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党的建设的研究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文献还不多,更多的是聚焦党的自身建设这个主题来开展研究,在长期持续性探索中不断将该专题研究推向深入,为开展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一 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有一个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不重视到重视,再由重视到非常重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关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文献,拓宽了研究视野、深化了研究主题、创新了研究方法,持续提升了该专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一)国内研究现状

2008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就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创造性提出了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党自身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发展、成长和提高”[10]。此论述明确提出了党的自身建设规律这一重大课题,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长期实践形成规律性认识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使党的自身建设议题从经验层面的总结概括上升到规律层面的体系建构、大大提升了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适用性和实践运用性。聚焦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这个主题,国内学术界主要围绕着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脉络、时代价值、传承发展、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来展开深入研究,观点聚焦、内容丰富、视域多样、方式创新,全方位立体式“刻画了”党的自身建设的“体系架构示意图”,鲜活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探求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五个自觉”。

1.从历史脉络来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发展趋势的历史自觉。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8年 2月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最早对党的性质、任务、宗旨、组织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阐述了党的自身建设的纲领性学说,就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列宁也明确指出,“党内斗争是按辩证规律进行的”,“党内斗争给党以力量和生气。党本身模糊不清,界限不明,是党软弱的最大明证。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11],必须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不断地解决党内外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以斗争求团结中把党锻造成为“一整块钢铁”。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是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同时就是其自身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成立委员会“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领导革命军队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最早提出关于党内自身规律的探索:“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律:(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13] 这里的“律”,指的就是党的自身建设规律。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表明: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建党“发现和掌握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14],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制度治党[15],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党风建设关键在于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惩防并举”管党治党思想[16],为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钟宪章、温金童 2015)[17],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过程中提升了党的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到了事关党执政合法性的高度,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18](何毅亭 2017),“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表明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规律完善并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了新境界”[19](赵国卿2017),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连贯性、继承性和发展性[20](赵秀华 2016),展示出党的自我建设的坚定性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韧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而又善于运用历史经验的政党,更是一个非常善于把握政党建设规律而又善于运用政党建设规律的政党。[21] 这些研究,把党的自身建设研究从经验层面的总结反思提升到规律层面的自觉探索,推动自身建设规律上了一个新台阶。

2.从时代价值来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时代自觉。结合时代条件的变化,“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实际问题”[22](李君如 2016)是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在逻辑,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导党员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现实要求(张希贤2015)[23]。要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必须克服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弱化”“虚化”“淡化”“软化”现象(李峻 2016)[24],在科学把握和遵循执政规律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远保持先进性(王建政、张勇 2009)。[25]

“理论的说服力归根结底来自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冯志峰2008)。”[26]“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一样,党的建设事实上也有一个科学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崔晓庚 2014)。”[27] 党的自身建设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民主和法治原则表达和整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统一领导的过程(宋奇、杨义芹 2002)[28],“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促进党建思想与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真正做到重视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戴焰军、冯志峰 2017)。”[29]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研究,必须探索国内外不同政党之间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执政治国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高起点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臧乃康 2002)。[30] 通过国内外政党比较研究可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执政党,而西方执政党都不具有领导党的属性(郝铁川 2003)。[31]

3.从传承发展来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理论自觉。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是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比较研究,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吴桂韩 2017)[32],有利于推进党的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罗晓梅(2013)从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视角,把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理论来源归结为毛泽东同志党建实践的“人民民主监督、‘两个务必’的作风建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邓小平同志的“‘工具论’、关键在党、制度建设”,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党建“科学化”体系[33],并指出这些党的自身建设理论之间的思想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彭虎、王程程(2015)对习近平同志“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邓小平同志“从严治党”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两者共同点主要在于“强化思想建党、从严管理干部、严抓作风建设、严厉惩处腐败、严格制度建党”等方面,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具有“落实靠党规党法、促进靠问题意识、推动靠改革创新”[34] 等自身特点,展示出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4.从主要内容来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规律体系建构的思想自觉。叶笃初(2014)从理论体系建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三位一体”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主要集中于党建科学内涵的新界定、党建地位作用的新阐释、党建目标任务的新要求、党建理念方法的新探索、党建理论体系的新构建,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雷蕾、雷厚礼 2018)[35],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导向律、服众顺民律、务实创新律、总揽协调律、从严治吏律、梯队储备律和“三个代表”规律(李光炎 2002)[36]。吴怀友(2015)则直接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概括为原因论、意义论、目标论、系统论、责任论、重点论、核心论、方法论、常态论和规律论等“十论”。[37] 张书林(2015)根据系统论构成要素,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分为主体系统和辅助系统,认为其主体系统是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辅助系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38],通过主辅系统的有机结合推进党的建设,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关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体系。

