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桓玄弄权
自孝武帝死后直到现在的五年间,晋朝的天下一直动荡不安,内战频繁:“昌道内战”爆发了三次,孙恩军登陆五次,还有桓玄灭殷仲堪、杨佺期之战,没消停过一天。百姓苦于连绵不绝的天灾人祸,非常渴望能出现一位政治强人来结束乱局,救民于水火。
桓玄进入建康城,惩办了司马元显信任重用的那些奸邪小人,提拔了一批素有清誉的名士进入领导阶层,使他在一时间内支持率极高。那时,京城一片欢腾,人人都以为太平盛世要出现了。
然而,期望值越高,现实带来的失望就越大。桓玄的本事尽管比司马元显强一些,但从本质上说,他们是同一类人,是贪图享受、眼高手低的纨绔子弟。这一点有不少人已经看出来了。
逃亡的北府将领袁虔之到达长安时,后秦主姚兴问他:“桓玄此人的才干如何?及不及得上桓温?将来能否成大事?”袁虔之很有眼光,回答有惊人的预见性:“桓玄利用朝政混乱的机会,窃取国柄,并非才干过人。他为人猜忌成性,刻薄残忍,又刑赏不公,以我看,比他父亲差远了!以现在的趋势看,他必然要篡位,但以他的能力,不可能成功坐稳江山,最终只是为将来的英雄开道,成为他人向上攀登的垫脚石罢了!”
果然,没过多久,众人就失望地发现:在建康尚书台办公的官员由司马大人变成了桓大人,朝廷上下都换上了新面孔,但这个新政权没有什么新气象。除了新任广州刺史吴隐之等少数人,各级官员更加腐朽。
桓玄奢侈放纵,比司马元显毫不逊色,他更讲究生活品位,颇似数百年后的轻佻天子宋徽宗。例如,他既喜欢珠宝玉器,也喜欢名贵字画,还喜欢景色幽雅的园林美宅。对这些东西,他时时赏玩不够。只要听说什么地方有这几类宝贝,桓玄就要去把原主人找来,然后与他赌博,把这些东西赢归己有(估计也不是桓大人赌技超人,只是没人敢赢他罢了)。不仅如此,他还派出左右亲信前往四方探访,一旦发现有漂亮的竹木、佳果,就设法搬来装饰自己的宅第,这完全就是“花石纲”的前身。
有桓玄的榜样在前,他的亲信也飞扬跋扈,贪赃枉法。他的主要谋士丹阳尹卞范之,“盛营馆第。自以佐命元勋,深怀矜伐,以富贵骄人,子弟慠慢,众咸畏嫉之”(《晋书·卞范之传》)。侍中殷仲文,“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后房伎妾数十,丝竹不绝音。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晋书·殷仲文传》)。
桓玄及其一小撮同党纵情享受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准在继续恶化,甚至到了连皇帝司马德宗都受冻挨饿的程度,一般百姓的处境更可想而知。
桓玄缺少政治智慧,但对玩弄表面文章很拿手,很喜欢做戏。大亨元年(402)四月,桓玄离开京城,前往姑孰(当年桓温掌权时,常驻此地遥控朝廷),做出谦让的姿态,请求辞去录尚书事的职务,并让皇帝下诏同意。表面上桓玄不参与国政了,但实际上朝廷每有重大决定,都必须到姑孰请示他才能下发,一般的小事则由其堂兄尚书令桓谦和亲信丹阳尹卞范之决定,换汤不换药。
自桓郎中问诊以来,也没开出过什么好药。因为没有全局观念,桓玄治国喜欢苛察琐碎的小事,以显示自己明察秋毫;因为缺乏长远规划,桓玄朝令夕改,让下边的人无所适从,具体政策的出台往往失误。当时三吴的饥荒仍在继续,百姓逃离家园,外出谋食,到处都是避难流民,于是,桓玄一方面下令赈灾,另一方面勒令各地流民回家。这原本似乎是善政,但桓玄只是泛泛地命令赈济,没有调拨足够的粮米,经手的官吏层层克扣,被召返乡的流民无粮可食,纷纷倒毙路旁,酿成了更大的悲剧。
自然,这种情况并不会妨碍桓玄的属下继续吹捧他爱民如子,为他歌功颂德。到了八月,一批官员在桓玄的暗示下,上疏皇帝司马德宗:太尉桓玄因平定司马元显有功,应该加封“豫章郡公”;因平定殷仲堪和杨佺期有功,应该加封“桂阳郡公”。虽然这些天来,这枚橡皮图章时不时也要饿肚子,但仍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准奏。
桓玄原本承袭桓温,已经是“南郡公”,现在又多了两块封地。就像一位有钱人有了三处豪华别墅,但他同时只能住一处,为了不闲置房产,桓玄将“豫章郡公”让给自己只有四岁的儿子桓升,将“桂阳郡公”让给侄儿桓濬。
之后,桓玄继续从事他的演艺生涯。这次他要挑战的新角色,是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第二年春,桓玄上疏,表示要亲率三军,北伐中原,扫平关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晋室,还于旧都。那慷慨义烈,实不下诸葛武侯啊!谁料这份奏章递上去后,朝廷却下诏:不准。一心奉公的“忠臣”桓大人,只得“奉诏”停止行动。
这本来是个好剧本,但因为几乎人人都知道那道不准的圣旨是怎么回事,因而桓玄的演出并不太成功,感动的人不多,大多都在暗中偷笑。
经过这一轮来回折腾,桓玄治国的能力大家总算是了解了,天下人无不对他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