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与民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种姓的危害

上面提到种姓制度,把印度教社会分成若干社会集团,集团之间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有的种姓之间彼此仇视,相互诋毁。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印度教徒内部,对穆斯林、基督教徒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不利于他们之间相互帮助,二有碍于他们彼此间文化交流。

由于种姓制度的限制,一般人对职业无权挑选,世代所传的职业不得随意更改。这样一来,便束缚了一个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干的充分发挥。

种姓制度的存在,是妇女处境不佳的原因之一。正如著名学者勒温德尔·纳特·穆克尔吉所指出的那样:“在维护种姓的名义下,妇女的权利一天天丧失,获得的权利也得不到落实,不懂何谓结婚就被出嫁,每年生孩子,每天做家务,当仆人,好好侍奉丈夫是她们的工作,一旦成了寡妇也无权改嫁再婚。”

高级种姓享有特权,有些人利用特权,甚至打着宗教的幌子,满口仁义道德,却干着令人发指的勾当。所谓戴沃达锡风俗(即神的女奴)就是其中一例。婆罗门祭司等人利用这一传统习惯,名为把一些青年或少女买进寺庙,为女神服务,实为把漂亮的姑娘买进寺院,供他们蹂躏。有人曾严肃地指出:“这些高级种姓的祭司把寺院变成了妓院,这些姑娘的生活实际上比妓女还悲惨。妓女还能靠此养家糊口,而这些姑娘不但分文不得,反而还得服从任何一个男子与自己同床的要求,哪怕是个麻风病患者,或是全身溃烂者。”[1]

这里受害者当然首先是低级种姓的人。据有关调查,做戴沃达锡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低级种姓的。例如卡纳塔克邦的白勒岗地区的索德迪村山上的一座寺院,每年的一月份就有5000名少女或年轻妇女沦为戴沃达锡[2],情况可谓严重。除此之外,奥里萨、拉贾斯坦和马哈拉施特拉等邦也都有发现。

由于种姓制度内部通婚,也带来了不少社会弊端。谁家的女子都想嫁个高级种姓的男子,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你争我抢高价购买新郎的风气。这种情况,多以女方多出嫁妆的形式出现,以满足对方的要求。一些贪婪之家,婚后还向女方索取嫁妆,因得不到满足,就把儿媳妇活活烧死。为了“先下手为强”,尽早将女儿嫁出,于是童婚也便“应运而生”。童婚的流行,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因此,不少人过早夭折,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这也是印度人平均寿命较短和儿童寡妇较多的原因之一。

总之,种姓制度危害很大,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改善均有影响,人民,尤其是低级种姓的人对此强烈不满,不同形式的斗争此起彼伏,一再发生。政府也很重视,制定了相关法律,采取了有关措施,因此情况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