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Ⅱ)(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6 拉伸和压缩的超静定问题

2.6.1 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在前面讨论的问题中,凡是未知的约束力和内力均可由平衡方程确定,这种问题称为静定问题。如图2.27(a)所示结构的1、2杆的轴力有2个未知量,考虑A点的平衡,属于平面汇交力系,可以列出2个平衡方程,从而可解出全部的轴力,即完全利用平衡方程就可解出未知量,这是静定问题。

但在某些情况下,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未知力多于静力平衡方程的数目,仅仅根据平衡方程尚不能全部求解的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如图2.27(b)所示结构的各杆的轴力属超静定问题。节点A的静力平衡方程为

图2.27

这里静力平衡方程有2个,但未知力有3个,只凭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得全部的未知力,故是超静定问题。

超静定系统(或构件)存在多余约束,所以超静定问题的未知力数大于有效平衡方程数目,两者之差称为超静定的次数。

为了求得问题的解,在静力平衡方程之外,还必须寻求补充方程。下面以图2.27(b)桁架为例,来说明拉压杆超静定问题的解法。为简单起见,设1、2杆的刚度相同,杆的长度相同,3杆垂直放置,桁架的结构关于3杆是对称的。

(1)静力平衡方程。首先进行静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如式(2.19),其中有3个未知量,只有2个方程,暂时不能求解全部未知量。

(2)几何协调方程。由于结构的变形是协调的,可以列出几何协调方程。在该例中,不管受力如何,结构中的杆始终是铰接在一起的,A点受力后移动到A′点,如图2.28所示。在小变形的情况下,基于原始尺寸原理,先假设各杆自由独立变形,1杆在轴力作用下有伸长Δl1,杆端点将移动到A1点;2杆有伸长Δl2,杆端移动到A2点。事实上A点是铰接在一起的,严格地讲,应该分别以B点和C点为圆心,以l1l1l2l2为半径画圆弧,交点A′即为铰链移动后的位置。但在小变形的情况下,过杆端点A1A2做切线,交点A″即可认为是铰链A点变形后的近似位置,见图2.28。

在小变形的前提下,A′A″的位置误差很小,可以忽略,而且可以认为角度α不变。

而3杆由于铰链A的约束作用,其杆端点必定也移动至A″点的位置,即为3杆的变形。三根杆始终是铰接在一起的,这样三根杆必须满足的关系,即几何协调关系为

(3)物理方程。若1、2两杆的抗拉刚度为E1A1,3杆的抗拉刚度为E3A3,由胡克定律得

图2.28

这两个表示变形与轴力关系的式子称为物理方程,将其代入式(2.20),得

这是在静力平衡方程之外得到的补充方程。由式(2.19)和式(2.22)解得

以上例子表明,超静定问题是综合静力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三方面的关系求解的。杆的轴力N不仅与载荷F及杆间的夹角α有关,而且与杆的抗拉(压)刚度有关。一般来说,增大某杆的刚度,该杆的轴力亦相应增加。这也是超静定问题区别于静定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

【例2.9】 如图2.29所示的两端固定杆件,其长度、横截面面积及弹性模量依次为l1l2AE。试求施加载荷P后,l1l2两段的内力。

图2.29

分析:杆件在施加载荷P后,上下两段的内力并不相等,静力平衡方程只有1个,未知量则有2个,是超静定问题。考虑杆端的约束作用,杆的变形协调关系应该是杆总变形等于零,最后可以将由胡克定律得出的物理方程作为补充方程,联立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解:设FR1FR2分别为上、下端的约束反力,并假设它们的方向均向上,由截面法可知上下两段的轴力为

考虑杆件的受力,静力平衡方程为

它有2个未知力,这是1次超静定问题。

由于杆件两固定端间的距离不变,所以上段的伸长量与下段的压缩量之和为零。变形协调方程为

通过物理方程把变形用未知力来表示,补充方程即为

化简得

联立式(a)、式(c),求解得

所得的N1N2为正号,说明其假设的方向与实际的一致。

【例2.10】 刚性杆AB的左端铰支,两根长度相等、横截面面积相同的钢杆CDEF使该刚性杆处于水平位置,如图2.30(a)所示。如已知F=50kN,两根钢杆的横截面面积A=1000mm2,试求两杆的轴力和应力。

分析:这是一个静不定度为1次的超静定问题。AB杆为刚性杆,在受力时不会变形,AB始终为直线,因而结构的变形图如图2.30(c)所示,图中虚线代表AB杆的最终平衡位置。

解:1、2杆均受拉力,受力如图2.30(b)所示,列平衡方程:

图2.30

由于AB为刚性杆,在外力作用下杆的位移情况如图2.30(c)所示,1、2杆均被拉长,变形协调关系为

由物理方程有

联立式(a)、式(b),解得

则1、2杆的应力分别为

2.6.2 装配应力

加工构件时,尺寸上的一些微小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对静定结构,加工误差只不过是造成结构几何形状的轻微变化,不会引起应力。例如,在如图2.31(a)所示的结构中,若杆1加工得比原设计长度l稍短了δδ≪1),则横梁装配后将成A′C′B′。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不管这些杆长的准确度怎样,杆1和杆2的内力均等于零。