在政治建设方面,王庭大(2020)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党的其他建设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政治建设上。”[3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在于党的政治领导(肖存良 2017)[40],关键在于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深化党和国家机改革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着力推进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穆虹2018)。[41]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多方面目标,根本目标是保证全党在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价值、政治立场上的高度一致,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最终服务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姚桓 2018)。[42]

在思想建设方面,赵凌云、李景友(2015)深入分析了思想建党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新时代抓好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的有效路径[43],有利于深化思想建党的认识。耿鸣(2002)从为什么要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怎样运用哲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哲学的思维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举措。[44] 丁俊萍、李雅丽(2019)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三重逻辑阐述了“党对自身建设经验尤其是思想理论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45],认为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在组织建设方面,杨玉玲(2015)以从严治吏为研究切入点,就如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意见建议[46],从组织建设研究入手拓展了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研究领域。“从党的自身建设角度看或狭义上说,党的组织力就是坚持与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各级具体制度、加强组织建设、完善组织体系、改善组织结构、严明组织纪律、有效管理党员干部、增强组织内聚力、提高全党与各级党组织的统一性与协调性的能力与水平(刘红凛 2019)。”[47]

在纪律建设方面,佟延成(2015)提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巡视工作,必须加强规律性问题研究,努力把具有行业性、普遍性特点的突出问题提炼概括出来,努力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48] 高永中(2017)通过对党章历次修改情况的梳理,认为“一部党章发展史就是一部党的纪律建设史,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尊崇党章,唤醒党章党规意识,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章,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49]。张荣臣(2015)认为要抓好“一把手”的纪律建设,切实做到令行禁止[50],才能有效治理“四风”问题。“纵观派驻制度三十多年的演进历程,从创建初期的纪检、监察分派,到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后的统一管理改革,再到新时代的全面覆盖、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探索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需要的派驻体制(王冠、任建明2019)。”[51]

在作风建设方面,韩喜平(2014)归纳提炼了取信于民的纯洁之风、批评之风,问计于民的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锐意进取的改革之风和实干之风六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内容,深化了作风建设专题方面的研究。[52] 林尚立(2016)认为,“马克思主张社会主义民主应该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这种兼顾个体自主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特征,将给人类政治文明提供新的民主发展方向”[53]。甄小英(2013)认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按照政党政治规律办事的水平,才能跳出历代统治者的兴亡周期律,就必须遵循政党政治的规律。[54]

在制度建设方面,姜明安(2014)探讨了依法治党,将依法治党思想概括为制度化改革方向、党务政务交叉统一、党内法制化等三个方面。[55] 李捷(2019)结合古田会议精神,认为“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确保了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军事领导部门与政治领导部门分工配合、有效率地开展工作。

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刘红凛(2014)指出,要把重点放在“从严治吏”上,以“零容忍”反腐败的决心,标本兼治,既严惩腐败,又强化权力制约监督,成效显著。[56] 夏春涛(2015)认为,“反腐败的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内部要搞好,绝对不能出事”[57]。石仲泉(2005)认为,“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力武器”[58]

国内多数学者都认为“作为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学科,党建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党的自身建设必须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应选择世界一切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世界上一切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这样的研究路径,把党的自身建设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59] 卢先福(2019)认为:“党校党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取得的成绩,有利于更为深入地思考把党建学科研究如何引向深入、如何把握重点以及如何扩大综合知识面等问题。”[60] 张静如(2010)多次呼吁设立中共党史学一级学科[61],认为这是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必要举措。王韶兴(1991)主张把党务学设为独立学科[62],路克利(2011)主张设立中共学一级学科[63],倡导开展中共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这些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党的自身建设质量。

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基本都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理论体系这一主体,使用“党—群、党—国家—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路线等研究框架,采用以史论结合、比较研究、学科交叉、调查研究、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王冠丞、邓纯东 2019)[64],结合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建设论、党务工作、世界政党比较进行分析,促进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有机统一,提升了该专题研究科学化水平。

这些研究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涉及了执政党的产生背景、战略引导、主要内容、实践环节、精神支柱、现实问题和发展路径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内容丰富、视域宽广、务实管用的思想体系(李卫 2015)。[65]

