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片《莫扎特传》鉴赏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主演 汤姆·休斯克、F.莫里·亚伯拉罕主演
出品 索尔扎恩茨公司
发行 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年份 1984年9月19日上映
(一)影片简介
《莫扎特传》(Amadeus)是一部音乐家传记片。1985年获第5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项大奖。
该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音乐家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一生。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了追逐名利但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列里与才华横溢但不谙世事的莫扎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萨列里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了莫扎特的演出机会,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使他陷于贫病交加的绝境。1791年,年仅35岁的莫扎特英年早逝,与无家可归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公墓里。
《莫扎特传》是一部既通俗又具有严肃主题思想的影片,它反映了艺术上的创新与模仿,生活中的天真与世故,以及人生道路上的善与恶的冲突,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无知和缺乏鉴赏力扼杀天才这一可悲的事实。在故事开始时,就以莫扎特创作的第25交响曲第一乐章来配合叙述,紧接着,又以他所创作的各种木管重奏曲和奏鸣曲等配合剧情的展开。在影片中,我们还可分别听到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786),歌唱剧《后宫诱逃》(1782)、《唐璜》(1787)和神话歌唱剧《魔笛》,以及他最后一部未来得及完成的《追思曲》(安魂曲)等仙乐的片断。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著名影片可视为两名音乐家的传记,除了莫扎特,还有他的同行萨列里。影片透过萨列里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疯狂天才。萨列里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宫廷音乐家,莫扎特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出言不逊、举止粗俗的“狂人”,但上帝却把音乐的灵感赏赐给了莫扎特,使得萨列里妒火中烧。影片一改把古典音乐家当成“完人”或“圣人”来描绘的传统,颠覆了从莫扎特去世后由他太太开始的“贴金运动”,还原了莫扎特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乐之间的矛盾。影片的外景地是在导演米洛斯·福尔曼的故乡布拉格,该城市是受到二战战火摧残最少的欧洲城市,也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影片有着非常华丽的布景和服装,至于表演,两位男主角在拍戏期间发生了类似他们角色的勾心斗角,但最终扮演萨列里的演员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二)剧情简介
1823年一个下雪天的夜晚,在维也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个名叫安东尼奥·萨列里的老人自杀未遂。他向一位神父忏悔,讲述了三十二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经过。年少时的萨列里对莫扎特的天赋异禀早有耳闻,他向上帝祈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乐坛成名。萨列里成年后果然当上了宫廷作曲家,并深得皇上的宠爱。但是莫扎特的到来,让他感到地位和成就的双重危机,莫扎特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品,仿佛是上帝对他平庸能力的无情的嗤笑,所以他发誓要千方百计找到机会来羞辱莫扎特。于是一方面他通过诽谤动摇了奥地利皇帝对莫扎特的喜爱,并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又派了女仆安插到莫扎特家做奸细,以便了解莫扎特的家庭和创作情况。他一次又一次用阴谋迫害莫扎特,但天性单纯的莫扎特却将萨列里视为朋友。最后,萨列里利用莫扎特对父亲之死的愧疚化装成莫扎特父亲的模样,要求莫扎特为他创作一曲《安魂曲》,他的用意就是利用莫扎特对死者的怀念而加大其工作量,迫使他无休止地创作,把他的身体搞垮,莫扎特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死前萨列里还在逼迫他完成《安魂曲》的未完稿……。故事叙述完毕,萨列里告诉神父,上帝结束了莫扎特的生命,而要萨列里活着受罪,但他的音乐已经死亡,而莫扎特的音乐却广为流传……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莫扎特简介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3岁时就开始弹奏钢琴,4岁就能够写作钢琴协奏曲,5岁便开始公开演出,显露出他非凡而无与伦比的音乐才能。1764年初,他就出版了4首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乐谱封面上标明“这些乐曲是7岁孩子的作品”。因此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莫扎特9岁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仅在少年时期就有16部交响曲问世。仅交响曲他就作有41部,其它还有27部钢琴协奏曲和7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弥撒曲、奏鸣曲和各种重奏曲等。直至他英年早逝的1791年,他还创作了二幕正歌剧(Opera Seria)《蒂托的仁慈》、神话歌唱剧(Singspiel)《魔笛》,以及最后一部未来得及完成的《追思曲》(安魂曲)。应该说,他的早期正歌剧《伊多梅内奥》(1781年)、歌唱剧《后宫诱逃》(1782)、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费加罗的婚礼》(1786)、《唐璜》(1787)和《女人心》(1790)等,是他极重要的作品。正是他所创作的20余部歌剧,在剧中用音乐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不同等级的众多人物,尤其是当时“第三等级”的人物角色,以及把他们不同的心理活动用多声部的音乐表达出来,进而奠定了他前无古人的“音乐心理学大师”地位。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部作品,但生前只发表了70部,所占比例极少。影片中多处引用了莫扎特所创作的上述作品。而片尾最后一部未来得及完成的“天鹅之歌”——《追思曲》(安魂曲),则追忆了他自己一生音乐创作的追求与梦想……
(四)音乐赏析
本片主题曲——即他最后一部未来得及完成的《安魂曲》(Requiem in D minor,K.626)音乐分析:[1]
1.Introitus(垂怜经):Requiem(进台咏)——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已呈完整详尽的器乐谱。
2.Kyrie(求主垂怜)——莫扎特完成声乐部分,器乐伴奏已呈完整详细的器乐谱。
3.Squenz(继叙咏):Dies irae(震怒之日)——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了配器构思,由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接着再由隋斯迈尔续写完剩余部分。
4.Tuba mirum(号角声起)——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了配器构思,由隋斯迈尔续写完剩余部分。
5.Rex tremendae(你是可怕威严的君王)——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了配器方面,由隋斯迈尔续写完剩余部分。
6.Recordare(至慈耶稣求你垂怜)——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了的配器构思,由隋斯迈尔续写完剩余部分。
7.Confutatis(恶人群魔径受审判)——莫扎特完成旋律谱,具体指示了配器构思。由隋斯迈尔续写完剩余部分。
8.Lacrimosa(落泪之日)——莫扎特写了8小节,就永远停下了他的笔……,成为了他自己真正的安魂弥撒曲。由艾伯勒完成管弦乐配器。隋斯迈尔续写完剩余部分。
9.Offertorium(奉献经):Domine Deus(主耶稣)——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由隋斯迈尔写完剩余部分。
10. Hostias(牺牲)——莫扎特写了声乐部分。由隋斯迈尔写完剩余部分。
11.Sanctus(圣哉经)——完全由隋斯迈尔写成,曲调优美、动人(可能是莫扎特生前曾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12.Benedictus(降福经)——完全由隋斯迈尔写成,优美、动人(可能莫扎特生前曾经勾勒出整部安魂曲的草稿)。
13.Agnus Dei(羔羊经)——采用了莫扎特自己创作的《弥撒曲》(K.220);可能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14.Communio:Lux aeterna(领主咏)——采用开头部分《垂怜经》中的赋格;可能来自莫扎特的嘱托。
以下是莫扎特《安魂曲》片头音乐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