地去爱,如果得不到对方的鼓励,很少人有这样的勇气的。
看,她才不相信什么痴情什么钟爱什么一眼万年,男欢女爱的本质,不过是一场你追我逐的游戏。
当伊丽莎白抱怨宾利先生对姐姐简不够热情时,是夏洛蒂提醒她,简身上过分自矜的美德有时反而会成为爱情的绊脚石。
在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傲慢耿耿于怀时,也是夏洛蒂一语点破她心中的小九九:
这么英俊潇洒的一个年轻人,有那么好的家庭、那么多的财产,事事顺遂如意,把他自己看得高一点儿,也不足为怪。我觉得,他有权利和资格骄傲。
她逼得伊丽莎白不得不承认,她的偏见并不是由于达西的傲慢本身,而是因为达西在舞会上“对她表现得很傲慢”,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夏洛蒂比伊丽莎白看得更清楚,伊丽莎白对达西从来都不是无可挽回的厌恶,她的偏见、她的狡黠都指向同一目标,不是推开他越远越好,而是如何扳回这一局。
在整本《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中,简“只会把人往好里想”;伊丽莎白虽然聪明,却情绪化得要命;莉迪亚虚荣轻浮;玛丽只会掉书袋;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拘谨怯懦。智商、情商始终在线的,好像只有夏洛蒂。
就是这样的夏洛蒂,在婚姻选择上却让人大跌眼镜。伊丽莎白拒绝了表哥科林斯的求婚后,夏洛蒂果断充当了“接盘侠”,从相识到示好再到订婚,满打满算堪堪一周,就为自己定了终身。
这当然并不是出于什么天雷地火的一见钟情,夏洛蒂早已耳闻了科林斯的虚荣、无趣与急躁。
她甚至明确地知道他并不爱她,就连急切地向她求婚,都像是对伊丽莎白的报复。
而夏洛蒂嫁给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她不漂亮,家底又不丰厚,如今已经二十七岁了,还没有找到如意郎君。
在那个时代里,女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结婚,而一个“大龄剩女”迟迟不嫁,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会影响姐妹们的社交乃至兄弟们的前程。
说夏洛蒂是“逃”进那场婚姻也不为过,我曾经一度为她惋惜。
为什么就不能勇敢一点儿呢?为什么就不能决绝一点儿呢?
为什么偏偏是她,那么聪明、那么理智,最终却要走向这样一个平庸的,甚至带点儿自暴自弃的结局。
我也是在多年以后才读懂了夏洛蒂。
是的,她选择了一场没有爱的婚姻,但生活中除了爱,还可以有很多很多东西。
那个时代的女人无法外出工作,她就把全部精力倾注于自己的生活中。她亲手设计屋子的格局,打理庭院里的花花草草,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她的平静。
她也不是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伊丽莎白来她家里做客时,就发现了她的小心思:
夏洛蒂特意将餐厅和起居室分开,餐厅挡在起居室外面,让起居室显得又暗又狭小,让科林斯不耐烦常常待在那里,因而得以偷到一段平静的独处。
她要的不是陪伴,更不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在婚姻这个避风港里,她想要的始终只有宁静。
而她得到了。
我想,在无数个下午,他在书房写信,或者在花园里耕作时,她在起居室里捧一本书或是绣一方手帕时,她脸上带着的,一定是那种让伊丽莎白百思不得其解的欢悦的神气。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生活并不完美,因而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不完美的一切,并竭尽全力地,按照自己要的样子生活。
求仁得仁,她从来不贪心。
对于既没有那么多资本去傲慢,又往往缺少可偏见对象的普通人来讲,我们日常要面对的,其实正是夏洛蒂拿到的那道题:
过不上理想的生活时,如何让生活变得理想一点儿?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夏洛蒂的十几二十岁,她也一定幻想过被轰轰烈烈地追求,在舞会上吸引所有人的眼光,被偏爱、被惦念、被从天而降的白马王子当成心头一点朱砂痣,过上衣香鬓影的贵族生活。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但也要有面对美梦破碎的勇气。
有些人将错就错,放任自己的一生在无数错误的累积中沦落为一场恶性循环,再无回天之力。
有些人自暴自弃,任由荒芜和乖戾上脸,从内到外都枯索无趣。
有些人拼命地否定自己,挖空心思地想要变一副模样,表演另一副性情。
但夏洛蒂不是,她知道梦碎了就是碎了,而生活还要继续,不抱怨,不后悔,不一步一回望,任何烦恼最终都指向自身。
最想要的得不到,那么其次想要的是什么?
我该如何得到它,我该如何驾驭它?
我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变我的生活?
生活从没有绝境,在外界全不可控的时候,人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才是没有金手指的普通女孩最该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