图2.31

但对超静定结构,加工误差却往往要引起内力。例如,在如图2.31(b)所示的结构中,ABC杆视为刚体,如图中的虚线位置。杆2的端点在B点,长度比应有的长度l短了δ,在装配时必须把杆2拉长至B′,同时把杆1和杆3分别压至A′C′,才能装配成如图2.31(b)中实线所示的位置。这样装配后,结构虽未受载荷作用,但各杆中已有内力。这时引起的应力称为装配应力。

【例2.11】 有一不计自重的刚梁挂在三根平行的金属杆上,1、3两杆与杆2之间的距离均为a,横截面面积为A,材料的弹性模量E均相同,如图2.32(a)所示。其中杆2加工后比原设计长度l短了δδ≪1),装配后要求刚梁水平,当在B处受载荷P时,试求各杆的内力。

图2.32

分析:图2.32(c)中杆的实线表示的是装配之前的位置,1、3杆的长度均为l。由于杆2的加工误差,结构如要装配在一起,则必须先施加拉力使杆2伸长,同时施加压力使1、3杆缩短至图2.32(c)中的虚线位置,从变形图中可以得出变形协调关系,再利用胡克定律可补充方程,联立平衡方程可解出内力。

解:(1)静力学关系。以刚梁ABC为研究对象,可以判断1、3杆受压力作用,杆2受拉力作用,作受力图[图2.32(b)]。这是平行力系,只能写出两个平衡方程,但有三个未知力:N1N2N3。显然,这是1次超静定问题。其静力平衡方程为

(2)变形几何协调关系。结构及载荷具有对称性,故刚梁ABC受载荷作用后将平移至新的位置A′B′C′[图2.32(c)],2杆伸长量为Δl2,1、3杆的压缩量为Δl1、Δl3

变形协调方程为

(3)物理关系。杆的变形与轴力满足胡克定律:

代入式(c),得补充方程:

联立式(a)、式(b)、式(d),解得

2.6.3 温度应力

由物理学可知,温度的变化将会引起构件尺寸的变化。在静定结构中,由于杆件能够自由变形,故这种变形不会在杆件中引起应力。但在超静定结构中这种变形将引起内力,由此产生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或热应力。

例如长为L的杆BC,截面积为A,二端固定支承如图2.33所示。已知材料弹性模量E和温度改变时的线膨胀系数α,尽管杆上无外力作用,若温度升高ΔT,则杆BC将受热伸长。而两端固定约束限制其自由伸长,会引起约束力作用,约束力作用的结果是使杆在轴向受压缩短,其变形量为零。

图2.33

杆上只有2个共线约束力作用,由力的平衡得

设杆在温度升高后的伸长量为ΔLT,根据温度与变形、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则由温度改变产生的伸长量

注意杆的轴力为N=F(压力),故力所引起的缩短量ΔLF

再考虑其变形几何协调条件。两端固定约束要保持杆长不变,必须有

可解得两端约束反力为

杆内的应力(压应力)为

讨论:对于超静定构件,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变化也会引起应力。温度应力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弹性模量E和温升ΔT成正比。

碳钢的线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分别为

所以

图2.34

可见当ΔT较大时,σT的数值便非常可观。为了避免过高的温度应力,在管道中有时增加伸缩节(图2.34),如在钢轨各段之间有伸缩缝,这样就可以削弱对膨胀的约束,降低温度应力。

【例2.12】 一外直径D=45mm,厚度δ=3mm的钢管,与直径d=30mm的实心铜杆同心地装配在一起,两端均固定在刚性平板上,如图2.35(a)所示。已知钢和铜的弹性模量及线膨胀系数分别为Es=210GPa,αs=12×10-6(℃)-1;Ec=110GPa,αc=18×10-6(℃)-1。装配时的温度为20℃,若工作环境的温度升高至170℃,试求钢管和铜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及组合筒的伸长。

图2.35

分析:由于钢管和铜杆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两构件由于温度改变而产生的变形则不一样,铜杆的膨胀要大于钢管。但由于受到刚性平板的约束,铜杆将受到压力而缩短,钢管受到拉力而伸长,由于没有其他的外力,压力和拉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会在横截面上产生应力。铜杆最后的变形等于温度产生的伸长量(Δlc,T)减去压力产生的缩短量(Δlc,F),钢管最后的变形等于温度产生的伸长量(Δls,T)加上拉力产生的伸长量(Δls,F),总之铜杆最后的变形应该等于钢管最后的变形,这就是变形协调关系。

解:(1)静力学关系。由平衡方程求出钢管和铜杆轴力[图2.35(b)]:

(2)变形协调关系。组合筒的变形协调方程[图2.35(c)]为

将力(温度)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代入上式,得补充方程为

钢管的面积

铜杆的面积

则解得钢管和铜杆的轴力为

(3)计算应力。钢管横截面上的应力

铜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4)组合筒的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