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认知训练师资培训指南和工具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占总人口的13%左右。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约15%,由此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最高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接近30%。大规模、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都将产生挑战,疾病谱也由急性感染性疾病转变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则会衍生诸多严重的并发症。与此同时,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不仅需要面临罹患多种躯体疾病的现状,也将不可避免面对大脑功能下降的现实。老年认知障碍既往多称为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的综合征,是一种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认知症患者而言,疾病带来了情绪困扰、生活质量下降及生存期缩短,而日常社会功能障碍、住院次数以及被虐待和忽视的风险亦随之增加。对照护者而言,照料时间、心理及社会经济负担均明显增加。纵观全球,2018年因认知障碍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已高达1万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目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的发生、降低家庭与社会负担的方案及措施,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时,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需开展辖区内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依托医联体,要求专家服务下沉至基层,为社区(村)可疑痴呆患者提供科学诊断,制订分类管理与治疗方案,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随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借助医联体等服务模式,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服务。对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由社区(村)全科医生组织开展常态化认知训练,预防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对确诊老年痴呆的患者,社区医师对其家属和照料者开展培训,提高干预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当前对因大脑退行性变而导致的认知障碍,还存在着全科医生的识别度低及基层卫生机构就诊率低的短板。研究发现,社区中有97%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并未得到及时的关注及诊断,因此本书提出在社区老年人群中应开展认知障碍的筛查,阳性者转诊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明确诊断及提出治疗方案,再返回到社区进行随访及干预,这种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对认知障碍的诊治和管理极为重要。同时建议全科医生在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及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时,增加对居民大脑健康的综合管理,开展对认知障碍者的医疗诊治、干预、护理及康复服务指导。

多项荟萃研究证实,若能在认知障碍的临床前期,即在轻度认知障碍期给予早期诊断,并且及早给予药物与非药物的干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将可得到改善,从而推迟病程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尚无根治方法的认知障碍而言,推迟和延缓其发生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治愈”。目前在药物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针对认知障碍高危人群开展认知及干预训练已成为认知症障碍者非药物治疗的首选。其目的是为了构建补偿神经回路和恢复失去的大脑功能,改善老年人的认知,改进患者行为及社会相关功能。

非药物干预的方法很多,但系统的有临床研究支持,并可在社区操作及实施的干预方案在国内鲜有报道及应用,而全科医生在社区开展认知干预项目时必然会遇到众多难点及困惑。由上海医师协会全科医生分会委员黄延焱医师、杨颖华医师及其团队编撰的《社区认知训练师培训指南和工具手册》既弥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又为社区的全科医生提供了规范化的社区认知干预方法及流程,帮助全科医生在社区开展有效的认知干预训练,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大脑健康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