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路径

本书从如下方面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进行了研究设计,以期更科学地提炼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并用于指导具体工作实践,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忠贞不渝、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一 研究对象

本书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自身建设实践开展的基础研究,以此探索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科学途径。研究对象是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长期实践中所蕴涵的规律性认识,具体探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时代价值、历史脉络、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以增强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水平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执政能力为价值取向,以思考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加强与改进问题为问题导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践指向,通过科学运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毫不动摇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党治”与“治党”两个方面。“党治”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的治国主张及其在中国的实际运作,“党治史”指中国共产党从事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的历史,主要表现为控制和行使国家统治权力的历史。“治党”主要包括如何发展党员、管理党员、从事党的组织建设等,指一个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演变的历史。任何一个政党的历史,都包含“治党史”和“党治史”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研究,就必须贯通“党治史”与“治党史”,从相对完整的“党史”中探求建设世界上最强大政党的科学路径,才能真正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二 总体思路

本书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基础,以探求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为价值导向,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思想渊源、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的深度挖掘,紧扣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存在的如下问题展开研究,即(1)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基本构成是什么?(2)为什么现在提出中国共产党规律?(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体现为一种规律?(4)为什么要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并列,与其他三个规律又什么区别?(5)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特征、功能与发生机制是怎样的?(6)如何科学理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之间的关系。(7)着眼于长期执政,如何科学应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以不变应万变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四重逻辑”条分缕析、科学探求,说明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历史过程、是一个自我革命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实践过程。科学认识、把握和运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有利于把加强党的领导与推进党的事业有机融合起来,更为有效地地防范化解砥砺前行进程中的各种重大风险,更好地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三 主要内容

本研究立足党的自身建设的百年历程来构建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理论体系,以期通过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研究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促进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总体逻辑。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对国内外党的建设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基本构成、主要特征和体系建构的科学认知。

2.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时代逻辑。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合乎规律要求的必然性、客观性、重复性、普遍性和因果性的要求,是一种真正规律性的存在。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主观和客观发展方面的成熟,能够科学地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加以提炼分析总结。

3.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有一个自我生成、自我演化、自我发展、自我强化的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包括理论渊源、初步形成、持续深化和科学提出这几个关键环节,并将对未来党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4.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就基本构成而言,可以分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一般规律、具体规律”,就核心要素来说,主要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强调政治建设、重视思想建设、注重组织建设、推进作风建设、严格纪律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反腐败斗争”,表现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理论强党和学习兴党,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八个“相互统一”的主要特征,规定着中国共产党强党治国的发展趋向。

5.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实践逻辑。要科学把握和运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就必须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融合为主旨,以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主题,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永续奋斗。

四 基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生成逻辑,主要体现为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的交互作用、贯通融合的过程。如何发现规律、如何掌握规律、如何运用规律,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发现规律需要分析和比较、掌握规律需要学习和概括、运用规律需要贯通和实践。本书就是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发现、掌握和运用自身建设规律这条主线来展开研究,为管党治党强党提供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1.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是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建设进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客观原则或约束条件。从其体系结构来观察,主要可分为基本构成、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

2.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新时代科学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高质量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战略要求,目的在于实现党的核心领导与经济中心工作、社会重心和谐的融合贯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3.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体现为一种科学规律认识的客观存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合乎规律要求的必然性、客观性、重复性、普遍性、因果性五个方面的要求,对党的自身建设行为发挥着约束与裁判的功能。按照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则反是。

4.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治党强国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构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四大规律,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脉络。

5.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独特发生机制。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作用的发挥要具备相应的条件,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把握规律发生的主体性、适应性、可行性、实效性等特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把握规律、应用规律推动党的建设顺利开展,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6.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对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决定作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对推进对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把党的建设规律研究与党的建设伟大实践贯通起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科学应用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这个基点,科学把握自身建设规律主要内容“相对不变”的基本法则,及时知晓长期执政过程中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时代特征,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的关系,在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中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重点难点

