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和”的思想
家和万事兴[18](1987年3月11日)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他们尊老敬老的模范事迹很感动人。下面我讲一些意见,也可以说是有感而发吧。
近几年,市委在许多会议上讨论过尊老敬老的问题。今年,在市委全委扩大会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会议上,提出要把尊老敬老作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什么把这个问题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来对待?我觉得起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由于有这个由来久远的深入民间的道德观念的影响,总的讲,在我们社会里还是有尊老敬老的风气的。但是,我觉得,30多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重视得不够,抓得不力,还没有真正主动、积极、自觉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因此,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尊重老人、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有的还比较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就是说这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有些国家的老人到了垂暮之年,很羡慕中国,羡慕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有责任把这个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
第二,尊老敬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的文明,应该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或者叫人际关系上。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友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服务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连有着血缘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的人都不能爱,还能去爱谁呢?我常讲这样一件事情,过去交朋友的一个简单标准,就是看他对父母的态度,如果这个人对老人、对父母不好,你就不要去结交他。这个标准听起来似乎简单了一些,仔细想来有道理。因为你跟他再好,也没有办法达到他母亲对他好的程度。假如他连自己的老母亲都不去照顾,那么他对你能有什么诚心诚意可言呢?特别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在处理与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和家里其他人的关系上都那么自私,那么,这个人讲如何克己为民、大公无私,是令人怀疑的,很可能是虚伪的。一个社会如果缺少尊老敬老的空气,不能做到老有所养,它再标榜如何“博爱”、“平等”,如何“高度文明”,那也是假话。
第三,尊老敬老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不安定,常常带来社会的不安定。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事情是很多的。我们现在的民事纠纷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纠纷。因此,老龄问题、老年人问题,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医疗条件好,活到60岁以上的人很多。据妇联掌握的数字,全市有老年人67万。一个老人,他所影响和联系的面是很大的,有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儿媳妇、孙子媳妇、女婿、孙女婿等等,往往联系到众多的社会成员。中国老话说“内和外顺”、“家和万事兴”。家不和,外面很难顺。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家庭成员之间闹别扭,最倒霉的是谁呢?婆婆和儿媳妇闹别扭,最倒霉的是她的儿子;老丈母娘和姑爷闹别扭,最倒霉的是她的女儿。因为家里婆媳不和,闹得儿子精神恍惚、工作不安的相当多。特别是在老人存在一点这样那样的毛病,有不合时宜的生活习惯,或提出不尽恰当的要求,而儿媳妇又略略有点道理的时候,这个儿子就更倒霉。媳妇说起来头头是道,老太太说的还不完全占理,能不能以此为根据就给老人气受呢?刚才有一个同志发言用了一句话,叫“顺者为孝”。“顺者为孝”这话有片面的地方,有点不分是非,不讲原则。但是,这里边也有值得吸收的地方,就是说对老人不要苛求,当小辈的不要寄希望于使多大的劲儿去“改造”老人,而主要应该考虑如何去适应老人。老人对儿子,从小的时候就管,多大了也得管。我现在当了市长,我的老父亲、老母亲还对我说:“天津这地方车真多呀,你出门注意看着点,别撞在车上。”或者说:“今天天气变了,冷了,你要多穿些衣服。”如果跟他计较,说现在我都当了市长,自己还不知道怎么过马路?这就不行。老人无非是爱护你,关心你,有什么计较头?处理好家庭关系不是一个小问题。大家看过的很多戏和小说是讲家庭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家庭问题也有很多论述,如马克思写的《婚姻与家庭问题》,恩格斯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应该说,家庭是我们研究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单元,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尊老敬老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最起码的一个条件。
第四,尊老敬老也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切实的支持。家庭不和,必然使职工不能安心地工作和劳动。通过我们的各级组织以至全社会做工作,使每个家庭都能和谐、融洽,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就能安度晚年;年轻人就会心情舒畅,安心工作。这样,我们搞好四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因此,是不是能把自己的家庭关系搞好,也就成了是不是真的顾全大局,是不是支持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问题。
总之,尊老敬老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项重要内容。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其中就包括如何对待老人。中国历史上对待这个问题有片面的地方,有糟粕的东西,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以及南宋以后出的《女儿经》等等,但敬老这一条还是可取的。现在,如何对待老人已经成了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开展一个尊老敬老的活动,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民族的美好道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发扬,并且更加完美。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顺利完成我们面临的各项任务,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市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都有着十分重大和积极的意义。怎样做好尊老敬老工作,我想应当抓好这么四点:
