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No.1 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的东条英机

与欧洲的两个法西斯头子齐名的另外一个著名的法西斯人物,便是东条英机。他是带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略中国、侵略亚洲的首要战争罪犯之一。因为地域、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东条英机的法西斯之路,跟希特勒、墨索里尼有很大不同。

对东条英机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

从1880年起,日本举国皆兵理论的基本教条就已浮现在教育之中。教师对国家的责任远比其个人的教育理念重要。

1885年,法国舰队占领了澎湖岛,英国舰队占领了朝鲜的巨卅岛。此外,俄国舰队经常出没于朝鲜近海,风传企图占领对马,加上清朝对日本的态度,日本感到四面局势紧张。

1886年11月,日本制定了警备队条例,并在对马设置警备队,着手修筑炮台,准备在沿海布设水雷。由于修筑炮台费用巨大,日本国民踊跃捐款,甚至明治天皇也拨出皇室费用作为海防经费。可见,日本当局对于国防的态度是极为严肃认真的。同一年,日本小学教师纳入准军事组织,学校的教师们居住于军营中接受严格的纪律与思想灌输。文部省的大臣宣称,儿童的个人成就并不重要,学校不是为学生利益而设,乃是为国家利益而设。新的小学条例指出,教育目标是:道德训练、国粹养成及追求知识,其重要性即依此顺序而定。

1890年,日本设置议会并颁布了举国皆兵的文件,天皇的教育敕诏,即是军人守则的平民版。其对象不但是教师与学生,更是全日本的男人与女人。教育不限于学校,而是造就忠君爱国的日本人民的终生过程。

教育敕诏是一套伦理原则,旨在规范人民与国家之间的一切关系,培养人民自动敬重天皇的统治权威。

从那时起,天皇敕诏的道德教育就已成为小学课程的必要部分。每一所学校均将教育敕诏与天皇像一起悬挂,并于每日早课时大声诵读,当时人们都以能背熟教育敕诏为荣。全国有好几位老师,因为不能在诵读时朗朗上口,而被认为有亵渎神圣文书的嫌疑,最后自杀。对于敕诏的进一步注解,如修身、道德故事和格言,均为扩大并解说敕诏而编成特种课程,以供研习。在学校的任何一种科目乃至校内各种日常生活中,都巧妙地渗透进政府认可的思想:历史教材的编纂也以说明日本帝国的成长为目的;地理课本则把日本说成世界的中心;神道神话则把日本国描绘成一棵大树,皇室是树干,人民是枝叶。

日本陆军更是把加强家庭的思想用于新兵训练上,他们接收新兵时,就把他当作家庭新增的一分子。官长在新兵入伍之前就向新兵的父母索要个人资料,并要求父母协助完成子女的教育,让部队和家庭成为一个环节。营区里园内的樱社则被作为家庭的象征。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拉开了其妄图称霸整个亚洲的序幕。

▲日本士兵出征前举行仪式发誓效忠天皇。

▲狂热的日军士兵。

东条英机便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他出生在东京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东条英教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母亲千岁是个普通的日本妇女。他的父亲更是希望儿子以后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于是,1899年9月1日,东条英机16岁时,便进入了其向往已久的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开始走向军人生涯。

1904年5月,21岁的东条英机从幼年学校顺利毕业,升入了向往已久的陆军学校,当上了士官候补生。1905年4月21日,22岁的东条英机,被授予陆军步兵少尉军衔。从这一刻起,东条英机就下定决心,要为天皇效忠,为国家利益而努力进取,为日本在国际上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1904年2月9日,一艘俄国炮艇在朝鲜港口与一艘日本船发生冲突,发射了2颗炮弹。第二天,日本海军在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率领下,未经警告就进攻旅顺,日俄战争迅速爆发。

当东条英机所在的第15师团开赴日俄战场时,战争已接近尾声,东条英机只是在战争的后方担任勤务,没能够上第一线作战。不久,全线撤军的命令下来了,东条英机也只好跟随部队回国。