本书在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需要突破的难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繁杂交叉、研究体系建构很难、研究方式形式单一等,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研究重点方面,主要聚焦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可以分为基本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包含若干个具体规律,这些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十二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和八个方面的时代要求,推动党的领导与党的事业的有机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研究难点方面,由于本专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党的自身建设包含的内容繁杂、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各层次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容相近或相互交叉很难区分、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还存在着相互脱节”这三个现实问题,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理论体系构建即如何把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各个内容构建成一个有机统一、贯通衔接的理论体系很不容易,还存在着很大的理论深入探索与实践经验提炼的难题。作为一种学术基础理论研究,将形成的学术研究结论运用于党的自身建设实践难度更大,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研究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促进两者有机融合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加以科学解决。

六 研究方法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为基准,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为主线,围绕“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根本问题,着力推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历史研究与逻辑研究、抽象诠释和现象分析、质化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结合,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

1.概念溯源法。通过一种追究根源的逆向思维方式,也就是一种以倒推的方式追寻来探寻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由表及里、追根溯源,由内而外、深入剖析探索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科学方法或有效路径。就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如定律、周期律等核心概念进行溯源,在综合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并将之与本研究中的规律勾连起来进行运用,从而使本书的主题更加聚焦、体系更加严密、论证更加科学、建议更加管用。

2.逻辑推理法。对于规律的研究,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逻辑推理法,才能通过条分缕析层层“剥竹笋”的方式直达“问题的核心”。本书通过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区分、处理好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体现的“一般和特殊、个体和总体、共性和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具有科学规律性的认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以检验这种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性,在这种循环往复的互动过程中提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对策建议,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3.系统研究法。就事物的结构系统而言,“体系化是构成一个逻辑清晰,具有内在一致性,至少理论上无漏洞的规则体系”[111],主要采用系统研究法来对事物展开整体结构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理论体系,是建构具有一定生成逻辑、演化顺序和结构秩序的规则体系,其核心要义在于诸多单个构成要素间精巧且系统结合,从整体上形成结构化制度安排。对党的自身建设开展研究,必须在一些基本和基础性的问题上先形成一定的共识,或形成界限相对明晰的理论研究体系,才能明确自身建设规律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哪些主要内容和哪些构成要素。本书以此为出发点,积极促进各种理论观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争鸣,形成体系化理论研究成果。与此同时,特别注意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运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研究之中,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将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推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将理论研究指向未来,洞察发展趋势,更好地把党锻造得坚强有力,建成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4.比较研究法。要科学地解决好“如何发现规律、如何掌握规律”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取长补短,即纵向比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理念和举措,以期发现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源流关系;横向比较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执政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和举措,以期探寻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关系,进而推导出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一般原理与整体判断,科学论述党史、党建、党务、党权等方面的关系,从规律层面来认识和把握政党的产生发展、自身建设和实践路径的问题。

5.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具体问题蹲点调研,以期深入地体察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情况,在发现问题探求解决办法。一是召开座谈会。分层次、分领域召开小型座谈会,广泛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二是个别访谈。选择部分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组织部部长,部分基层干部进行个别访谈听取意见,并将其观点与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相互检验、相互印证,以保证本研究数据、观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三是发放调查问卷。在科学设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群众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观点、看法,查找面临问题、征询意见建议。四是进行书面调研。面向设区市和相关县(市区),对加强基层党建情况开展书面函询和资料收集,深入了解和掌握党的自身建设实际情况。

6.信息技术法。充分运用数理统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法,开展党的建设研究,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上下功夫,在主体研究与客体研究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党建研究水平和质量。本书始终坚持党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回答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中的基本问题,把握党建学科实践应用性的主要特征,关注党在推进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新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7.历史分析法。本书“坚持史论结合,倡导论从史出”[112] 研究要求,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研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在联系党的历史发展中探求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生成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作出科学说明,这也是推进此项研究必须遵循的“金规铁律”。本研究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发展脉络的分析,说明它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怎样被发现的、如何作用于党的自身建设实践工作,并从中提炼出科学理论或经验启示,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工作的开展。

七 创新之处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逻辑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期待探索性提出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空间的开创性命题,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研究引向深入。

