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中小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数字时代中小企业创新面临的VUCA情境

一 数字时代的VUCA情境

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当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孕育了“数字时代”这一特定的技术与社会建构及社会文化形态。数字技术进步和数字社会发展,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变迁发展的显著特征。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诸多因素使它显现出不同于既往实体社会的情境和特征。陈春花、廖建文提出[1],数字时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VUAC四个方面:即Volatil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事实上,“VUCA”一词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军方,随后又被用于描述数字时代冲击下的各种企业组织所面临的情境特征。VUAC高度概括了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技术飞速迭代的特征。

(一)高易变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迭代为基础形成的规模经济边界被不断突破,造成竞争格局的突变。我们通常习惯于在静态条件下做规划,对未来判断是基于过去经验的延伸。在静态环境下这是对的,但在数字时代就不成立。雷军有个著名的“风口”理论,所谓“风口”特指变化不再是线性,而是指数的,甚至是突变,表现为渐变和突变不断交织的过程。

(二)高不确定性

数字时代的高不确定性表现为尽管缺乏额外信息,事件的基本因果关系已知,具备变革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成功。数字时代与工业化时代拥有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如果仍然沿着旧地图,寻找新大陆,结局一定是毁灭性的。数字时代商业逻辑的彻底转变,造成现在和未来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出现了巨大鸿沟。显而易见,现在和未来的商业范式不可避免地存在断点、突变和不连续。

(三)高复杂性

数字时代的高复杂性表现为许多互相连通的变量,有些信息是现成的,或者能预测到,但更多的信息无法预测,想清晰地梳理其复杂程度与本质并非易事。资讯发达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行业和行业之间的竞争和信息也越来越透明。因为变化太快,让很多事情的预见性越发减少,对于未来越发难以把控。

(四)高模糊性

数字时代,没有先例可供参考,旧价值瞬间清零,面对新事物时缺乏认知。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行业让码农、程序员、软件等相关职位成为职场新贵。成为创业公司炙手可热的抢手“萝卜”。

二 中小企业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技术、知识、产业理论,从创新职能活动、产业制造流程、创新主体以及产业创新系统整体优化等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创新的起源、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一)中小企业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思想源自技术推动,市场拉动,通过反馈环实现研发和营销的耦合,包含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和部署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分为研发、示范、扩散三个阶段。就宏观层面而言,创新是连接从知识到创新,从创新到财富、从经济发展最终到国家繁荣的环环相扣的过程。

从创新职能视角分析,创新过程包括了从新思想到技术扩散的一系列职能活动的序列集合;[2]从产业制造流程分析,各个环节的创新过程整体,涵盖了需求创新、设计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制造技术创新、检查技术创新等环节;[3]从产业创新系统整体优化的角度来看,产业技术创新是指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性知识供给、技术供给和产品供给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将相关的创新主体联结起来,以实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的功能链接模式,即创新是一条从创新理念的产生—科技研发—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链式结构,完整的创新应该包括从理念到进入产业化的生产、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才能体现这条创新的价值所在;从创新的主体来看,创新就是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如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实现知识、技术、政策、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最终形成集创新理念、研发活动、成果转化、批量生产到市场销售为一体的链型结构,主要揭示知识、技术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的链状衔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反映出各创新主体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在技术创新上,创新的来源主要来自顾客的需求,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存在创新知识、创新技术或创新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它是技术创新链存在的核心,创新活动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功能就在于整合和优化现有的资源,围绕一个有限的目标共同做出贡献。

中小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在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需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主动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整合创新资源,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形成技术资源储备和关键技术突破,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二)中小企业创新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从商业视角出发,中小企业创新由试探研究、工艺开发、试制、市场启动、建立生产和销售五个阶段构成。

从技术创新循环角度分析,创新循环的构成要素分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支撑要素三种类型,不同创新链的同类环节构成创新链的子系统集,不同子系统集之间以及同类子系统集中不同要素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创新具有系统性特征。

