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②:留住乡音——芳林客家话集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序

我国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中,新中国成立前已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有24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存并发展民族文化,国家曾在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组织语言学专家,为一些民族设计了拉丁字母文字方案或拼音文字方案。据统计,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约40种,其中汉字不但是汉族的文字,也是全国各个少数民族通用的文字,是在国际活动中代表中国的法定文字。在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已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而直接使用汉字外,还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56个民族中,一般一个民族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像汉族的汉语,就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回族和满族也一般使用汉语。中国究竟有多少语言?这还是一个尚未弄清,实际上也很难弄清的问题。据统计,中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语言在80种以上。

世界上目前讲客家话的有八千多万人。梅州是世界客都,客家方言,当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但各地的客家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客家人与当地人的长期融合、交流,方言的音质、音色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不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不管如何改变,都改不了客家话那特有的短促和粗犷的特色。客家人有一脉相承的“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传统,在外漂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客家人,回来还是一口乡音的也不少,即使忘却,也是暂时的,在客家环境里,仍会很快重新讲起客家话。

客家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之一,还保留有许多古汉语的入声,彰显其古老的历史和璀璨的魅力。

芳林所在的贺州,是个语言博物馆,多种语言在这里交汇,有白话、桂林话、本地话、普通话、客家话、壮话、瑶话等等,经过长久的相处交融、潜移默化,彼此之间很多人能听懂除本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甚至会说好几种语言,客家人也不例外,更没有被其他语言同化。

芳林是个讲客家话的村子,人称“客家窦”,客家话主要有三种语调,一种是河婆声,一种是河源声,一种是长乐声。比如河婆声把吃饭叫作“食烹(读第三声)”,把“筷子”叫作“篨”;

长乐声把吃饭叫作“食饭”,把“筷子”叫作“筷条”,河源声把“涯”读成第一声。相对来说,河婆声、河源声语调稍平和一些,但与广东老家的客家话相比,都生硬了许多,而且语调短促,语量洪亮,和人交谈,不明所以的人,以为在吵架。

芳林客家话很喜欢用“脉概”作词缀,“脉”读第三声,短促,像“做脉概”(做什么)、“爱脉概”(要什么)、“像脉概”(像什么)、“想脉概”(想什么)、“讲脉概”(讲什么)、“看脉概”(看什么)……,所以人们又把客家话叫作“拐子话”“蚂拐话”“解话”。许多人避讳“死”,但客家人偏不怕,左一个“死”,右一个“死”,其实都没死,你听“想死”(非常想)、“爱死”(很喜欢)、“笑死”(很好笑,)、“做死”(拼命做)、“走死”(走很多路)、“气死”(非常生气)、“讲死”(讲很多话)、“搞死”(非常贪玩,动作多)、“食死”(吃很多东西)……那个真“死”了?都没死。在这里,“死”仅是个表程度的词而已。

芳林的客家话和其他地方的客家话一样,能简就简,而且多以第三声、第四声收尾。曾有人戏称,把普通话每个字的音长缩短一半,再多用第三声、第四声收尾,就是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的客家话,你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