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珠——强力的磁场
黄家蕃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合浦与南海地区同步开发较早,固然有历史的政治的与自然地理的诸多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经济地理的某种优势。西汉时期,合浦地区(含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的海外贸易,却比“岭南都会”番禺先走一步,被称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仅是因为合浦有“江海舟楫之便”的自然地理条件,还因为“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等特产。故在秦汉以前,南海即有珠玑等多种奇珍异产向周朝“为献”,而周朝的军事、行政亦已远及南海地区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出于囊括天下的雄心,亦无不为“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异珍特产所吸引,于公元前214年,派尉屠睢率领大军五十万南征百越。同时把中原地区的商贾随军发配到岭南来。秦始皇使贾人戍边,是否因为“边境贫瘠,使内地商贾经营其地,或可为兵略之助”呢?虽对此说尚有异论,但秦始皇这种做法,对促进南海地区的商业发展,不无积极作用。旧志说合浦最早的居民中有一种“客民”,列为“四民”之首,应属随秦军南来的北方移民。西汉时期,合浦这块不产谷物的贫瘠土地上的人民,居然过着与中原商贾一样“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的富裕生活,靠的是“以斗量珠”贸易致富。还因为在“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的货单中,兼有除“银铜”之外的种种资源,其中当然以珠玑作为打入中原市场的“拳头产品”了。至于海南岛的“广幅布”、广西桂东南的葛布以及荔枝等热带果品等打入国外市场的南海特产,都以合浦、徐闻为集散地。在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较大的两汉时期开始,合浦已经成为岭南地区主要以珠宝为主,带动其他商品贸易的口岸了。
水陆交通 作为贸易中心,当然要以当地是否有丰富的商品资源为前提,但是没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商货无法运输。要使贸易繁荣也将成为空话。合浦、徐闻所以成为古代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因为兼有江海交通便利的优势。
谈到合浦古代的交通优势时,不能不一再强调南流江的作用。这条内接中原、外通西洋和南海各地的南流江,属于合浦经济的大动脉,自秦汉到20世纪40年代的漫长岁月里,为合浦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根据普遍看法,南流江出海口三汊港,便是“海上丝绸之路”起锚点的古合浦港,据《广东通志》引《元和郡县志》说:“(廉州,按即今浦北县旧州)西南至廉江入海处约二百里,其海口有梁德镇,亦是往安南水路。”所说与地理实体的方位里距均符。另外,在今木案村出海口进入党江的一段,江阔水深,是古港吞吐活动区,不然,党江出海的江段,何以有“西洋江”之名呢?
说到合浦与中原交通的旱路,有秦朝开通,汉初循用的,从湖南桂阳的“横浦”南下广西,经桂门关入玉林、博白,从大廉山入境的古道。东汉费贻任合浦郡守离任北归也是走的这条路。
合浦通云贵之路,有“牂牁江道”。这条夜郎与南越的通道,也密切了云贵与合浦早期的贸易关系。牂牁江即红水河,由分别发源于云南宣威和沾益的北盘河、南盘河交汇而入广西的天峨县,东南流经桂平市,与右江交汇后经来宾、梧州入广州。从“西南夷”到合浦,有可从桂平下玉林、博白之路,也有从右江到南乡、灵山县的来路。宋朝钦州博易场云贵川商贾云集,很可能是从这条水陆兼程的古道而来的。这是合浦早期与中土交通的大略。
至于与越南的通道,陆路有钦州的“天涯驿路”,水路有钦州如洪寨(今东兴边境)的“安南海口”和从今北海市朝发夕至的“通越海路”。
合浦有这样的地理和经济条件,两汉时已成为南海的贸易口岸。但是它的名气,一直都与珍珠这个美好名词相连接,成为中土人士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陌生,是它属于“十人去九不还”“人境外”的瘴疠之地;熟悉,是因为凡到此经商的人,都发了大财。
