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枪》:拿着我教的本领过好日子去了,那我呢
如果仔细观察,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多半是忠奸一致的,比如曹操那张大白脸,无论什么戏,他的白脸的基调不会变。不过,有例外,遇到有些人变来变去的,也有通融圆滑的处理方式。罗艺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
与罗艺相关的戏有不少,大部分都和他优秀的儿子罗成有关,白袍小将罗成,自从贾柳楼四十六名好汉结义,排位老疙瘩最末,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后来在周西坡被乱箭射杀,下场挺惨的。虽然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但是一点不妨碍各种传统文艺形式中编造这个人物从生到死的命运,还有来道去地给他一个父亲。这个叫罗艺的父亲历史上有点影子,是隋末的一员猛将,降唐后曾经给大唐江山的建立做过贡献,后来被抓个由头诛杀了,连累了一大批人。戏曲里的罗艺没那么残暴,多半是严父形象出现的好人一个,只是在豫剧《对花枪》里,他的另外一副嘴脸暴露了。原来武艺超群的罗艺有两个暗黑过去,一个是他还有个前老婆,另外一个是他的武艺是前老婆教的。
这个一直藏起来的前老婆叫姜桂芝,当年罗艺落魄的时候,打把式卖艺认识的。这姑娘是庄主的女儿,一身的本领,姜家有自创的姜家枪,遗憾的是这家没儿子,所以老庄主总怀着要招上门女婿的想法。有意思的是罗艺当年的武艺非常差,居然只靠着能说会道样貌周正,就被姜桂芝爱上进而嫁给他了。天上的馅饼就这样砸到了罗艺的身上,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热情拥抱生活,立马吞了馅饼。罗艺的反应很正常,他把生活给他的一切都笑纳了,还耕耘了一下,把本事学跑了,只留下个后代给姜桂芝,通过许下没影的诺言,简单粗暴地把个好妹子套牢了一辈子。这手段其实不是那么高超,可就是得逞了,不由得感叹女人的感情从来都是单纯的,想做点阴狠毒辣的事不仅是高难度的,还要怀着对世界的恶意才行。从来都是白纸的小姑娘,哪里就随随便便地成人间的对头了。姜桂芝因为罗艺要去奔前程,深明大义放他离开,说好有了功名富贵就回来接她一起过好日子。接下来发生的事是前半部分愿望实现了,确实有了功名富贵,后半部分没有实现,因为那个功名富贵中的一部分还有个女子,就是罗成的娘,秦琼的姑姑,当时的南陈太宰秦旭老太师的女儿,罗艺没抵挡住诱惑,把已经娶妻这回事给黑了下来,顺理成章走上了光芒万丈的登高晋阶之路。那个年代,这么做,危险性还真不大,信息不畅通,隔个省已经啥都不知道了,更何况当时他们的距离比隔个省远多了。没有负担的暗黑经济学就这样上演了,倒是姜姑娘,真就老老实实地等了罗艺好多年,独立养大了儿子,又把姜家枪教给儿子,替罗艺培养下一代成才。直到有一天罗成路过姜家所在的地方,和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打了一通,不打不相识,仔细掰扯起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娘是二房。罗成干脆就把大娘认下了,还促成了姜老太太和自己的父亲的团圆。这个儿子很识相,许多事情都想得明白,即使认下了,所有的主动权还不是在自己的娘手里,那娘俩总归是外人。而且事情的发展果然应了他的判断,姜家母子也就是给罗家又出了点力,话说既然这样何必要认这门亲呢,看来都是付出没有收获的事,这姜老太太是干得上瘾了,后来一切都落定了,这母子俩又走了,回到了他们熟悉的生活里。没有经过多年的历练,像罗家那样的高大上的生活,普通人怎么可能消受得起?