1.在核心概念上,首次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这个概念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定义,阐明了其包括的主要内容,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全党更好地把握党的建设的各种规律,更好地推进党的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在理论体系上,本书首次探索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划分为三个逻辑相互自洽、内容相互衔接、体系相互支撑的结构层次,并就每个层次所包含的规律内容在条分缕析中指出了其独特功能,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素构成了一个创新式、开放式、吸纳式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革新的结构系统,能够更好地说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在党的建设体系架构中的地位、功能、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强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3.在实践应用上,探索提出了党的建设两条线理论,认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来自自身建设经验的积累,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正像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掌握、运用规律中取得伟大胜利一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规律的,通过运用规律领导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一直有隐含着“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就是党的自身建设实践,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提供鲜活丰富的“素材”;一条是暗线,就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为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这两条明线和暗线合乎历史逻辑地体现出“线性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即:当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明线”与党的自身建设理论“暗线”相一致的时候,党的自身建设就处于良好态势,党的建设就会取得伟大成就;而当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明线”与党的自身建设理论“暗线”相背离的时候,党的自身建设就会走弯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会遭到严重挫折。这就必须将党的自身建设规律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斗争贯通起来进行分析,引导全党更好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在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中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八 核心概念

作为客观世界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概念是对现实对象一般本质乃至运动规律的“简化”与“抽象”,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所描述的事物或事件。本书此处对概念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由它们的最初含义所引申出来的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来理解他们的核心要义,进而为本研究开展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

革命党。这是专指推翻旧政权的政党,源于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此处,转化为指革命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曾明确指出:“为什么要有革命党?因为世界上有压迫人民的敌人存在,人民要推翻敌人的压迫,所以要有革命党。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说来,就需要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113]1948年,毛泽东同志给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刊物《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所写的纪念十月革命三十一周年的论文《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只是在有了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战胜法西斯侵略的榜样的时候,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和发展了新式的革命党。自从有了这样的革命党,世界革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事实难道还不明显吗?”[114]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给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说:“有人说,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党的正式提法是,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里面并没有区分‘革命党’和‘执政党’,并没有把革命和执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115]

执政党。一般而言,执政党就是指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在多数情况下,个人与政党的互动是使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或由一党单独执政,或者联合其他政党共同执政”[116]。在现代社会,任何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遵循政党建设客观规律也包括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才能够实现长期执政。否则,就会堕入“历史兴亡周期律”的窠臼之中而不能自拔。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基础性能力、关键性能力、目的性能力、执行性能力、保障性能力。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站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上必须继续保持革命性,遵循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才能真正跳出“历史周期律”,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坚定“四个自信”,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规律。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内部或一事物与它事物的本质联系。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就是党在执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事物本身蕴含的必然性。科学化本质上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反映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就是要形成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自觉地运用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识规律是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遵循规律是科学化的基本要求,运用规律是科学化的基本方略。

定律。定律是客观规律的统称,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他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客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灵活应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中心任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这就是说,党的中心任务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而党的建设则是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保证。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建工作始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党建理论,一般指研究政党产生、发展并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通过政党产生、发展、类型、比较、成因的学理分析,揭示政党的本质属性、内在逻辑和典型特征,说明政党自系统与环境他系统的交互作用关系,阐明党建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一般包括政党学说、要素与结构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党的建设思维活动与思考过程,并以此作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特征。本书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党的建设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理论总结,旨在突出研究和阐述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运用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更多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主体力量和实践基础。

党建研究,主要是关于党的建设领域的研究,是伴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而开始的。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学说的诞生”[117]。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开端,经历了90多年的艰辛历程,形成了丰富的党的建设思想理论。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118],“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119],正式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把党建放在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内容并列的位置,是对党的建设科学属性的突出强调,确立了党的建设的独立学科地位。加强党建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党的自身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党建科学化,本书主要指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确立党的建设的奋斗目标、历史任务和实现途径,促进党的建设按照自身规律运行法则开展活动,其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指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建设进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普遍法则、客观原则或约束条件,才能因时而谋、顺势而为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会将党的自身建设理念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混淆起来,并在实际工作中不加区别地“混用”。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一是在内容上,理念是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规律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遵循的法则,属于时间规律的范畴;二是在形态上,理念具有时代性变动性的特点,规律具有恒定性、稳定性的特点;三是在功能上,理念是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的主观理论依据,指导着实践活动,规律是对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的客观法则,对党的自身建设实践活动起着规范和裁判的作用;四是在表达形式上,理念的表达多采用肯定性命题和价值判断形式,规律的表述多采用对偶的辩证形式;五是在评判标准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评判执政理念的尺度,客观性与辩证性的统一是评判执政规律的尺度。

