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传承与创新:全球化视角下的美术教育与创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关系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ep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umanistic Resources in the Pan Li River Basin&Art Performance Research Team and Regional Economic&Cultural Development

贾黎威 Jia Liwei

摘要:泛漓江流域北起猫儿山西通珠江的江水系,百里漓江画廊,自然景观优美。少数民族众多,壮族、侗族、瑶族等聚居于此,自然、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厚,扎根于本土文化的艺术家肖舜之、白晓军、王可大、杨永葳等诸多教授形成的艺术群落,既是广西师范大学的学术骨干,又是《漓江画派》《泛漓江流域人文艺术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的重要专家,他们常年潜心于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及文化传播,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及广西文科发展研究中心等“小高地”的研究平台,立足于泛漓江流域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和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地域、文化优势,用艺术形式对这些开发成果进行独具魅力的呈现,逐步行成了既有民族韵味和地方特色、又有艺术家个人风采的艺术创作面貌和流派,结合这些泛漓江流域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展览推广、文艺研讨、出版画册和文集、微信微博等网络宣传等,初步构起了一个具有历史发展观的、多空间、多角度的动态的艺术文化体系,即彰显了“人文强桂”的价值追求,也为泛漓江流域“有文化的发展”“有灵魂的发展”特别是桂林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贡献了一笔艺术财富。

关键词:泛漓江流域;地方高校;区域经济文化

Abstract: Pan-Li River is a water system with Cat Mountain to the north and the Pearl River to the west. Hundred miles of the Li River has a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where there aremany minorities, such as Zhuang, Dong, Yao minorities, etc. There are abundant resources of nature, natural culture and art.The art communities rooted in local culture, comprised of artists, such as Xiao Shunzhi, Bai Xiaojun, Wang Keda, Yang Yongwei and so on. They are not only the academic backbones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but also impor tant exper ts in“Lijiang painting School”and“the Research team on the Deep Exploitation and ar tistic expression of Humanities and Art Resources in Pan-Lijiang River Basin”. They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artistic creation, art research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ll year round. Through the research platform of“small Highlands”such a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Guangxi Liberal Ar t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ep humanistic resources and distinctive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Lijiang River to develop these resources in depth, to bring in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 specialty, region and culture, and to present these achievements in the form of ar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xisting national flavor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There is also an artist's personal style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genres which combine these artists’ artistic creation, exhibition, publicity literature and art discussion, publication of picture books and collections, WeChat, micro-blog and other network propaganda, etc.And thento construct a dynamic artistic and cultural system with historical development view, multi-space and multi-angle. It demonstrates the value pursuit of“humanity and strong cinnamon”and contributed a wealth of ar t in the“cultural development”in the Li Ri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l,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Guil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city.

Keywords: the Li River; local universities;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ure

泛漓江流域百里画廊,壮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于此,自然、旅游、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厚。随着国家和地方“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等政策的普及与推广,涌现出了一批《漓江画派研究》《广西的地域特征与山水画风格研究》等研究,但这些的研究没有能够反映现代东盟民族融合下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整体面貌的研究,更没有能够反映这些资源历史变迁、创新发展与艺术家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关系研究—以《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旨在通过对广西文科发展中心“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活动纪实的研究,探讨出一套“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切实有效的合作途径。

一、《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概述

《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成立于2011年11月,首席专家为广西师范大学肖舜之教授,团队主要专家有广西师范大学白晓军教授、王可大教授、杨永葳教授、徐芳教授、陆丽娟副教授、高献敏教授等,贾黎威、白杨等20多位青年教师;此外,还有外聘专家广西艺术学院柒万里教授、黄菁教授、陈毅刚教授等3人。

团队首席专家肖舜之教授,1956年5月生于桂林,198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曾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专业课程班研修。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书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广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肖舜之在国内外参加各种重要学术性画展,曾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瑞典等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参加画展;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刊物发表作品300余件;出版个人画集8部,发表论文10余篇。《肖舜之画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其作品还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国家领导人以及世界各国知名人士收藏。

