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东西
姓名:冰冰
性别:男
年龄:4岁
行为描述:冰冰是个非常可爱的男孩,长得胖嘟嘟的,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到3岁。无论是家里的亲戚还是社区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欢逗他玩。小时候,他总是喜欢把东西从床上、桌子上或柜子上扔到地上,当别人捡起来给他时,他会再次扔出去,并且会“咯咯”地乐。家人都觉得和他做这样的游戏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快乐,并没有太当回事。冰冰3岁半时,开始了幼儿园生活。几个月后,老师发现,冰冰经常会把各种玩具扔出去,有时会在用餐后把小勺扔向各个地方,有时甚至会扔同桌小朋友用餐的小勺。老师多次制止都无效,只好告诉家长,请家长配合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并没有显现出太好的效果。无论老师如何讲道理,家长如何训斥,冰冰扔东西的行为都没有任何改善,扔东西的频率有增无减。据老师反映,冰冰在幼儿园里基本不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对老师的指令大都没有反应。大多数时间自己单独待着,只要手里拿到东西就会扔出去。尤其是当小朋友在玩桌面拼插类的玩具时,往往需要一个老师专门看着他,否则他会不停地把桌上的积木和插件一个个扔出去,有时甚至会打到其他小朋友。由于他不听指令,很多时候都需要一位老师专门辅助他,给集体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
功能假设:我们对冰冰扔东西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发现冰冰对幼儿园大多数玩具都不感兴趣,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可以拿到手里,基本上都会把它扔出去。他对所扔东西的种类并不挑剔,大都是日常用品和小型玩具,如:乐高积木块、小勺子、毛绒玩具……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还发现,冰冰很少参与同伴的游戏,老师组织的游戏和小朋友喜欢的拼插类玩具他也都不喜欢。只有在扔出东西时,他才会表现出非常开心的样子。他会直直地盯着扔出的物品,有时甚至会站到小椅子上看着扔出的物品落下。据老师和妈妈反映,他更喜欢把东西从高的地方扔下去(如:从楼梯上或高台上)。他会一直盯着扔出的物品落下,显得非常开心。通过对行为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基本确认,冰冰扔东西是一种自我感官刺激的行为,兴趣面狭窄导致他不喜欢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活动。同时,他在社交、语言沟通方面也与同龄小朋友有差距。感知觉异常使得他的注意力、听觉技能等方面都存在障碍。
解决方案:兴趣面狭窄、行为重复刻板是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特点之一。我们和冰冰的老师及家长一同制定了以下干预策略,以帮助冰冰逐步减少扔东西的行为发生的频率。
1. 尝试用功能替代的方法,引导冰冰对语音作出反应。由于扔东西可以带给冰冰感官上的愉悦,我们要引导他把软积木扔进整理箱,然后在扔软积木的过程中逐步加入一些规则。例如:用躯体进行控制,约定数到“3”时扔积木入箱;控制所有软积木,请冰冰按照老师或家长的指导语选择颜色、形状和种类相对应的积木扔入箱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冰冰听指令的能力有所提升,开始享受与他人一起活动的乐趣了。
2. 用塑造的方法,增强冰冰对各种玩具的操作和把玩能力,扩展他的兴趣面,提升他的游戏能力。在开始冰冰喜欢的活动之前,加入少量学习把玩新玩具的活动,如拼插乐高玩具。接触一种新的玩具或用新的方法玩玩具,对儿童都是一种挑战。刚开始介绍乐高拼插玩具给冰冰时,我们会手把手地、全躯体辅助他把两块事先准备好的插块拼插在一起。这一操作快速简单,对冰冰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完成这一步骤后,就可以和他一起进行他喜欢的活动。随着冰冰的拼插熟练程度的提高,老师和家长可以渐渐减少对他的辅助。很快冰冰就可以独自把插块拼插好了。之后,由易到难,逐步加入引导和练习,冰冰慢慢喜欢上了拼插乐高积木的活动,可以安静地和小朋友一起拼插一些简单的物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冰冰扔东西的行为减少了,也能够听从老师的一些简单指令,老师和家长都感到他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