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商业模式和能源环境效益评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1 商业模式研究

国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从分析方法角度展开,以构建商业模式分析的理论框架。Morris等学者指出,可以从三种模式定义商业模式,即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20]。此外,还包括对三类定义的整合定义。

1)经济类定义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内在逻辑。商业模式表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21-23]。其中,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和最优产量等是商业模式的主要构成元素[24-26]

2)运营类定义认为,商业模式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其中,产品/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是备受关注的构成要素[27,28]

3)战略类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其中,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是常被提及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29-31]

4)整合定义认为,将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良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这一定义的构成要素整合了各类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典型代表如Osterwalder A等学者提出的商业模式画布,涵盖了九大要素,为商业模式设计提供了一个系统设计框架[31]

关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Kley[32]等人基于Timmers[33]因素划分模式,将商业模式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价值主张、价值链结构和利润模型。他们指出,电动汽车产业涉及汽车、动力电池和基础服务三个领域,应该从这三个领域对商业模式加以分析。Katja等[34]通过定义三方面内容构建了一个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型分析框架,包括商业模式类型、细分客户群体和关键要素。王娜等通过对典型城市的实地调研,总结了充电设施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对不同场所的充电设施商业模式特点进行了总结[35],并基于中德电动汽车充电项目,提出了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型,对半公共区域的充电设施商业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36]

国外对分时租赁商业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在选址规划方面,Correia Jorge提出了关于分时租赁站点选址和停车位规模的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以运营商的利润为目标函数,成本包括车辆折旧、车辆维修、调配及站点维护,收入即项目运营收入[37]。Correia Jorge拓展了混合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考虑了用户选择起始和终止站点的灵活性,以及对汽车和停车位可获得性的实时信息的利用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并将该模型应用在葡萄牙里斯本的分时租赁项目中[37]。Cepolina对电动汽车单项租赁系统的车辆规模,以及各站点之间的车辆分派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模型以系统成本和由最大等待时间引起的用户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并引入“监管者”概念,以引导那些归还选择较灵活的用户将车辆归还到其他可选择站点,藉此在实现运营平衡的同时,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38]。Fassi提出了一种评估汽车租赁系统效率的方法,即用一种决策支持工具来评估哪一种决策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更有效率,旨在使用最少的车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39]

在定价方面,国外研究集中于定价策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Ariel Waserhole和Vincent Jost以具有有限缓冲和时间相关服务的闭合排队网络的马尔可夫公式作为基本模型,通过定价激励来研究分时租赁汽车的改进可能性。Jorge等[40]通过构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定定价策略,并将其定义为单程式车辆系统旅程定价问题。Balac M等[41]基于Agent-based模型,研究分时租赁汽车自由流动模式下,价格对共享汽车需求的影响,提出提高停车价格有利于汽车提升使用率的观点。Min Xu[42]等基于价格对用车需求的影响,构建混合整数非线性非凸规划模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共享电动汽车定价策略提供建议,同时为解决站点布局与调度问题指出了方向。TaekwanYoon等[43]探讨了分时租赁汽车需求与车队规模及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