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慰剂效应到思维模式
克拉姆的压力实验展示了安慰剂效应。像糖片一样,积极的视频改变了参与者对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预期,从而得到了期望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影响力很大的现象,但它是人为操控的,有人告诉你怎么看待某事。通常,他们给你某种你没有任何概念的东西,比如一片制剂,说“这很管用”,你就信了。可事关压力,每个人已经有了观点,每当体验到压力,你关于它的信念就不请自来。想象一下,每天有多少可以称为压力的时刻,又有多少次你会说“压力好大啊”或“我好有压力啊”?每当这个时候,如何看待压力,都将改变你的生物化学反应,并最终改变你的应对方式。
这种信念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安慰剂效应,这是思维模式效应。不像安慰剂效应,对特定高产出只有短暂影响,思维模式如同滚雪球一样,对结果有更长久的影响。
如同我们看到的,思维模式是左右你思考、感受和行动的信念。如同滤镜一样,你透过它看待所有的一切。不是每个信念都能成为思维模式,有些想法没那么重要。你可能会认为巧克力味比香草味好,问别人年龄不礼貌,世界是圆的而不是平的。那些信念,不管你持有得多么强烈,对你如何看待生活,都没多大影响。
能成为思维模式的信念超越了倾向、既成事实,或者智力观点。它们是反映你人生哲学的信条,通常建立在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论之上。举例来说,世界越来越不安全,钱会使你幸福,凡事皆有因,或者人不会改变。所有这些信念有可能影响你如何看待过往经历,以及做决定。当某个思维模式启动时——被记忆、所在情境或别人的话激发——它会带来一系列想法、情绪和目标,这些会决定后续反应。接下来,这将影响长期产出,包括健康、幸福,甚至寿命。
拿你怎么看待衰老这事举例。之前我提到过,对衰老持积极观点平均会增寿差不多8年。它也能预测其他重要健康表现。比如,巴尔的摩老龄化纵向研究,跟踪了18岁到49岁的一群成年人达38年,结果发现,乐观看待衰老的人,得心脏病的概率低80%。关于衰老的信念,同样会影响从重大疾病和事故中恢复。在一项研究中,认为衰老将“更睿智”和“更有能力”的人,比那些持有消极观念、认为衰老将“更没用”和“干啥啥不行”的人,从心脏病中康复得更快。在另一项研究中,积极看待衰老的人,从折磨人的疾病或事故中恢复得更快、更彻底。重要的是,两个研究衡量的都是康复的客观指标,比如行走速度、平衡、从事日常行为的能力。(顺带说一句,如果这些发现使得你想培养更乐观的衰老观念,考虑下这个:研究持续地表明,人越老越幸福。尽管年轻的成年人,很难相信这个。)
衰老的信念——有时是几十年前监测的——是怎样影响心脏病、行走不便和死亡风险的呢?研究都控制了一些重要因素,诸如实验对象最初的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和社会经济地位,但这些解释不了结果。
相反,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健康的行为方式。持有消极衰老观念的人,更容易视糟糕的健康为不可避免的状况。他们认为年龄大时,对保持和改善健康无能为力,因此对未来的幸福投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相较而言,积极看待衰老的人,更愿意从事改善健康的行为,像规律锻炼、谨遵医嘱。举例来说,一项旨在增加对衰老的积极看法的干预措施,改善了参与者的身体表现。当你乐观看待衰老,你就更愿意做对未来有益的事情。
对待衰老的信念,对重大健康挑战后的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位于柏林的德国老年研究中心对上了年纪的人做了持续跟踪,研究重大疾病或事故的影响。那些乐观看待衰老的人,对自我健康更负责,他们更主动,更投入地做康复训练,以应对危机。与此相反,消极对待衰老的人,不太愿意采取行动改善健康。这样的选择,相应地影响了康复状况。生病或发生事故后,持乐观衰老态度的人,报告说对生活更满意,身体更健康,生理机能更好。
如何看待衰老这事,甚至会影响你活下去的意愿。人到中年时,消极看待衰老的人,报告说不太愿意度过余生了。作为老年人,他们更倾向于认为生命空虚、无望,或者没有价值。在一项研究中,耶鲁心理学家通过潜意识猜测谁对衰老乐观看待,谁对衰老消极看待,来研究信念对生存欲望的影响。研究人员请老年人做假想的医疗决定,那些被猜测持有积极衰老观念的人,面对可能的重大疾病,更愿意接受漫长的医疗,而悲观看待衰老的人,更容易放弃治疗。
这类发现表明,如何看待衰老是通过影响你的目标和选择,来影响健康和寿命的,而不是某些积极思考的神秘力量。这是思维模式的完美例子,它比安慰剂效应更有力,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你当下的体验,也会影响未来。
这显示出,如何看待压力,同样也是能够影响你健康、幸福和成功的核心信念之一。如同我们看到的,你的压力思维模式塑造着一切,从压力情境下你感受到的情绪,到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这相应地,会决定你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被压得精疲力竭、郁闷抑郁。好消息是,即使坚定地认为压力有害,你依然可以培养能帮你奋起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