一是要形成舆论,形成风气。今天这个会就是为了形成舆论,而且声势还不小。这么多人来参加会议,是我原来没想到的。我们还要在各种会议上,以及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经常不断地宣传、推广尊老敬老的好典型,树立这样的先进人物。要讲尊老敬老对整个社会、对当前工作的重要意义,澄清把尊老敬老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错误看法。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和文艺演出单位,要经常发表一些文章,编排一些节目,表扬尊老敬老的好人好事,提倡好的做法,使那些在尊老敬老问题上做得不好的人,有一种社会压力,感到羞耻;使那些尊老敬老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称赞,引以为荣。
二是组织些人,搞些研究。要研究一下在尊老敬老这件事情里面有些什么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存在些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通过听取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我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了一点印象。从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关系来看,有老年人的问题,比如用老观念看待儿女,用过去那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等想法去支配青年人;也有青年人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主要是在青年人身上,在晚辈身上。老年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但他们已经成了老爷子、老太太,除了离了谱的以外,就一般的、个人的生活习惯而言,当晚辈的不应苛求,更不要试图去“改造”。现在有不少年轻人还不懂得这一点,或者还做不到这一点。从男同志和女同志的关系来看,有男同志的问题,比如今天有个男同志发言也说了,男同志有时候不会做事,或者事情做得笨些,或者本身有些毛病等等;也有女同志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主要是女同志的问题。在座的女同志不少,对这个说法不知能不能接受。有的女同志不孝敬公婆,也有的男同志不孝敬老丈人、老丈母娘,但现在主要的、多数的是出在不孝敬公公、婆婆上。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小孩以后,老丈母娘看小孩常常可以凑合下去,老婆婆看小孩处得好的就不多。女同志在家庭里的影响和在搞好家庭关系上的作用是很大的。当然,搞好尊老敬老是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各家各户的情况不一样,造成问题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条要明确,我们现在搞计划生育,讲生男生女一个样,在处理家庭关系上,应该强调同时孝敬公公、婆婆和岳父、岳母。搞不好家庭关系,有生活习惯不同、性格不同和观念不同的问题,也有经济上的问题,而且,照我看,当前相当多数是经济上的问题。因为在吃饭、花钱、买东西等等经济开支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常常引起家庭的矛盾。有些女同志总是觉得给公公、婆婆那份钱是多余的,她的孩子花多少钱她都是高高兴兴的,公公、婆婆花一点钱她就感到多余,老是看着别扭。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男同志要会做工作。第一步要对自己的爱人进行教育。教育得有个过程,短期内教育不过来就得有点法儿,关键还是要耐心地做工作。在这里我劝对丈夫管得太死的女同志,能够开明一点。总之,要组织一些人研究一下,找出在尊老敬老上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下功夫找出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方法。
三是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这件事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妇联、共青团和老龄协会等组织,要下力量抓好这项工作。民政部门也应该把尊老敬老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项内容,与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密切配合。日常的各项活动主要依靠这几家去搞。大家都要抓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老龄协会还要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向青年、向社会提出一些要求,同时也要教给老人一些正确处理同子女关系的方法。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尊老敬老逐步形成自觉,形成风气,形成一套规矩。开展建设“五好家庭”的活动,要把尊敬老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要办好老年人杂志。我推荐过嵇康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养生论》。这篇文章里,讲了人的七情六欲,讲了人的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他讲保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基本上是三条:第一是吃的东西要讲营养;再一条是要锻炼;第三条讲精神。精神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精神好,心平气和,就能延年益寿。有句俗语讲“天若有情天亦老,水能随遇水常流”。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心平而气和,不能犯肝火、生大气。老年杂志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这样的资料、知识和典型事例。
四是要制定有关的法规,从法律上保护老年人的利益。前面讲的是说服教育、积极引导,讲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希望大家怎么做,等等。但是,总有极少数人怎么教育也不行,怎么说也不听,对这种人就要用法律去约束他,用法律保护老年人的利益。按照国家的法律,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搞一点地方性法规是完全必要的。
最后,希望借今天会议这个风,在全市范围内,把尊老敬老这件事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抓下去,抓出实效来,使我们天津的每一个家庭都成为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使全社会呈现出更加和谐、更加融洽的局面,从而把各方面事情办得更好。
天下和静在民乐[19](1988年11月16日)
参加今天大港油田大龄青年的集体婚礼,我心里非常高兴。首先向新娘新郎道喜!向为筹备这次婚礼,特别是为成全他们喜结良缘而辛勤工作的各位同志表示感谢!作为一个共产党的干部,看到群众高兴,心里也就高兴。我们是人民政府,我们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所以,我们领导机关的每一个成员,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应该是给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带来幸福。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政府的干部来说,什么是他们最大的快乐?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带来的结果能使群众得到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如果说,今年2月我们到这里谈心服务有成绩的话,那么,这一百对青年喜结良缘就是成果之一。今天非常高兴,我非常感谢为获得今天这个结果而努力的所有同志,包括新娘新郎的家长和各位开明的“县太爷”。