团队主要专家白晓军教授,1959年生于广西桂林。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桂林市政协第一、二届副主席。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首届全国画院展·中国画展览等一系列全国性美术大展及各种国际美术作品大展。曾在韩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出版个人画集九册。作品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桂林市人民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外政府机构和政府要员。作品被北京天安门、中南海、宁夏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桂林博物馆等单位以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团队成员在肖舜之与白晓军教授的带领下,历经四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组织艺术研讨30余次,艺术沙龙5次,大型艺术采风3次,小型活动多次,专家访谈5次,画家个人展览3次,团队专家参与全国大型联展3人次,团队大型汇报展览1次,发表论文8篇,汇编团队艺术家艺术创作作品画册一部,文集一部,目前为止,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丰硕的成果。

下附团队主要成员表:

二、《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的研究目标与宗旨

《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成立和文化艺术研究,既响应了《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中实施文化大发展引领工程的战略,“实施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小高地和文化艺术创作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创作项目;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项目。”又结合我校美术学院的学科特征和区域优势,构建广西特色艺术深度研究团队对广西文化的发展和广西高校的艺术表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同时,通过泛漓江流域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之间不同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及这些民俗文化下图形符号语言在历史发展中变化和融合,力争建构起一个具有历史发展观的、多空间、多角度视域下的动态的文化体系。

《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研究总体思路:

团队以“突出特色、系统构建、优势互补”为原则,以“结构合理、学科开放、特色鲜明”为发展方向,以本校美术学院为基础,广泛吸纳广西师范大学相关院、系、研究机构人员的参与,注重团队专业结构和团队年龄结构的合理性,打破学院、学科的界限,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构建一个学科交融、优势互补的特色艺术表现团队。

《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广西艺术特色和具有不同绘画语言特色的艺术表现团队,立足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研究,在广西自然人文艺术资源深度挖掘、凝练民族地域艺术表现特色、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努力将团队打造成为服务于广西,充分发挥和利用桂林的区位优势和学校人文平台,服务西部,面向东南亚的具有国际水平的艺术表现团队,坚持以高校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服务我区经济大发展,有效指导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结合现代产业化的发展,传承、发展人文精神和艺术表现形式,加强广西文化艺术产业等的升级和拉动的作用,全面提升艺术在广西文化中的软实力价值。

三、《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团队》艺术实践与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创立与发展的研究

通过追踪和分析《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的团队纪实、分析和撰写团队活动和团队艺术采风调研报告,在广泛开展对广西文科中心各团队研究的活动轨迹和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与比对的基础上,对泛漓江流域团队的活动纪实和艺术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再利用个案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如建立艺术实践基地,定期举行艺术采访、艺术画展、艺术沙龙等交流活动,提高广西原创文化水平,推出文化名人,做大做足文化艺术品牌,促进东盟经济文化发展。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实践研究与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研究具体如下:第一、艺术创作与广西特色元素的凝练;第二、团队艺术家画展推广、理论研究与区域文化艺术品牌彰显;第三、团队艺术实践基地的成立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实践研究与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之一:广西特色元素的凝练与艺术创作和表现

负责人:肖舜之教授

团队成员:杨永葳教授、王可大教授、黄菁教授、徐芳教授、高献敏教授、区五一教授等众多团队成员

(1.国画艺术表现研究、2.水彩画艺术表现研究)

八桂大地孕育了一批学养深厚艺术造诣极深的艺术家,《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团队》首席专家肖舜之教授,擅长以写生创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以漓江的山水、树木、杂草、屋舍、溪流、舟楫,为主要研究和探索的对象,进行艺术探索和艺术创作,从中寻找到和中国笔墨相通的灵感,创造出一种新的水墨符号,他笔下的山水、藤蔓、花卉、人物具有传统水墨和西方表现合而为一的独特风格,形成具有漓江山水诗韵的“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在中国风景画坛上独树一帜。中国画《秋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藤蔓系列》四幅入选全国第十次“新人新作展”;水粉画《秋荷》参加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出版有《肖舜之画集》《写意人物入门》等多部画册。肖舜之是一位有思想、有个性的艺术家,是漓江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之一,肆情挥洒间能随意而精致地构筑起一个眩惑的水墨世界,苍茫中带有绚烂,沉稳中透出灵动,赋予八桂大地草木山水以生命和生气。

