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前警务实战化建设中存在的“五个不相适应”
一是思想观念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少数同志对当前社会动态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时代特点把握不准,对明显增强的社会稳定问题的联动性、敏感性及更加明显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流动性、跨区域性认识不足,没有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警务实战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高,还习惯于沿用在静态、封闭环境下形成的理念思路、工作模式。
二是编制体制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警力配备上,基层公安机关警力编制长期偏少。笔者所在单位目前总警力529人,连续4年负增长,平均年龄41岁,给优化警务配置带来难度,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职责定位上,公安工作的外延过于宽泛,时常出现大包大揽现象;“110”接处警万能化,牵扯大量警力;各类警卫安保活动压力大、任务重,动辄全局参战,占用过多时间和精力。
三是警务模式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现代警务运行机制要求实行警力全时空的优化配置,实现“三个全面”,即全面强化省市公安机关实战功能、全面落实县级公安机关实战职能、全面提升警种部门实战水平。但从实际情况看,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警种部门机关化问题比较明显。
四是能力素质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受年龄结构偏老、职级待遇偏低、职务晋升困难等因素影响,一些民警存在等待观望、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市县公安机关还未达到主动顺应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培训与实战相脱节。面向各个警种、部门与岗位特点的针对性强的教育训练机制尚未形成,民警的素质提高缓慢,“一警多能”难以实现,工作动力未被充分激发出来。
五是保障水平与实战化要求不相适应。受经济条件、人员基数、财物有限等因素制约,基层公安机关民警装备配备的系统性、覆盖面不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手段更加智能化、科技化,而与此相对应的基层公安机关装备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新型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