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制度环境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本书立足制度环境的分析视角,试图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方法,探讨宏观、微观和制度执行三个层面对社会组织活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供一套有咨询价值的制度环境优化方案,从而为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数据支持。

2.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书所指的社会组织有着与通用的非营利组织概念相同的内涵。“社会组织”一词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出现。[26]在本书中,以上所指概念通用,之所以采用社会组织这一概念,主要是与当代中国语境保持一致。本书对社会组织界定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定义,将之定义为政府、企业之外的领域中不以营利为目的、动员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的正式组织。根据王名的分类梳理,中国社会组织依照组织构成与制度特征分为会员制和非会员制组织,并进行了细分,如图1—2所示。[27]

图1—2 中国社会组织分类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总结。

受限于研究时间和精力,基于研究方便的原则,本书的调查对象定位于公益慈善和城乡社区服务两大类型的社会组织。

3.研究路径

本书基于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的观照,认为制度环境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息息相关的。所谓社会组织活力,就是指社会组织的生命力,是组织通过自身素质与制度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资源获取和服务提供的竞争中呈现出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状态。它是组织在一定制度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为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

(1)中国社会组织面临的制度环境的结构如何分析?

(2)制度环境如何影响着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

(3)用什么指标测量社会组织活力?

(4)制度环境影响社会组织活力的内在机制又是怎样的?

本书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展开。为回答本书的核心问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构成了首要的挑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各种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定义。在清晰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形成本书的基本分析框架,深度挖掘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约束,探寻解决我国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方案。研究的主要任务如下:

(1)社会组织活力解析。社会组织活力属于开放性概念,首要任务是完成富有挑战性的概念界定,明确概念的边界与指向。其次把概念转化到操作层面,找出反映社会组织活力概念内涵的重要维度,设定每一个维度的一些具体指标,再把这些指标进行一一量化。最后对各维度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2)分析社会组织活力数据,研判社会组织活力状况。

(3)解构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研判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状况。本书基于文献研究,认为制度环境由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和制度执行环境构成。通过对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和制度执行环境的实证分析,探寻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活力的相关性。

(4)构建制度环境影响社会组织活力内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研究模型进行验证式和探究式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确定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优化路径。

(5)解析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活力的主要约束。

(6)提出优化社会组织制度环境方案。

本书具体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如图1—3所示。

(二)研究方法

本书以实证分析为依据,最终以理论创新和优化对策为落脚点,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选择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法等,收集数据开展建模分析等;定性研究法主要选择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

本书问题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对大量文献学习研读、总结归纳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国内外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活力以及政策制度相关文献,包括研究著作、论文、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统计年鉴、社会组织档案等进行大量收集、分析、归类和整理,厘清制度环境的内涵以及社会组织活力与制度环境的关系,为分析框架的构建和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文献基础。

图1—3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2.规范研究法

导论及前三章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综合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展开研究,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治理与协同治理理论、制度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理论等理论视角,结合中国社会组织活力特征及其所面临的现实制度环境,试图建构优化制度环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规范模式。

3.半结构化访谈法

半结构化访谈的对象主要是政府民政部门及其他相关党政部门、街道办与居委会、专家与社会组织负责人。与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半结构化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几大问题进行:(1)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组织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变迁、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组织业务活动与日常管理活动、组织所遇到的困难和发展瓶颈、组织负责人对相关法规的知晓状况与对法律环境与其他制度环境的看法。(2)组织获得的政府直接支持、间接支持的情况,组织的资源获取情况及其组织合作关系,不仅限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还包括与营利性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与合作行动。(3)影响社会组织活力的根本因素,以及政府及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各界人员对于如何从制度层面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观点和看法。

4.问卷调查法

调查并访谈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化、情境化行为与事件,能让人更好地理解所发生的具体情境和由此引发的思考。本书所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民政部门及其他相关党政部门、专家与社会组织负责人、社会组织捐赠者、志愿者以及受益对象等,从宏观、微观和制度执行等方面入手,获得全面的数据资料。

5.案例研究法

根据贺雪峰的观点,以个案为基础的研究优势在于能够在各个看似不相关现象之间建立联系,对一些看似不可理解的现象提供解释。透过个案,能够对个案发生机制进行完整而细致的描述,进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28]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便于实地访谈,收集相关资料,实现研究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使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研得到的结论更加可靠,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研究通过对广东、湖南、青海三省的社会组织典型案例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揭示制度环境与社会组织活力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