我们总是应该提倡这样的风气:使那些处在艰苦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使那些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同志受到尊敬,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我们总是应该提倡这样的风气:关心群众生活,特别是关心群众中最困难的那一部分同志,解决他们最为难、最着急的那一部分事情,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我们每个干部都希望得到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事实证明,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真正关心群众的人,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干部,能从今天这个集体婚礼活动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改进和改善自己的工作。
现在大家不都在讲治理整顿吗?不都在讲维护社会安定吗?古人说,“天下和静在民乐”。安定不是靠压、靠卡,而是靠群众高兴满意。民乐,才是真正安定。一些新到领导岗位上的同志,常常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工作。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干部都应该在民乐上,去做一点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古人还有这样一句话:“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干部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给人民做好事。同时,我也希望今天的新娘新郎们,把你们在自己大喜日子里的激动心情转化成力量,转化成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多做好事的实际行动。
最后,祝新娘新郎们百年好合,生一个宝宝。
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春节[20](1990年1月4日)
不久前,中宣部、文化部对今年元旦春节的文化活动进行了布置,现在元旦已过。今天,我主要想了解一下春节的安排。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原来叫“年”。“年”在神话传说中是一种凶残的动物。这种动物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伤害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年”怕响、怕红、怕火,于是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办法,渐渐演化成过年放爆竹、敲锣鼓、点红烛、贴“桃符”、贴对联的风俗。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辛亥革命后,我国改用了公历,旧历的新年就改为春节,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叫过年。我国人民对过春节特别重视,为了过好春节,人们常常很早就要做很多准备。什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糊香斗等等。出门在外的人总要千方百计在腊月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一家人把最好的东西留在春节吃,最漂亮的衣服在春节穿,大年三十要守岁,大年初一要拜年,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所以,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对于过春节,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很重视。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经常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一起看秧歌、喝米酒、吃年糕,共同欢度春节。建国后,每逢春节党和政府都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工厂、农村、部队,看望群众,与民同庆,与民同乐。
今年春节是9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春节。之所以不寻常,一是经历了去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全国的局势日益稳定,人们更加珍惜过太平安定的日子;二是治理整顿已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克服暂时困难还需要进一步振奋精神;三是国际上风云变幻,更要求我们奋发图强,办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过好今年春节,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气氛,对于增强信心,做好工作,继续前进,有着重要意义。什么叫过好春节?我想,主要有三条:
第一,过一个欢乐的春节,就是要丰富节日的文化生活,使大家在歌舞升平中得到休息和美的享受。
各级领导和文化、宣传部门,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人民准备精美的精神食粮。特别是电视台的节目一定要下大力量细心地编选,着眼于大多数群众,照顾到各个方面,做到丰富而不庞杂,系统而不枯燥。在此期间,一般报道要减少,广告宣传要压缩;各录音、录像和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要积极组织好片源,增加放映场次;各专业艺术团体要准备一批质量较高的剧目和节目;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和艺术团体,都要尽可能地组织送片、送戏下乡、下厂、下部队,慰问坚持节日生产的职工,慰问边防、海防哨卡的战士,慰问医院的病号,慰问偏远地区的农民;各基层文化馆站以及各种公共娱乐场所,节日期间都要照常开放,搞好各种文化活动;要组织好年画、挂历、春联等节日文化用品的供应;要根据各地群众的传统习惯,组织好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例如北方的花会、南方的龙灯,使大家既是表演者,也是观赏者。总之,要使节日呈现出一派红火热闹、喜气洋洋的气氛。
第二,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就是通过过节,干群之间加深理解,同事之间增进友谊,邻居之间更为和睦,军民之间增强团结,使社会更加协调,气氛更加融洽。
要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搞好,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人民爱护军队、军队爱护人民的传统。要广泛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有困难的人服务的活动。
各级干部要利用拜年、家访、谈心服务等方式,到困难厂、困难村、困难户去,了解他们的春节准备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到那些对领导有意见的同志家里去,给他们拜年,听取意见,加强了解,增进友谊。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应该看到,也还有少数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生活确有困难。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使他们过一个满意、高兴的春节;同时,还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帮助他们,体现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关心群众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希望各地、各级领导同志在春节期间辛苦一点,把这件事努力做好。
第三,过一个文明的春节,就是要倡导健康有益的新风尚,革除愚昧落后的旧习俗,并做到安安全全、干干净净。
经过前一段的“扫黄”和各地开展的除“六害”[21]活动,各种丑恶现象大为减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类现象并没有完全消除。根据以往的经验,赌博、迷信等活动在春节期间容易出现。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抓紧工作,决不让这些有害的东西来干扰人们过节。