团队主要专家白晓军教授,绘画艺术作品苍茫中带有绚烂,沉稳中透出灵动,透露着漓江山水的幽静、含蓄、柔美、秀丽、郁郁葱葱的美的内涵,展示了漓江画派的艺术面貌。作品艺术风格独特,呈现出雄浑豪放又流动清旷、沉郁苍茫又清润秀美的美学精神。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艺术大展,曾在瑞典、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白晓军画集六部。艺术作品情感炙烈,表现能力强,艺术风格独特,呈现出雄浑豪放又流动清旷、沉郁苍茫又清润秀美的美学精神,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漓江山水的幽静、含蓄、柔美、秀丽、郁郁葱葱的内涵,展示了漓江画派的艺术面貌。

此外杨永葳教授、王可大教授的水彩画技法精湛,漓江山水烟雨朦胧、温婉隽秀的景色溢于笔端,别具一番风味,出版画集多部,作品多次参展全国美展等大型展览。张明学博士佛学造诣极深,研究桂林佛教造像和摩崖石刻多年,现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一项,出版高水平论文多篇。此外,团队专家柒万里教授、黄菁教授、徐芳教授、陈毅刚教授、高献敏教授、陆丽娟副教授、区五一副教授等,他们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异彩纷呈,泛漓江流域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具有强烈的个人艺术特色。

目前团队已出版《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团队》画集一部,收集泛漓江流域团队专家作品近三百幅。因此,以这些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为个案研究,打造文化艺术品牌,为宣传广西促进区域文化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艺术基础和文化平台,营造浓郁的艺术知识氛围,培养了更多的艺术文化人才,为广西经济文化发展、东盟贸易乃至全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实践研究与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之二:团队艺术家画展推广、理论研究与区域文化艺术品牌彰显

负责人:白晓军教授

课题组成员:肖舜之教授、张景鸿教授、陆丽娟副教授等众多团队成员

目前,团队专家白晓军教授已举办个人展览多次,参与全国重大展览多次,社会反响效果非常好,在彰显区域经济文化艺术特色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团队首席专家肖舜之教授,带着自己的作品巡游全国。通过研究分析这一些系列团队艺术家的艺术展事以及分析广西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为基础,再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比较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期过泛漓江流域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变迁和发展,以及这些具有各种民族风情的图形符号语言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各种绘画语言和形式的实践和探索,培育和推出了一批即具有地域民族特色又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家群体,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理论与实践、绘画与应用、历史与发展等相结合应用性团队,丰富文化艺术理论,有效指导西部地区的文化艺术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结合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理念,实现传统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还有,广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润多雨,物产丰富,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之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奇石林立,溶洞遍布,洞石相映成趣争奇斗艳。漓江流域百里画廊,景色迷人,形成了芦笛岩、独秀峰、象鼻山、漓江、阳朔等风景一条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人士流连忘返。桂林摩崖石刻密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多墨宝,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此外,桂林的抗战文化、兴安灵渠的水利文化、壮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大圩兴平黄瑶古镇文化,形成了广西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尤其泛漓江流域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文化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旅游业长足发展,成了广西的品牌文化产业,在东盟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大做足文化艺术品牌,促进东盟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艺术表现团队的建立和持续研究,在深入开发和推广广西文化艺术,用艺术表现等形式树立广西文化艺术品牌、扩大影响等方面作用重大。“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扶持原创性作品”需要培育一批达到国家文化标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名品,继续把漓江流域诸多文化艺术团体作为广西美术界的艺术先锋,组织、整合广西乃至全国美术人才和力量,创作出大批具有广西独特神韵的美术精品,形成漓江流域的鲜明风格,提高了广西原创文化水平。