要准确把握党的自身建设规律性,就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灵活选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器”,顺应时势采用解决现实问题的“术”[120],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与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遵循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执政历史与建设历史、执政经验与建设经验、执政规律与建设规律、执政能力与建设能力”之间的关系,科学把握“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为建设一个美丽富裕幸福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独特贡献。


[1]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1页。

[4][奥地利]弗里德里希·维塞尔:《社会经济学》,张旭昆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2页。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3页。

[7]冯志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

[8]田哲:《着力防范化解党自身面临的重大风险》,《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3期。

[9]“狱中八条”是由曾被捕入狱后突围而出的共产党员罗广斌同志撰写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八条意见: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狱中八条意见”,是重庆渣滓洞狱中同志总结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惨痛教训,进行了深沉的思考和认真的总结才提出来的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这群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毫不畏惧的牺牲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表达了这些革命先辈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引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10]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学习时报》2008年9月8日。

[11]列宁:《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0页。

[12]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13]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

[14]张荣臣:《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125页。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16]蔡世忠:《改革党的自身建设》,《理论导刊》1988年第2期。

[17]钟宪章、温金童:《全面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新成果》,《理论导刊》2015年第8期。

[18]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学习时报》2017年11月17日。

[19]赵国卿:《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理论丰富与发展的几点认识》,《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1期。

[20]赵秀华:《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研究动态概览及前瞻》,《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12期。

[21]王凡:《试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的必然性》,《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第6期。

[22]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1期。

[23]张希贤:《论党的建设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探索》2015年第2期。

[24]李峻:《习近平党建思想略论》,《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9期。

[25]王建政、张勇:《执政规律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特殊性》,《岭南学刊》2009年第6期。

[26]冯志峰:《政治学方法论30年:现状、问题与发展——一项对86 本有关政治学方法论教材的调查研究报告》,《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7]崔晓庚:《必须从规律层面把握党的建设》,《新视野》2014年第6期。

[28]宋奇、杨义芹:《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几点认识》,《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第3期。

[29]戴焰军、冯志峰:《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现实基础》,《人民论坛》2017年第17期。

[30]臧乃康:《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1]郝铁川:《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执政党比较研究》,《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1期。

[32]吴桂韩:《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论析》,《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6期。

[33]罗晓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把握与运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34]彭虎、王程程:《全面从严治党:对邓小平从严治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35]雷蕾、雷厚礼:《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五大创新》,《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36]李光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桂海论丛》2002年第2期。

[37]吴怀友:《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论纲》,《毛泽东研究》2015年第4期。

[38]张书林:《习近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基础、架构和特点》,《理论探索》2015年第2期。

[39]王庭大:《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学习时报》2020年2月19日。

[40]肖存良:《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双重维度》,《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5期。

[41]穆虹:《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人民日报》2018年4月18日。

[42]姚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初析》,《理论学刊》2018年第6期。

[43]赵凌云、李景友:《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观点与时代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44]耿鸣:《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45]丁俊萍、李雅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内在逻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46]杨玉玲:《全面从严治党:引领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第36页。

[47]刘红凛:《党的组织力的内外向度与政治意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4期。

[48]佟延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条例真正落到实处》,《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9月1日。

[49]高永中:《党章与纪律建设的历史回顾》,《联合日报》2017年9月9日。

[50]张荣臣:《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思想梳理——兼论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历史经验》,《人民论坛》2015年第11期。

[51]王冠、任建明:《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建议》,《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6期。

[52]韩喜平:《作风建设:习总书记强调了哪些》,《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

[53]林尚立:《论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政治学研究》2016年第3期。

[54]甄小英:《改进作风关键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2期。

[55]姜明安:《习近平依法治党战略思想》,《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

[56]刘红凛:《从严治党 重在治吏——习近平从严治吏、建设廉洁政治思想初探》,《廉政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