要特别注意节日期间安全。因放鞭炮而炸伤或引起火灾的现象,每年都有多起。由于高兴而放鞭炮,由于放鞭炮而受伤,由于受伤而受罪,乐极生悲,实在不值得。今年要提前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同时要搞好节日的治安工作。
要搞好春节卫生,使大家在洁净的环境中过节。要防止铺张浪费和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科学,做到玩得文明,也吃得文明。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把帮助广大群众过好春节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要看到这是关心群众生活,做好思想工作,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改进领导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极好时机。古人讲,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我们有责任、有条件帮助广大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春节,并通过春节的各种活动,使人们进一步振奋起来,团结起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去夺取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马年就要到了。骏马迎新,万马奔腾。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诸事如意,马到成功!
弘扬“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2](1996年1月)
这次大会讲话,我想着重讲一下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待人处事的传统美德。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这个民族世世代代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这个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历经磨难而绵延不衰,屡处逆境而聚集不散,就是因为我们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潜移默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直到今天,和的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事、从政、经商等各个方面,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的思想讲求和谐、和睦、和气、和善、祥和、谦和,提倡团结、互助、友爱;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和的思想注重合群随众、和衷共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围绕共同目标来构筑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协调一致、和睦相处的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统一,谋求生态平衡,实现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处理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提倡“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最终达到“协和万邦”,和平共处。总之,和的思想可以扩展到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相信,这个思想一旦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成为研究部门的课题,一旦引入决策机关的指导观念,一旦与现实问题深入联系,必然会放出灿烂的光芒。
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长期被淡化、被贬低、被扭曲,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对外抵御入侵、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反动统治、实现民主自由。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实属形势使然。新中国建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独立了,人民当家了,整个国家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全国上下理应团结起来,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奋斗。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否定和的思想的斗争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很难被摈弃,某个时期、某个方面反而变本加厉,以至由反右斗争、反右倾斗争、“四清”斗争发展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纯粹是自己瞎折腾。在那个年月、那种气候下,一切关系都简单化为阶级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动辄上纲上线,到处批判斗争,没有人情、友情、亲情,有的只是狂热盲从、翻脸无情。转眼之间,好人就变成了坏人,革命同志就变成了反革命分子。比如我本人,当过工人、企业干部,当时也算是有名的全国劳模、学毛著积极分子,却稀里糊涂地成了“三反”分子,住了四年多的牛棚。许多事情,今天看来非常的离奇、荒谬、可笑。有个人被打为反革命分子,理由是他擦屁股的报纸上有领导人的名字。当时做早操要喊口号,一些地方规定,听到向左转的口令要喊“毛主席万岁”,听到向右转的口令要喊“打倒刘少奇”,有人喊错了,就成了现行反革命。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谁还敢讲和为贵!那时和为贵就是“无原则”、“无是非”、“抹稀泥”、“不坚定”。拨乱反正,我们党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但长期被淡化、被扭曲的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并没有得到正名。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任重道远,十分需要有一个和谐安定的局面、和睦融洽的关系。以各党派、各团体、社会各界为组成单位的政协组织,应该高举和的旗帜;以团结、民主为主题的政协工作,应该弘扬和为贵的思想。
反对和为贵思想的人,常常以坚持马克思主义自居,实际上他们坚持的是被自己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作为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的思想武器,凸显了斗争和革命的本性,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或毛泽东,他们在重视斗争性的同时,丝毫没有轻视对立面的同一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也就是社会发展最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列宁说过:“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把矛盾的同一性定义为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等等,都是这方面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既讲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绝对性,同时又讲矛盾、斗争的特殊性、多样性,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矛盾的转化过程中,既存在着双方同归于尽或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方式,也存在着对立面之间互相制约而取得平衡的方式。那种将矛盾简单化为你死我活的僵化思维,不但在理论上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而且在实践中危害甚大。