日俄战争中,英、美为了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积极地支持日本。但是战争的结果,不仅使日本攫取到独霸朝鲜的特权,而且取代俄国将中国东北纳入其殖民势力范围之内。

1915年,32岁的东条英机以优异的成绩从陆军大学毕业。1915年5月7日,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条约,1915年9月,中国方面予以承认,交涉告成。中国的软弱表现,让东条英机热血上涌,战意澎湃,心中忍不住开始构筑“大日本帝国”对外发展的狂妄计划。

日本国内的气氛与东条英机的思想动态基本同步。

为提高军事实力,日本派出一批年轻的军官出国,东条英机正是其中之一。1919年(大正八年)8月,东条英机被派往瑞士和德国任驻外研究员。1921年,东条英机驻欧洲三年后,收到了回国的命令。

▲“二十一条”条约的中、日文约本。

三年的驻外生涯,让东条英机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深受西方先进科技的刺激,这使他感到有一种责任,有一种压力,去扩张日本的利益。美国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榜样,东条英机回国途中决定取道美国。

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四国签署了《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果相互之间发生涉及上述权利的争端而不能通过外交途径获得满意解决时,应邀请其他缔约国召集会议受理全部问题,以便考虑解决;当缔约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权利遭受到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面、坦白地进行协商,以便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条约有效期为10年,此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失效。

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胜利,因为它以四国条约的形势葬送了英日同盟。这样也使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现状暂时稳定下来。

在拆散英日同盟以后,美国又首先提出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方案。由于战后英国经济实力的削弱,无力与发了战争横财的美国竞争,所以英国首先被迫同意美国的建议,而放弃了自己所主张的海军“两强标准”。

而日本代表则竭力反对美国的方案,强调日本由于国家安全的特殊需要,不能接受美国提出的海军军备发展的5∶5∶3的比例,他们要求10∶10∶7的比例。美国代表于是威胁说,要是日本继续坚持下去,那么日本每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4艘来回应。由于英美的联合压力,日本代表才同意5∶5∶3的比例,但要求英美一定放弃建设和加强太平洋西部地区的海军基地。

在这次较量中,东条英机深切地感到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他几乎无法忍受美国在会上的财大气粗、狂妄自大的形象。但苦于经济上的原因,日本必须忍辱负重,以待今后的经济飞跃。他回去后要向国人加强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宣传,以加速大和民族的腾飞。东条英机感慨万分……此时,引起他注意和思考的有另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问题。

1921年11月16日,北洋政府首席代表施肇基在休斯的授意下,向远东及太平洋问题总委员会提出要求解决中国问题的10项原则。第一条是空洞地要求各国“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之完整及政治与行政之独立”。而对国内各界人士迫切要求解决的山东问题、“二十一条”问题则未提出具体要求。第二条宣称中国即完全赞同所称开放门户并接受各国工商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愿意承认并实施此原则于中国各地,无有例外。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东条英机在心里嘲笑。

第四条对外国在中国的特权,只要求宣布、审查,以便确定其范围与效力,而不提要求废除。第五条说,凡中国政治、司法、行政上行政自由之限制应立即废止或于情势所许时废止之。总之,各条都是立场软弱,措辞卑下、含糊。美国认为其过于广泛,不着边际,无法详细讨论,最后不得不被其他议案所替代。

“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大和民族应趁此吞噬他!他一旦觉醒,威力无穷啊!”东条英机想到此,不禁热血上涌。

回国后,东条英机在陆军大学讲授军事学。通过教学,他不断向学生讲授时势的发展动态,以及日本在这种时势中如何求得生存。他心中的远大计划也被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每次向学生们发表“讲演”,东条英机都能收获学生们热烈的掌声,这让东条英机仿佛看到了在日本帝国大厦下欢呼的臣民,也仿佛看到了臣服在日本帝国麾下的亚洲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