[57]夏春涛:《“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重温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邓小平研究》2015年第9期。

[58]石仲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9]张志敏:《从一般到特殊: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路径选择》,《河北学刊》2002年第6期。

[60]卢先福:《党校党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61]张静如:《中共历史学科必将日益兴旺》,《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7期。

[62]王韶兴:《关于党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63]路克利:《哈佛学派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问题研究评述》,《党的文献》2011年第5期。

[64]王冠丞、邓纯东:《新时代党史党建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理论视野》2019年第8期。

[65]李卫:《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科学体系特征和意义》,《理论研究》2015年第6期。

[66]陈明明:《双重逻辑交互作用中的党治与法治》,《学术月刊》2019年第1期。

[67]王庭大:《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观察与思考》2017年第6期。

[68]王炳林:《做好斗争准备 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国家治理》2019年第39期。

[69]祝灵君:《党领导国家体制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1期。

[70]蔡世忠:《改革党的自身建设》,《理论导刊》1988年第2期。

[71]郭文亮、廖皇珠:《继承与超越: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习近平“四个全面”》,《红广角》2015年第5期。

[72]王韶兴:《治国理政与党的自身建设科学化》,《人民日报》2010年2月26日。

[73]张志明:《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3期。

[74]李捷:《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新时代新思想的创立》,《红旗文稿》2017年第23期。

[75]韩庆祥:《以“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应对“新时代”“大变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1期。

[76]蔡志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20年第2期。

[77]张荣臣:《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125页。

[78][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79][美]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

[80][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1][英]迪克·威尔逊:《历史巨人:毛泽东》,编译组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

[82][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何宇光、刘家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3][英]菲利普·肖特:《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84][俄]亚历山大·潘佐夫:《毛泽东传(上下册)》,卿文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85][美]白修德、贾安娜:《中国的惊雷》,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86][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

[87][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88][美]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田山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版。

[89][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谈峥、于海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

[90][俄]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年版。

[91][美]熊阶:《习近平时代》,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

[92][新加坡]薄智跃:《习近平地方履历:理念与特点——一位新加坡学者的观察》,《人民论坛》2013年第10期。

[93]李增田:《鲍大可及其中国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

[94][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吕增奎、王新颖译,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95][美]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6][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胡国成、赵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97]白云怡:《“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执政党的素质决定了中国成功》,《环球日报》2019年7月19日。

[98]Samson Yuen.Disciplining the Party:Xi Jinping'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and its limits [J].China Perspectives,2014,Vol.2014,No.3:41-47.

[99]Mendis Patrick.Birth of a Pacific World Order.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2013,Vol.34,No.4:22-27.

[100]路克利:《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3期。

[101]Samson Yuen.Disciplining the Party:Xi Jinping'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and its limits.China Perspectives,2014,Vol.2014,No.3:41-47.

[102]路克利:《海外中共学成为国际显学》,《人民日报》2015年5月4日。

[103]韩晓明、周翰博、纪双成:《十九大同世界分享“中国方案”》,《环球时报》2017年10月23日。

[104]Kushner,Adam B.Hirsh,Michael.This Isn't What World Domination Looks Like.National Journal,2013:1.

[105]Mendis Patrick.Birth of a Pacific World Order [J].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2013,Vol.34,No.4:22-27.

[106]外媒:中国的新领导人是思想家将引领中国崛起 [EB/OL].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121130/n359083545.shtml,2012-11-30。

[107]十九大闭幕,外国政要、学者如何评价 [EB/OL].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7/10/28/ARTI3ANDf6vojbvi8m5BU6jx171028shtml,2017-10-28。

[108]韩强:《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

[109]佟延成:《党建理论园地的一方新绿》,《理论探讨》2001年第1期。

[110][奥地利]弗里德里希·维塞尔:《社会经济学》,张旭昆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

[11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第798页。

[112]冯志峰:《政治学研究呼唤科学的政治学教材——一项对324种政治学科教材的调查研究报告》,《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13]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811页。

[114]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页。

[11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2期。

[116][英]艾伦·韦尔:《政党与政党制度》,谢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8页。

[117]冯志峰:《重读共产党宣言》,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11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

[11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页。

[120]冯志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三重逻辑论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