具体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两人意见不同,要想达成共识,只能通过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解决的最好方法是先进帮后进,一起向前进。这些都是在团结友爱的愿望和气氛下进行的,并非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对立统一规律讲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但重要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量变发展到质变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对立双方尽管不断发展变化,但大多只是渐进性的量变。任何矛盾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任何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多种互相依存、互相对立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而这种依存与对立的关系,并不破坏矛盾的统一体,恰恰相反,是矛盾存在的依据。比如,一块磁铁总有南北两极,这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极而没有北极或者只有北极而没有南极的单磁极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它的一极磁性消除了,那么它的另一极磁性也将同时消失。太阳系的形成和运动就是对立的力互相作用而获得平衡的结果。正是相互起相反作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使太阳系的众多行星保持在其轨道上旋转。由于作用和反作用的统一,地球非但没有被吸引到燃烧的太阳上,也没有远离太阳奔向浩渺的太空。
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它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只有不同的调味品的结合,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只有不同的音调的交响,才能奏出动听的音乐。和为贵就是一切以和为依归,以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争论也好,谅解也好,一切都是为了和,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协调渐进。而这些和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一致的。
当前,弘扬和为贵的思想,就是要提倡宽宏大度、体谅包容、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就是要提倡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服人,使我们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人处世注意保持博大胸襟,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糊涂一点。不要斤斤计较、是是非非、小里小气,而是能够听得进、容得下、想得开。我在政协八届一次大会上针对过去运动过多、伤人太多,讲过要“捐前嫌、解旧怨、弃小隙、全大局”。以后又反复强调统战、政协工作一定要善于求同存异;要着眼同、重视同、发展同,也应当正视异、承认异、允许存异;只要无碍大局,无关宏旨,无妨大目标,一切异都要体谅包容。这些就是和的思想。和的思想主要针对相互关系,没有关系也就没有和,有了相互关系就要妥善处理,这里最常用也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协调。有人做过查阅统计,当今世界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协调。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发展。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产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就有了自觉的协调活动。历史发展到今天,不仅人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协调越来越迫切;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摩擦也日益复杂多变,需要加强协调的事情空前增多。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化,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的差异错综复杂,必须重视协调、善于协调,及时有效地做好协调工作,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协调适度发展。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是做好协调工作的依据、凭借。重视协调、加强协调工作是弘扬和为贵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协调是政协应有的职能,也是政协特有的作用,有机会也要专门讲一讲。
提倡和合 加强团结[23](2000年11月7日)
在座的许多人过去都见过面,但在香港欢聚一堂,还是第一次,我感到非常高兴。16年前我来过香港。香港回归以后,不少朋友希望我来香港看看。今年适逢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一百周年,商会的领导希望我来参加庆典活动。董建华特首也盛情地邀请我来。江泽民主席也认为我应该来看看。短短几天,感到香港变化很大,到处面貌一新。
香港回归后怎么管好,我曾经讲过两句话,第一要满怀信心,第二要谨慎小心。我之所以强调谨慎小心,是因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一件新事,也是一件难事。有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讲的那个茶壶的故事,主要的意思就是说认识香港、管好香港很不简单,不可自以为是,不要麻痹大意。三年过去了,香港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得多。董建华先生没有从过政,没有当过官,更没有当过这样特殊的官,其实世界上有几个这样特殊的官?过去可以说没有,现在加了个何厚铧。董建华特首能够率领特区政府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保持了香港稳定繁荣的局面,确实不容易。毫无疑问,香港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中央政府的坚决支持,是由于特区政府的有效工作,是由于六百万香港人民的团结奋斗,也是由于在座各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此,我向香港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香港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香港回归后开局不错,但解决好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还需要长期努力。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但风波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香港继续保持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但周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势头又咄咄逼人。