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吮手指

姓名:飞儿

性别:女

年龄:6岁

行为描述:在课堂上,老师让小朋友给卡片上的人物命名。飞儿看到桌上摆放的卡片,就会不自觉地吮手指。但是在她做自己喜欢的涂色活动时就不会吮手指,在她比较熟悉的环境和人群中,她也极少有吮手指的行为。

功能假设:老师对飞儿的这种行为进行了功能分析,假设飞儿吮手指行为的前提是看到桌上摆放的卡片,其强化物是摆放的卡片引起的自我刺激。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老师在飞儿面前的桌子上摆放了几张卡片,要求她命名。过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吮手指。如果老师把卡片拿走,飞儿这一天吮手指的行为就极少出现。由此可以推断出自我刺激是飞儿吮手指的强化物。

解决方案:兴趣面狭窄、行为重复刻板是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特点之一。飞儿吮手指是以感官刺激为目的的行为,我们首先尝试用功能替代的方法,与此同时,塑造她对其他物品的操作能力,扩展她玩玩具和物品的种类,增强她的兴趣,提升她的游戏能力,促进她的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1. 老师要减轻儿童的恐惧感,使他们获得安全感,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可以先给儿童布置他们感兴趣的任务,鼓励他们,再及时给予强化物,让儿童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再由易到难地给儿童布置任务。儿童有了自信,就不会出现吮手指这一行为。

2. 可以在飞儿可能吮手指的情境中,给她戴上分指手套。根据以往的情感体验,她感到害怕时也会吮手指,而戴上分指手套后,即使她吮手指,也得不到以前那样的满足感。多次重复后,吮手指行为的出现频率就会降低,直到彻底消失。

3. 老师发现儿童紧张时,要教儿童使用功能性的语言,例如说“我不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意愿。

4. 老师在课前对儿童要有详实的了解,给儿童布置的任务应该是适合他们能力的,这样就不会出现自我刺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