5.从实践路径来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实践自觉。革命的实践产生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和创造新的建党理论,开创新的党建实践的历史。在历时态上,规律是事物发展阶段性和长期性的有机统一。在共时态上,规律又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党治”,“主要是借助党义(意识形态)、党章(纲领和组织架构)、党规(纪律、规章和制度)、党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党员(政治精英分子)治理国家社会的过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目标与内容的全方位的调控(陈明明2019)”[66]

一是运用规律进行伟大斗争,在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就要在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同一切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行作斗争(王庭大 2017)”[67],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就必须“做好斗争准备、化解风险矛盾(王炳林 2019)”[68],“巩固党在国家治理中的领导地位,推进从严治党与治国理政的统一,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真正做到党内监督无禁区、无死角”。

二是运用规律建设伟大工程,“党领导国家,一方面,可以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能够形成统一意志,避免国家治理碎片化,培养强大国家能力。党领导国家体制集中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形成的基础与前提(祝灵君 2020)”[69]。党的建设自身的变革实际上也经历着若干不同阶段:先是在经济改革压力下被动退让、放松管制,让渡出一部分权力;随后是在思想解放、观念转变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主动探索(蔡世忠 1988)[70];再后来,权力背后的利益浮出水面,在探索过程中利益越来越强地影响着权衡选择,改革出现胶着、博弈状态;再后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下得到强化(郭文亮、廖皇珠 2015)[71]。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数量与质量、总结历史经验与推进改革创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六个方面的统一。

三是运用规律推进伟大事业,王韶兴(2010)认为,“治国理政与党的自身建设,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我们认识和把握”[72]。“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统领地位,而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关键内容,是实现党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领导的重要保证(张志明 2020)。”[73] 这就“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李捷 2017)”[74]

四是运用规律实现伟大梦想,韩庆祥通过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的归纳,认为主要“优”在党的领导力量、价值取向、政治发展道路等十个方面。探索党的自身建设,意味着一种好的制度必须掌握在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手中并遵循规律加以合理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韩庆祥 2020)。[75] 由此可知,要更好地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增强制度改革动力,改善制度运行环境,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蔡志强 2020)[7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自身建设体现出两条明显的线索。一条是基于历史方位和社会角色转变而发生的建设任务更换。从一个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政权的党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转变以后,党的自身建设逐渐完成革命型政党建设任务,向执政党建设任务转变。另一条是基于时代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而发生的建设思路变更。从一个在封闭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向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以后,党的自身建设逐渐摆脱地域局限和静态发展的线性思维束缚,向全球意识、世界眼光、社会转型的宽阔视野转变(张荣臣 2016)[77]。党的建设是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翻天覆地的变动中发生、发展、转变和完成的,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也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对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体现出三个特征。一是研究观点日益深化,从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这个重大命题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这个研究领域中来,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把研究逐步推向深入。二是研究领域日益拓宽,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概念辨析扩展到对其理论体系、理论脉络、理论源流的深入探讨,从其组成内容由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拓展到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三是研究方法日益科学,从以前单纯的文献梳理发展到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来提高研究质量,专题研究科学化水平日益彰显。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术界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主要是从党的领袖传记、党的权威文献、党的政策制度和党的时事热点中来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情况,进而提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借此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并对未来趋势进行深度分析,进而提出应对之策来维护本国本集团利益。

1.从党的领袖传记中把握党的成长轨迹。通过关注党的领袖成长过程来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基因密码”,是国外关注中国共产党最为普遍、也是最让人信服的研究方式。西方对毛泽东同志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1937)[78]和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的《中国的战歌》[79] 是向世界介绍毛泽东同志的最早研究文献。

此后,1966年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施拉姆的《毛泽东传》[80],1979年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历史巨人:毛泽东》[81],1980年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82],菲力普·肖特 1999年的《毛泽东传》[83],2015年俄国学者亚历山大·潘佐夫的《毛泽东传(上下册)》[84],以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斗争革命生涯为主线,穿插个人工作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把党锻造得越来越坚强有力,一步一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此外,美国记者白修德、贾安娜的《中国的惊雷》(1947)[85] 等,美国学者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1948)[86] 研究主题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情况、革命特征,指出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关键在于要有党中央权威。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撰写的《邓小平时代》(2013)[87]、英国前驻华大使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撰写的《邓小平传》[88](2014)站在独特的立场,以平和的眼光看待并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推进党的建设的经验做法。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撰写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89](2005),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进行了深刻和直率的分析,扭转了海外中共学唱衰中共未来发展前景的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了海外中共学的研究高潮,相关研究成果有俄罗斯学者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的《习近平:正圆中国梦》(2015)[90]、美国学者熊阶主编的《习近平时代》(2015)[91]、薄智跃的《习近平地方履历:理念与特点》(2013)[92],主要集中于探讨习近平同志领袖魅力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关系,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关系,正面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及其领导成效,高度评价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发生新面貌的重要贡献。但是,国外学者尚未充分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重要论述,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认识还不深刻、不系统,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才能把握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精髓。