特别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香港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总体长远的谋划,有应付各种困难的方案。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和合”,强调团结。人和、祥和、和睦、和谐、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内和外顺等词语经常使用,随处可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就是生命,人们经常讲,反复讲,到处讲,常讲常新。古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一直和睦相处,庭院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但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大受感动,于是兄弟不再分家,和好如初,紫荆花又盛开如故。晋代陆机作诗说:“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代李白感慨道:“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上面讲的紫荆花,和作为香港区旗区徽标志的紫荆花是不是一个品种,我没有考证;上面讲的故事,是体现“天人感应”思想的一个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的确发人深思。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不衰,屡处逆境而昂扬奋起,就是因为有许多这样博大深邃的思想,有一种内在的强大凝聚力。当今中国要发展、要振兴,必须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要倡导“和合”,强调团结。我看香港也是如此,最最重要的是加强团结。唯团结才能稳定,唯团结稳定才能发展繁荣。香港也只有团结稳定、发展繁荣,才能为我们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香港地方很小,容易磕磕碰碰;香港讲市场经济,难免你赔我赚。我希望大家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大局,多一些尊重理解,多一些体谅包容,团结起来把香港的事情办得更好。
不久前,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下世纪初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五”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座诸位都是香港各界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人士,曾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稳定繁荣,为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国家的发展,支持香港的发展,在支持国家发展、香港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发展。不管是国家的发展,香港的发展,还是自己的发展,都是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发展,我们都应该高兴,都应该鼓掌。
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愿祖国的未来更辉煌!
谢谢大家!
树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气的形象[24](2001年5月2日)
同志们:
我们的四国访问就要结束了。访问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首先是中央批准的出访方针正确;其次是代表团全体人员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其三是使、领馆和外交部的同志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今天,驻土使馆的同志也参加了聚会,我提议向他们表示欢迎和感谢!
在座各位,有外事部门的,有其他单位的,不论是谁,不论在哪个部门工作,我希望大家今后都要重视外事工作。没有外事工作,就没有改革开放;不做好外事工作,国内就不能专心致志地搞建设。
做外事工作首先要讲原则,讲国家主权,讲领土完整,讲民族尊严,这是不能含糊的。同时,做外事工作也要讲策略,讲求同存异,讲体谅包容。世界就是同和异的统一体,没有差异就没有世界,绝对一样的人和事是没有的。有些差异通过工作是可以缩小或消除的,有些差异是长期存在的。不能简单地以自己为标准评判他人、评判是非。比如,自己长得丑并不希望找个老婆或丈夫也丑;自己没文化总不希望自己孩子也没有文化。这就是不以自己为标准。须知,和你一样的不一定就对、就好,和你不一样的不一定就错、就差;你对很多人看不惯,其结果常常是很多人对你也看不惯。
就国际形势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就国内工作说,经济建设是中心;就社会主义事业说,目前处于低潮、少数。审时度势,我们应当高举“和合”旗帜,树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气的形象,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国内建设服务。
和平:热爱和平,需要和平,维护和平。
中国人民曾饱受列强欺凌,深知战乱之苦,对和平有强烈的渴望。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决定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内条件,就是坚持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有一个是国际条件,就是持久的和平环境。中华民族崇尚“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那种苦难强加给别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富强了也不会称霸,也反对任何人称霸,我们要使各国人民相信,中国的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力量。
合作:真诚合作,广泛合作,善于合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各国经济在竞争的同时相互依存和优势互补越来越明显,相互开放和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才能不断赢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中国在许多方面处于落后状态,离开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合作,离开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是没有出路的。合作是我们的需要,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外合作的时间还不长,领域还不宽,必须努力拓展;对外合作的本事还不大,必须逐步提高。
合理:凡事讲理,言之成理,以理服人。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事事讲理,时时讲理,处处讲理。讲正理不讲歪理,多讲公认的理,少讲自家的理。要让人觉得中国人说话办事通情达理,有理有据,而不是强词夺理。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严密的逻辑、生动形象的例证,这些都是讲理、以理服人所必需的,这些都要用心学习。
和气:宽厚平和,随众合群,和蔼可亲。
要胸襟开阔,平心静气,听得进不同意见。要懂得真理不是哪个人的专利,别人讲话即使有错也要让人家把话讲完。要求大同存小异,孔子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由于长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有的人养成上纲上线的习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动不动搞大批判,使人望而生畏。讲话要注意分寸,尖锐的话、伤人的话,尽量少讲,中国传统讲究人缘,讲究合群,不要太“各”;要使人愿意亲近,不要让人看见就躲。