从创新的结构分析,创新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活动和参与主体;从创新过程分析,其要素为创新理念、研发活动、成果转化、批量生产活动以及产品销售活动;从创新的主体分析,创新要素包括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组织,中小企业是整个创新链的核心主体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及网络的发展,技术的创造、开发与应用遵循的不是线性模式,而是体现各类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非线性网状链接模式,即创新具有非线性与网络性特征,且创新是开放的,其开放性是由创新自身性质决定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有限与巨额的实验设备投资制约中小企业R&D效率;加之,政府支持不足导致企业重复引进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在高科技行业,大量高科技中小企业聚集在创新链前端,各方彼此之间交流合作频繁,有利于开展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项目研发。但在传统产业,中小企业较难得到更多技术支援和帮助,受到自身技术层次和水平的限制,只能进行适应性改进,缺乏生存能力,创新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

另外,中小企业具有组织效率相对高、决策和内部信息沟通快以及信息失真小、在竞争压力下容易接受创新的特点,所以能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供产品或服务从而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是呈现出研发及自主创新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6]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上力量基本相当,而在创新产出上贡献较高,在创新强度和创新效率上表现更佳,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最有效的实验产地,承担了科技成果转换的中试基地功能,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将创新引入市场能节约大量时间。

(三)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与中小企业创新关联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创新环境、创新网络[7]等。

1.中小企业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指中小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各种外部因素及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创新环境一般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税收、规则结构和社会政治环境等,创新环境由资源的可获得性、周边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政府干预及人们的创业态度等因素构成,创业环境分为创业者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培育、风险管理、成功报酬和创业网络六大子系统。[8]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则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9个方面。由此可知,创新环境既包括宏观层次的文化与社会规范、教育和培训、政府项目和政府政策,也包括中观层次的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研究开发转移以及微观层次的金融支持、实体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等。

创新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和绩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9],创新环境与行为活跃程度呈很强的相关关系,创新活跃程度受到环境的制约。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基础设施、服务环境、文化氛围等对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创新环境与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环境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维度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完善和提高创新企业激励体系和支持体系是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融资渠道的可获性、政府税收政策、高等教育、孵化器等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巴迪克(Bartik)认为,人口密度、行业集中度、政府税收、金融市场投资等创新因素的不同表现决定着区域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程度的差异性。[10]

2.中小企业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是指特定的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结。在创新研究领域,社会网络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是因为社会网络与资源获取和中小企业成长密切相关。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拥有量少,因此,其发展更加依赖社会网络获得外部资源。当中小企业能够通过社会网络得到充足而及时的资源时,就容易取得成功。衡量和评价社会网络的主要指标包括网络节点、联结属性以及网络结构等。网络节点是指企业社会网络的组成成员(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上下游厂商、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研发机构等,一般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节点成分差异性越大、网络节点数量越多,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越明显。联结属性指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结强度,它是指节点间关系的稳定性与密切性。大多研究认为,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则网络的稳定性以及适应性更强,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过强的联结会导致网络黏滞性产生,而那些相对较弱的联结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网络结构则主要指网络中心度、网络结构洞及网络密度等情况,韦塞尔(Wessel)研究认为,自我网络的中心度越高、处于结构洞位置的企业更容易从社会网络中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本,因而有利于其绩效的提升。

由于创新环境是中小企业所面对的各种外部因素的集合,社会网络则是企业建立的各种外部联系,由此可见,创新环境是构建中小企业社会网络的源泉,它会对中小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和演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并进而进一步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普费弗(Pfeffer)指出,环境动态变化时,企业会建立网络联结以获得特别资源来应对环境变化。[11]兰(Lang)认为,改变跨组织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对环境变化冲击作出的反应。[12]艾森哈特发现,市场竞争水平、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会影响中小企业的社会网络构建行为。[13]唐靖等认为,随着新创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程度逐渐变低,伴随着市场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各种弱关系社会网络以提升企业能力和资源。[14]马达范发现,技术环境的变动为周边企业重构社会网络以获得较优位置创造了机会。[15]佐京(Zukin)认为,文化因素会对合作活动和网络联结关系产生影响。[16]此外拉文迪亚斯[17],以及佐京还指出,法律制度的调整会引起联盟行动和企业网络的变化。环境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变化和环境支撑度(Munificence)的变化会对企业社会网络的演变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