王章妻子致富 西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泰山人王章任谏议大夫,因直言而得罪了专权的皇后的哥哥王凤,被诬陷冤杀,家产没收。王章妻子儿女流放合浦,王妻是位有见识的女强人。当年丈夫落魄,贫病交迫,睡在牛衣(麻草编成用于覆牛御寒)中哭丧,一副可怜相。王妻严厉批评丈夫毫无男子汉气概,鼓励他发愤图强(这是“牛衣对泣”典故的出处)。王章在妻子的帮助下立志自强当了大官之后,因不听妻子劝告,整了帝舅材料向成帝控告,故罹杀身之祸。
王妻同子女定居合浦之后,凭着她的远见和智慧,经营珍珠购销,数年之间,拥有家产“数百万”。王章冤案平反“落实政策”后,妻子子女回到故乡,在泰山太守的帮助下,用巨款赎还了家产。这件事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无怪史籍说:“中国在往商贾者多取富焉。”
石崇量珠买绿珠 晋朝交州采访使、历史上有名的大富豪石崇,用珍珠三斛买美妾绿珠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绿珠是身价连城的美人,广西博白人。三国至晋,史载明珠多出自合浦,故知身为交州采访使的石崇,用来买妾的明珠是从合浦珠市所得。
南朝至唐的珠市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越俗以珠为宝,合浦有珠市”,因此合浦民间自由买卖的珍珠市场在南朝的梁朝已有。唐朝前期,也允许自由买卖珍珠。项斯《蛮家诗》有“领得卖珠钱,还归铜柱边”的记载。后期有宁龄先《还珠状》所说“合浦珠池与民共利”的话可证。
宋元珠贩 南汉刘珠禁最严,合浦珠市已遭关闭。宋初,太祖赵匡胤以南汉覆亡为殷鉴,宽弛珠禁,合浦珠市十分活跃。《岭外代答》说,合浦珠民付出重大代价采得的珍珠,被外来商贾用少量食品大量骗走,几经转手,价值剧增,到了都城开封时,一颗珍珠的价值贵到连富豪也买不起。可见那时合浦珠市招徕客商的广远。
元朝,广东又开发了东莞和惠州的珠池,与雷廉珠池同时纳入提举司管理,钦州也有采珠活动。珠民虽然成为专业采珠的疍户,但还允许民间自由贩珠。至元十三年(1276年)和皇庆年间(1312—1313),有珠贾向宫廷兜售美珠的记载。明朝合浦珠市,大兴采珠徭役,强化珠池管理,珠禁之严,远过于前代,但未能禁绝民间的珍珠交易。因为在某段时期,例如珠民们手中有合法的留成珠出售换米,故亦被迫开放珠市,任民间买卖。所以合浦珠市被列为广东“四市”之一。嘉靖年间与采珠太监一同前来的都御史吕洪说,他曾住在廉州城西卖鱼桥附近,正是廉州的珍珠市场,看到上市的多是珠蚌肉脯。《广东新语》作者屈大均也说他到过廉州卖鱼桥的珠市,看到的情况与上述一样,珠蚌上市很多,蚌壳堆积如玉阜。可见廉州珠市直到崇祯年间仍旧存在。屈大均还说到海边也有黑市的珍珠交易活动。
《今古奇观》故事与合浦《今古奇观》中的精彩故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有一段情节的背景发生在合浦,虽属虚构,但不无现实根据。作者冯梦龙是明末人,生长在“人间天堂”的苏杭地区,他对于“市列珠玑”,南北商贾荟萃的“江吴都会”信息是最了解的,因此对合浦的见闻必然通过珠贩的亲自口述得到。除了杭州,广州也是合浦贩珠的主要区域,“数万金珠,至五羊之市,一夕而售”。
余韵 清朝官方采珠记录只有两次,珠禁也宽。但珍珠数量锐减,好珠更不易得,此时期内合浦珠市成交的以细小的药珠为主。乾隆以后,合浦有专营珍珠生意的商户多家,但只有道光年间开张的杨焜盛珍珠店,延续到1940年前后。这间店铺的先人在乾隆年间流寓合浦,专营珍珠买卖,到道光年间在廉州已有店铺三间。珍珠向白龙珠民收购,贩至香港、上海和广州等地。光绪以后,珠源日少,以收购细小药珠为主。北海开埠后,亦有珠商多家。收购珍珠销往香港、广州,货源亦以白龙的为多,也有从北海市渔民手中收购的。民国以后,北海市珠商有两种,一是挂牌收购的坐商,一是不挂牌以介绍买卖抽佣的经纪人。民初的坐商有珠海东路的谦泰祥,店主劳炳庭是白龙人,经纪商有广州人梁某。20世纪30年代,坐商有珠海中路张茂和一家,经纪商多人。不论坐商和经纪商,都有对珍珠的高度鉴别力和客路(销售渠道)熟悉的职业本能。货源除了白龙,还有北海外沙、地角等渔村。客路以港、澳、穗、沪为主,本地的较少。30—40年代,好珠不易收购,超过6毫米的已少见,以如粟粒绿豆大小的药珠为多。
1952年,朝鲜人民军两名军官访问北海,全市党政军民集会欢迎,礼遇一如贵宾。工商业联合会通过经纪商介绍,以人民币50万元(旧币,相当于今50元)买了两颗直径各6毫米浑圆璀璨的珍珠赠给客人。像这种规格的天然珠已难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