上述“四和(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小平同志韬光养晦的思想,也符合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和合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具有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思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和合而成的,和生万物。我们这个代表团,就是由十几个单位的不同工作人员合成的。再比如,我们今天这餐饭非常丰盛,它也是由多种原料和调料和合而成的。大家桌上摆着的每道菜、每种酒也都是由不同的元素和合而成的,如此等等。可以这样说,正确理解和应用和的思想,是我们这次出访成功乃至以前若干次出访成功的经验之一。
这些话只是触景生情,随感而发,意在抛砖引玉。
同志们,明天就要分手了。俗话讲,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是天上、地下共时光。18天时间只是人生短暂的一瞬,但我希望大家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祝大家工作进步,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和睦相处 和谐共进[25](2002年5月28日)
尊敬的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应贵国议会上院议长欧文勋爵的邀请,我和我的同事来到有着古老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英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几天来,我和贵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今天,主人又特意安排我和大家见面并发表讲话,我感到十分高兴。
我这次来访,适逢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0周年。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中英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经贸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英国在华投资项目已达3110个,实际使用金额接近100亿美元,英对华投资居欧盟之首;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2001年达到103亿美元,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贵国的许多人士,包括在座的英中贸易协会的朋友们,为促进中英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长期以来为增进中英友好作出不懈努力的各位朋友,对所有为中英合作作出贡献的各友好团体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朋友们,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英国是西方工业七强之一,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的空间很大。贵国在科技、资金、管理、能源以及生物技术、制药、钢铁、化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等方面占有优势,贵国的许多优势项目都符合我国的需要。中国有着12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大量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据初步估算,在未来的5年里,中国将进口总额约1.5万亿美元的设备、技术和产品。特别是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两国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热切欢迎英国企业界的朋友们到中国来开展合作、进行交流,到中国来投资经营、寻求发展。
为了促进双方的合作,必须加强彼此的了解。了解是友谊的前提,了解是合作的基础,了解包括对现状的了解也包括对历史的了解,包括对经济的了解也包括对政治的了解、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等。“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在座的各位多是经商的,是从事经济贸易的,做生意要讲发财、讲发展。怎么样发财、发展呢?“和”的思想认为“和气生财”,只有通过商量沟通工作,营造出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才容易把生意做成、做好。“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合作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坑害对方就等于破坏合作,应以互惠互利为目的,谋取双赢。做生意要着眼整体、看到长远,即使一时达不成协议,也不能伤了和气,“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此等等。“和”的思想,也是经商之道、发财之道、发展之道。
中国的“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后,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和推崇。早在17世纪初,英国学者罗伯特·勃顿就在其著作中称赞中国人“和平而安静”。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比如在德国学者莱布尼茨的《中国新事萃编》、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以及当代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著作里,都有这方面的阐述。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又相互激荡,不同利益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人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众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和谐共存、协调共进更加受到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如何努力克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创造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如何妥善处置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如何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这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以其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发明创造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提倡学习、借鉴、吸收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以促进自己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一贯重视英国在欧洲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而且必须加强合作。我们是站在战略高度,并以长远眼光来看待中英关系的,希望双方多往来、多了解、多协商、多合作。我们愿意与英国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世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积极的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