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液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外因与内因。对于液体运动而言,外因是作用在液体上的力,而内因则是液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所以在研究液体运动规律之前,须对液体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下面主要介绍几个影响液体机械运动的主要物理性质。
1.3.1 密度与容重
液体与地球上的所有物质一样,都具有质量和重量,分别用符号ρ和γ来表示液体的密度与容重。
液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液体所具有的质量。若一均质液体的体积以V表示,质量以M表示,则该均质液体的密度为
密度的国际单位为:kg/m3。
液体的容重又称为重度,是指单位体积液体所具有的重量。均质液体的容重为
容重的国际单位为:N/m3或kN/m3。在水力计算中一般采用g=9.80m/s2。
液体的密度与容重随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水力计算中,为简便起见,将水的密度与容重视为常数,采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4℃时的纯净水的密度来计算,此时水的密度ρ=1000kg/m3,容重γ=9800N/m3。
1.3.2 黏滞性
当液体处在运动状态时,若液体质点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质点间要产生内摩擦力抵抗其相对运动,这种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滞性。此内摩擦力称为黏滞力。由于液体中存在黏滞性,运动液体需要克服内摩擦力做功,因此它是运动液体机械能损失的主要根源。
牛顿通过平板实验(图1.1),发现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τ与两液层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即
图1.1 平板实验示意图
式中 μ——动力黏滞系数,N·s/m2或Pa·s。
它是描述液体黏滞性大小的物理量,黏性大的液体其μ值也大。
在工程中,还常以动力黏滞系数μ与密度ρ的比值来表示液体的黏滞性,即,称为运动黏滞系数,它的国际单位为:m2/s。
不同种类的液体其黏滞性不同,则黏滞系数也不同。同一种液体的黏滞系数值随压力变化甚微,但随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水的运动黏滞系数ν值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t——水温,℃;
ν——运动黏滞系数,cm2/s。
从上式可见,水的运动黏滞系数ν值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例如,当水温t=4℃时,ν=0.01560cm2/s,t=20℃时,ν=0.01010cm2/s。
后续章节将对运动的液体进行讨论,由于液体黏滞性的存在,使得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有相对运动的流体产生内摩擦力,液体克服内摩擦力即会产生能量的损失。而内摩擦力的大小,一方面与液体的黏滞性有关,另一方面与液体内部的相对运动有关。自然界中水流运动的边界千变万化,液体内部的相对运动也就会有很多的变化,必将使得对水流运动能量损失的分析研究变得异常困难。在水力学中,为简化分析,有时对液体的黏滞性不考虑,这种假想的没有黏滞性的液体,称为理想液体。由于没有黏滞性,所以理想液体运动时不产生内摩擦力,因此也就没有能量的损失。按理想液体考虑,得出的液体运动的结论,应用到实际液体时,必须对没有考虑黏滞性而引起的偏差进行修正。
1.3.3 压缩性
液体不能承受拉力,但可以承受压力。液体的体积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称为压缩性。可以用压缩系数β来描述液体压缩性的大小。液体体积的相对缩小值与压力的增值Δp之比,称为压缩系数,即
水的压缩性很小,在10℃时,每增加一个工程大气压,水的体积相对压缩值约为两万分之一。所以,在一般工程设计中,认为水是不可压缩的,相应水的密度及容重可视为常数。仅在个别特殊的情况,如泵站开关管道闸阀发生水击时需考虑水的压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