2.从党的权威文献中总结党的行为特征。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在全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党”这一历史性成就,推动了海外中共学从好奇式的宣传概绍转向学术式的理论分析,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探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形象、党的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等,这方面代表著作有Doak A.Barnett(鲍大可)、埃兹拉·沃格尔合著的《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官僚政治与政权》(1967)[93]

二是探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执政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研究党的自身建设对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方面代表性著作有费正清的《中国新史》(1992)、Tony Saich(托尼·赛奇)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献与分析》(1996)等。

三是通过对苏东剧变的分析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前景,以僵化的思维得出了唱衰中共论的论调,这方面代表性著作有 David L.Shambaugh(沈大伟)的《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94](2008)以及《培训中国的政治精英:党校系统》(2008)、沈迈克(Michael Schoenhals)与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98)[95] 等。这些研究持有西方中心论的意识形态,得出了错误的研究结论。

3.从党的政策制度中观察党的关注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奇迹”,成功地使美国学者福山修改了喧嚣一时的“历史终结论”(2017)。美国学者李侃如(2009)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与政策制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应注重对制度规范与实际运行之间关系的研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96] 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希(2019)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人民更大自主决策权,有利于克服西方民主沉迷于“竞争选举”的固有弊端,更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有效地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比“西方选举”民主更为真实、更为有效。[97] 这也就突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英国诺丁汉大学王正绪于2012年11月20日在香港《南华早报》撰文提出,中国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法国中国问题专家、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埃尔·皮卡尔(2012)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得益于制度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员招募、思想教育、表现评估和分析、提拔、调任、审议、决策、纪律以及党内生活的其他方面的规范与执行。

Samson Yuen(2014)在《中国视角》发表的《从严治党:习近平的反腐败运动及其不足》一文中,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纪律、反腐倡廉方面的举措及党的机构权力集中等问题给予了深度关注[98],认为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为各国政党保持党内战斗力提供了经验借鉴。门迪·帕特里克(2013)在《哈佛国际评论》上发表的《一个太平洋的世界秩序的诞生》[99] 一文中,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反对四风问题,重塑中共形象,反映出中共持续反腐的高压态势不减”。但是,海外学者并未明确地提出党的自身建设规律这个命题,也就未能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仅仅停留于常识性介绍这个层面。

4.从党的学科建设中提炼党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1924年,曾经参加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陈公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用英文写作了硕士学位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是极为难得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早期历史文献。20世纪50年代中期,海外学术界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等学者为主要代表,在哈佛大学成立了中国政治经济项目部,从事中国政治经济政策研究项目,是在西方顶尖学校设立的第一家专门研究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科研项目机构,实际上推动形成了海外中国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随着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研究的深入,海内外多数认为应成立一门独立的中共学,必须成为世界政党学的“研究重点”。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坛上话语权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路克利(2011)建议成立“中共学”[100],以此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研究。Samson Yuen(2014)在《中国视角》发表的《从严治党:习近平的反腐败运动及其不足》一文中[101],认为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为各国政党保持党内战斗力提供了经验借鉴,中共学正日益成为国际显学[102],值得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这个专题研究领域中来。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2014)也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西方学习[103],围绕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来构建话语体系并加强国际传播,在“硬实力”基础上提升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增强国际外交“巧实力”,推动形成国际外交新局面。

5.从党的新闻报道中预瞻党的发展趋向。Kushner,Adam B.Hirshl(2013)发表在《国家期刊》上的《此非世界控制权表象》一文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发展方向”[104],在国际政坛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门迪·帕特里克(2013)在《哈佛国际评论》上发表的《一个太平洋的世界秩序的诞生》[105] 一文中,认为“反映出中共持续反腐的高压态势不减”,在强化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认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全面支持。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2012)表示,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党的政策的落实,增强党的执行力[106],更好地维护党内团结统一。