目前,团队已进行大型综合性艺术采风三次,汇编调研报告2份,撰写发表论文六篇,出版团队文集一部。

所以,对于广西自然人文资源的调查研究、整理汇编、深度开发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树立广西文化艺术品牌、非物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升广西文化艺术的软实力的作用重大。因此,团队本着以高校文化建设服务区经济大发展,努力创造出了大量文化艺术精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理论的应用性和艺术表现的品牌化,扩大在经济建设和人文建设的影响力和贡献力,成为广西区开展广西特色艺术理论应用研究的重要智力依托之一。

(三)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实践研究与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模式之三:团队艺术实践基地的成立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负责人:贾黎威老师

团队成员:白晓军教授、徐芳教授、高献敏教授、陆丽娟副教授、白杨老师等众多团队成员

目前,在结合团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艺术创作及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广西师大美术学院已经建了立国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水彩画工作室,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家,同时,广西师大相对应专业的学生在这里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他们的作品注重民族性、人文性、应用性,立足广西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发展民俗、艺术、生态等人文精神和艺术表现形式,有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和应用特色艺术资源研究,拓展当代民族艺术理论乃至整个艺术学研究领域,促进当前人文强桂、人文兴桂的发展战略。团队的艺术创作、采风活动、画展推广和理论研究等活动,即促进了广西文化形象的提升与文化品牌的塑造,响应了“人文强桂”的战略思想,构建独特的、鲜明的广西文化品牌形象,创建富于广西特色的视觉形象系统,以视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效突显人文广西、魅力广西,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艺术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团队以“突出特色、系统构建、优势互补”为原则,以“结构合理、学科开放、特色鲜明”为发展方向,以本校美术学院为基础,广泛吸纳了广西师范大学相关院、系、研究机构人员的参与,注重团队专业结构和团队年龄结构的合理性,打破学院、学科的界限,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构建了一个学科交融、优势互补的特色艺术表现团队。团队以“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艺术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为主题,注重科学性、民族性、人文性,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在有限的规模中突出研究的重点,立足广西民族文化的区位优势,发展各民族的民俗、艺术、生态等人文精神和表现形式,使各学科交叉互补,发挥学科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构建一个多层面、多学科、多方法、多形式的研究体系,加强广西文化艺术产业的升级和拉动的作用,全面提升艺术文化广西文化中的软势力,成为国家和自治区开展广西特色艺术文化研究的重要智力依托,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效益和学术研究价值。同时,通过泛漓江流域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之间不同民俗文化比较研究,及这些民俗文化和图形符号语言在历史发展中变化和融合,建构起了一个历史和空间交织下的动态的文化体系。

结语

因此,综上所述,通过追踪和分析《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艺术表现研究团队》的团队活动纪实和研究报告,在广泛开展对广西文科中心各团队研究的活动轨迹和研究成果进行调研与比对的基础上,对泛漓江流域团队的活动纪实和艺术作品进行归类整理,再利用个案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如建立艺术实践基地和工作室,定期举行艺术采访、艺术画展、艺术沙龙等交流活动,汇编出版专题画集和文集等等,为提高广西原创文化水平,推出文化名人,做大做足文化艺术品牌,促进东盟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分析泛漓江流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度开发与绘画艺术表现实践研究与校企共建促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模式艺术创作与广西特色元素的凝练、团队艺术家画展推广和理论研究与区域文化艺术品牌彰显、团队艺术实践基地的成立与区域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等校企共建模式和实施效果,为广西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广西文化形象的提升与文化品牌的塑造,响应了“人文强桂”的战略思想,构建独特的、鲜明的广西文化品牌形象,创建富于广西特色的视觉形象系统,以视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效突显人文广西、魅力广西,推动了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艺术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作用。

贾黎威/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