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幽默乐观的妈妈

小林6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被疾病折磨得卧床不起。小林非常难过,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他问母亲:“妈妈,我还可以站起来吗?我什么时候能站起来呢?”听到了儿子的话,妈妈的心都要碎了,但是,妈妈还是非常乐观地说:“能!一定能!”

此后,小林的父母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找了最好的医生,经过治疗,小林终于可以站起来了,全家人都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然而,就在这时,小林又问妈妈:“我还能踢足球吗?”母亲坚定地说:“能,谁说不能呢?战场上还有跛脚将军,足球场上就不能有跛脚运动员吗?以后让爸爸带你踢球。”妈妈的话给了小林无穷的信心,他开始更积极地接受治疗,终于治好了病。

但在练球的过程中,问题又一次出现了,踢足球是一项非常累的运动,对于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小林来说就更加困难了。父母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呢?所以,每当看到儿子流着泪摸着受伤的脚,妈妈的心里都在滴血,但是妈妈总是积极乐观地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安慰,告诉小林不要怕苦,不要半途而废。在妈妈的乐观鼓励下,小林终于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后来他以高超的球艺,赢得了人们的掌声。

乐观的情绪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小林6岁就患了小儿麻痹症,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多么沉痛的打击。但是,小林最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很坚强、乐观地走了下去。当然,这其中小林的母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母亲的情绪能影响孩子的性格,母亲语言的力量是孩子在书本和老师那里无法得到的。小林母亲不管孩子的病情多么恶劣,在孩子面前,她还是表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小林产生了战胜病魔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呢?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弗洛伊德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夫妻恩爱,子女就会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健康成长。因而,在生活中父母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遇到什么不愉快也尽可能地在孩子面前加以掩饰,而且,在孩子面前父母要从不言败,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信、乐观、性格开朗的好习惯。

第二,与孩子交流沟通

妈妈应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自己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知道父母愿意帮助自己,自觉自愿地说出心里话,从而加强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

第三,学会赏识孩子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同,孩子也不例外。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子女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子女的长处去比自己子女的短处,从而让孩子感到自卑。事实告诉我们,子女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都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因此,在孩子有了哪怕是些微进步时,我们应该对孩子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棒!”这样,孩子在体验到被父母鼓励的幸福感的同时,也产生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第四,教孩子会说三句话

想让你的孩子更快乐,就要教会他说三句话:第一句“太好了”;第二句“我能行”;第三句“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你”。

“太好了”,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带着微笑看世界的品质,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面前的一切。而这种心态的培植,并非单靠孩子说“太好了”这句话就能行的,还需要家长、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

“我能行”,旨在鼓励孩子的自信。自信同样不是一种轻易地表态,是发自内心的肯定和把握,它也需要家长在让孩子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培植。

“你有困难吗?让我来帮你”,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主动帮助别人的品质。这是孩子长大后,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的心理基础。同样,为了让孩子常说这句话,必须从小在家里灌输助人为乐的思想;家长热心对待同事、朋友、邻居,乐于助人的行动成为孩子的榜样,并使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