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20:新中国7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总结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路径

新中国7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使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为一个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了质量提升的经济增长时代。因此,在我国新时代的经济增长中,应根据新中国70年的历史经验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转型。

2.4.1 经济增长理念的转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增长进行方向指导,我国应根据新发展理念对经济发展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创新发展理念解决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创新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我国产业体系转型、打造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潮流中,我国应着力于创新驱动型产业体系的构建,通过增加研发支出、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培育我国的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创新水平。协调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城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而言,协调发展意味着通过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具体的政策实施而言,政府应通过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我国城乡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在过去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绩效考核指标的情况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不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压力。在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应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开放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的供需市场问题的解决方案,开放发展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要素流通。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我国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市场的扩大,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的是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公平问题。面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问题,共同富裕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路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新的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指导,还是解决新时代发展问题的答案——以新发展理念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具体方向,进而迈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的现代化道路。

2.4.2 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型: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也要由数量导向型转变为质量导向型。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人民日报,2017)。相对于以经济增长数量为发展目标的历史阶段,以质量为导向的增长目标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应注重国家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与协调性,并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型指标,以此来代替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单一指标。在官员升迁考核方面,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指标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奇迹”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激励(周黎安,2007),但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新的增长目标,政府应采用多样化的地方绩效考核指标,为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激励与政策支持。从中观角度而言,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应对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给予较强重视,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引导措施,发展以实体经济为主导、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的中高端现代化产业体系(任保平,2019)。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我国首先应更加重视企业与企业家精神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市场的竞争活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其次,应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中,除了提升本国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水平外,还应通过优质品牌的打造为中国制造赋予文化内涵,进而逐步实现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攀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2.4.3 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时代以来,面对增长目标的转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对增长动力有了新的要求,逐渐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转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计划经济,利用本国强大的统筹能力,发挥了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势,初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但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科技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只能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利用比较优势,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未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形态的变化,我国的发展动力逐渐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在这一阶段,通过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快速提高,我国人口结构方面的“人口红利”逐渐向人力资本水平方面的“人才红利”转变。通过人力资本与科技水平的提升逐步实现了新动能的培育,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首先,应对科技教育给予更强的关注度,鼓励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挖掘创新的丰富内涵,通过对创新内涵的扩展提高企业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等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挖掘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2.4.4 增长政策的转型:从短期增长转向长期增长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我国逐渐由短期增长的需求侧政策激励向长期增长的供给侧政策激励转变。通过分析70年我国历史发展道路可以发现,新时代以前,我国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多参考凯恩斯主义,通过需求机制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将短期的“应急”措施当作长期的“治本”方法,而忽视了长期调整(任保平等,2017)。新时代以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政策逐渐从短期的需求机制向长期的供给机制转变,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政策的重心与着力点正式转向了长期增长。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意味着深化市场机制改革,促进市场化的发展,用市场的力量推进供需关系的协调化发展问题,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供给要素进行合理配置、释放供给活力,通过推行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有序的宏观经济环境。

2.4.5 经济增长战略的转型:从数量追赶战略转向质量追赶战略

经济增长战略是在国家发展的每一阶段,基于我国国情所建立的道路规划与发展格局统筹,是指引我国经济增长的总方针与总规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计划经济时期的赶超战略、改革开放后的追赶战略都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正面作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数量追赶型的经济增长战略已不适应于新常态下的新经济增长态势。因此,经济增长战略由追求数量增长、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增长模式向追求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质量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型(任保平等,2018)。随着经济增长战略的转变,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通过不断提升创新水平逐渐走上了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道路。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借助信息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在新的发展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也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质量追赶型的发展战略为导向时,要着眼于国际形势,通过培育本国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性,构建全球产业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本国抵御风险的抗压能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