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孔子与《易传》
一直到了春秋末期,《易》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三位圣人,这就是孔子。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对后代影响极为深远,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极大。孔子曾经修订《诗》《书》《礼》《乐》《易经》,作《春秋》,对后代影响极其深远。关于《易》与孔子的关系,至今流传着这样一条成语:韦编三绝。韦是熟牛皮;韦编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表示多次;绝就是”断”。意思是说孔子读《易》十分用功,多次研读,把书写《易经》的竹简上的熟牛皮绳子都翻断了。《论语·述而》有这样的说法:“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所序的《彖》《系》《象》《说卦》《文言》被后人称为十翼,即1.《彖tuàn上传》,2.《彖下传》,3.《象上传》(《大象》),4.《象下传》(《小象》),5.《系辞上传》,6.《系辞下传》,7.《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乾、坤两卦经文的言语),8.《序卦传》,9《说卦传》,10.《杂卦传》。到了汉武帝之后,《十翼》称为《易传》,被视为《易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此,《易》就定型了,后代从“术数”和“义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术数”派逐渐把《易经》演变为一本纯粹“算命”的书;“义理”派则逐渐把《易经》演变成一本哲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