罗艺,这个贪恋富贵生活的家伙,任由本性发展而不管束,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当姜家母子被罗成带到北平,甚至罗艺的现任太太、秦琼的姑姑都已经接受了现实,承认他们地位的时候,罗艺仍然不承认,发现有无法自圆其说的趋势之后,又进行各种狡辩,口才一时无两。舞台上这个时候的场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满头白发的姜家姑娘和已经成人的儿子,与雍容华贵的罗太太和帅气富贵的罗成站在一起,什么是生活的艰难,什么是衣食无忧,活生生就在明面上比较出来了,生活用自己巨大的力量,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再看看一直顾及秦家姑娘的面子,先是拒不承认后来百般狡辩的罗艺,好像也能理解他,自从娶了秦家小姐,好日子自动送到眼前,他肯定也付出过许多,才能得到北平王的地位,但是起点太不一样了,后来达到的高度差岂止天与地。这样看起来,难道有人会明知道好日子在眼前也要放弃,进而回到过去的小家小户平淡无趣的日子中吗?这太不符合人性了。单单从这个角度说,应该原谅男女陈世美们。可是对姜家姑娘来说,付出未免太大且没有回报,那个时候,除了等着娃他爹,还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一个女人的一生,在罗艺决定做秦家的乘龙快婿那一刻,就无法改变了。
豫剧名家马金凤演这个戏是绝活儿,她对演绎中老年妇女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的另一出戏《花打朝》也是名剧,曾经在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中大放异彩。获得各种殊荣的京剧《穆桂英挂帅》,就是从马金凤的同名剧目中移植的。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来是那些大师们的得意之作,一般人这样做了可能被质疑抄袭,他们这样做了,自然是虚心向其他剧种学习,而且,他们因为艺术水准高,不会生搬硬套,肯定会根据自己的优长对被移植对象做各种合理化改造、提升。有福气的是观众,能看到一出新戏,且一出现就很成熟,容易大获成功。戏剧和文艺界的其他艺术形式区别没那么大,对世界有着清晰认识的演员,以某种方式介入时事,容易成功。马金凤的姜桂芝被我喜欢的重要原因是这个妇女太自立了,当白发苍苍的姜桂芝情绪激动地历数罗艺的各种不是后,当即表示要离开北平城,回家乡去。我都呆住了,刚刚看过《红鬃烈马》,王氏宝钏的隐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让我接受了传统妇女必须面对现实过各种难堪生活,其中的各种不合理就是男人给的,他们就像水蛭,吸血是常态,贡献是偶然,永远拿着各种歪门邪说让女性吃亏,女性这个群体能做的只有一个事,养大孩子,所有的生活都指望着孩子大了反哺。不过王宝钏在十八年之后,就靠着这份执着的等待,争得了和代战公主平起平坐的权力,舞台上两个女人各怀心思的时候,那个做丈夫的家伙心安理得地看着,还觉得自己有情有义,这男人真不能指望。女性天生是好人,她们纯洁地来到这个世界,不知道好人是应该被生活进行各种不合理的对待和藐视,尤其生了孩子,她们几乎注定了在世间遭受伤害,但是她们仍然坚持教育孩子要做好人。关于这个问题,伍迪·艾伦曾经给过答案,他的观点是“好人睡得踏实,而坏人享受清醒的时刻”。一个每天对着孩子天真纯洁的脸的成年人,会被各种来自人天性中的本真吓倒,他们歌颂这一点,恰恰说明他们远离现实。
且不说姜桂芝是否真的会心甘情愿地回家去,还不拿罗艺一针一线。能大声说出来,源于长期以来不依赖罗艺的生活经历给她的底气。说到底,和男人媾和,是女人天生的任务,依赖和独立都让他们惧怕。男人也很奇怪,他们给心仪的女人提供一切,奉上爱情、忠诚,只不过这些女人多半有时效性,过了这个阶段很可能会被自动归到其他人的那群里,而其他人离他越近,就越被鄙视和轻贱。立论和悖论就这样相生相克地存在着,随时自动变化,生生不息。既然罗成他妈不计较,罗艺最终接受了姜氏这对母子,这个多出来的群体暂时和官面上的秦夫人取得了平衡。在又为罗家父子做了贡献之后,姜家母子选择离开,是啊,他们留下来做什么呢,荣华富贵对他们的吸引力和相应的屈辱感并存,离开的选择应该是明智的。只是他们真的不贪图罗艺的富贵,比较出乎意外,这和王宝钏的选择截然不同,到底王宝钏是从高贵人家出来的,知道好日子是什么意思,而且虽然十八年都没过上,一点没耽误重新融入那个圈子。我私下推想,难道这个王宝钏独守寒窑的日子里,真的一次都没有后悔过吗?一次绣球抛出来,就可以无怨无悔地等下去,这是不是和等公共汽车的意思大同小异呢,既然已经开始等了,那无论如何也要有个结果才能交代,即使需要交代的是自己,也一样要把结果等来交代给自己。
我无法想象罗艺在某个夜晚,进入姜桂芝的房间,看着那一头白发会心生愧疚,没有恶心的感觉已经不错了。那张苍老的面容,是对他的无情控诉,这样的情势下难道他还能有欲望吗?而姜桂芝肯定觉得委屈万分,万分不解,看着这个连本领都是自己教的男人,有可能登上锦绣前程的台阶时,没有丝毫犹豫就扔掉了他们母子,怎么能那么从容地和另外一个女人卿卿我我呢?如果能扒开罗艺的胸膛看看他的心是怎么长的,可能是姜桂芝最想做的事情吧,现在的局面看起来是罗成的妈接受了自己,可真的在这里生活,他们这对过惯了小户人家日子的母子,应该和这里格格不入。从逻辑上说,他们母子太应该离开了,甚至当初是否应该出现,都成了疑问,尽管对姜桂芝和她的儿子来说,盼望着和罗艺团聚已经盼了几十年,多少憧憬在脑海中演绎了无数次,真的团聚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感受一定令他们很不爽,这样的局面,真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