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2017)认为,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以此来增强党的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能够快速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107]。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副社长纳伊姆·乔杜里·穆罕默德(2017)认为,中共从严治党不仅为中国打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范例。

国外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研究在如下三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第一,展示了西方学者进行中国共产党研究的视角,能够客观地看待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加强自身建设的各项举措,以及形成的良好政绩;第二,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研究可以科学地提炼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为其他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镜鉴;第三,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专题研究领域,通过学术交流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认识逐渐深入[108],有利于世界上其他政党在学习比较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与此同时,其研究不足主要存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视野,缺乏分析的新框架,容易犯历史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有选择性地无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伟大成就;二是缺乏研究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存在着盲人摸象的弊端,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以偏概全”的问题;三是因其所持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立场,容易以此评判中国共产党而得出怀疑甚至否定的结论,还有的居心叵测进行恶意攻击,使其研究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状况,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二 文献相关评论

国内外学术界对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展开较早,但一段时期以来,这种研究总体上处于经验现象层面的归纳分析,深入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学术界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研究逐渐兴起,使此项专题研究由“选题”进入“破题”阶段,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征。

一是阶段性研究多,过程分析研究较少。目前,学术界仍旧缺乏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形成过程的系统梳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研究视域较窄、研究观点因袭、研究方法循旧的问题,制约了此项研究的展开。即使是在这个区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也大都依照中央文件精神慎之又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未能做到用新的视角和科学方法,认真检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伟大成就的主客观原因,而常常是停留于某个历史事实或某个历史时期的过度解读,专注于党的自身建设历史阶段性、注释性研究,对党的自身建设发展分析更是阙如,表现为静态分析有余、动态分析不足。

二是宣传性研究多,学理分析研究较少。现有党的自身建设研究偏重理论宣传式研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为通俗而通俗”、学术研究低层次徘徊的弊端,就不能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更缺乏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体系的整体性把握,也就不能从学理上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未能在科学层面上探求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导致在研究中存在着“四面开花、重点遗漏”的问题。

三是专题性研究多,系统深入研究较少。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为研究主题,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推出了一批立意深刻、影响广泛、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但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总体结构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的研究还需要深入,导致逻辑体系不够健全、思想观点较为零散、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创新意识还较淡薄,与建设科学的中国共产党学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是理论性研究多,现实应用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多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对运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指导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欠缺,对现实重大问题还缺少应有的关注,存在着党建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互脱节的情况,特别是对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奋斗目标、中心工作、历史任务、发展路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党与政府、党与其他政党、党与人民、党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得还不够深刻。由此可知,过去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之所以收效不够明显,“也在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党执政后的自身建设研究得不深,对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发掘还不够”[109],必须大力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贯通融合,才能有效增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研究的生命力。

三 深入研究路径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000 多万名党员、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党的自身建设历来关系重大、决定全局,居于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建设总要求“重中之重”的核心地位。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创造了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成就,创造了人类政党奇迹,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触手可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深入研究的“学术兴奋点”。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党建研究是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的重要基础。一种理论如果“能够相当成功地为它的时代趋向准备好科学基础的话,就可以自信地认为已经完成了一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110]。立足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本书将详勘研究资料、厚植问题意识、拓宽理论视野、创新研究方法,通过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重要论述,深入探讨党的自身建设何以有其规律、何谓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构成要素有哪些、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明确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探讨掌握运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与加强党的执政建设和发展中国道路的关系,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以历史脉络开展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逻辑研究。要深入总结和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就必须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能从由弱小到壮大、为什么能在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考验中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百年发展的基因密码,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这条“经线”,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条“纬线”,在经纬交织中提炼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及其构成内容,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注入不竭源泉。

2.以问题导向开展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波谲云诡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各种弱化、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还会不断发生,“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党需要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任务将越来越艰巨。这就必须探索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以蹄疾步稳、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带领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3.以科学要求开展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体系研究。科学建构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体系,就必须着眼“大党建”视野,以“党建+”的研究方式将党建研究与经济发展、人民中心、生态文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贯通联系起来,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本专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贯通结合,不断提高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科学化水平。

4.以时代眼光开展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创新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党建工作新时代的新情况、新变化、新探索,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党建工作的影响,研究如何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方法把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真理力量转化为强大的高质量发展物质力量。

5.以国际视野开展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比较研究。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新手段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就要加强同世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建思想的比较研究,深入研究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影响,汲取世界上其他政党在政党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新思路新视野新方法新举措,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问题,毫不动摇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毫不动摇把人类社会建设成“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