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懂得站在孩子角度考虑的妈妈

星期六,妈妈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带着小建去买奥特曼的碟片,眼看着妈妈就要给自己买心爱的奥特曼的碟片,小建别提有多高兴了,一路上都合不上嘴,还在不停地夸妈妈好。没过多久,母子俩就买到了碟片,妈妈带着小建顺便到商场的楼上逛一圈。星期六商场里的人特别多,刚过了一会儿,小建就嚷嚷着要回家。妈妈训斥小建道:“你就是想回家看碟是吧,你自己走吧!”说完这话,妈妈碰见了单位的一个阿姨,便在过道里聊起天来。过了好久,等妈妈回过头看见靠在栏杆旁的小建满脸泪水,突然心里一颤,于是赶紧蹲下来想询问小建是不是不舒服。就在这时候,妈妈才猛然感觉到,儿子哭闹的原因:儿子所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的商品陈列,而是胳膊与大腿组成的森林!毫无乐趣可言。妈妈明白原因后,告诉小建:“走吧,我们一起到外面坐一会儿,休息一下我们就回家了。”小建听了妈妈的话后,破涕为笑了。走出商场时,小建问妈妈:“为什么突然同意回家呢?”妈妈拉着儿子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呀!”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老师都能像小建的妈妈一样,站在孩子的高度、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也更容易找到沟通的言语。

家长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有些家长让孩子“规规矩矩”,总想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这种脱离年龄特点的教育,很容易造成两代人的隔阂,多数是要失败的。

从开始上幼儿园起,小立的耳边就常常响起妈妈“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考上清华!”的叮咛。为此,她在父母为她设计的框架里不断地努力着……

今年,12岁的小立不负父母的厚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市属重点初中。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小立觉得,自己没有辜负爸爸妈妈的苦心,考上了他们指定的学校。这个假期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晚上,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拎着一个大口袋。小立急忙迎上前去,打开口袋,小立呆住了——里面全是初一的课本和辅导材料!妈妈并没有理会小立的惊讶,严肃地对小立说:“你呀,别以为进了重点初中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凡是考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尖子生,你要想出头,就得提前做准备。”小立说:“妈妈,我知道。可是,这个假期是不是……”妈妈打断了小立的话:“是不是什么?你还没到可以休息的时候。我和你爸爸早就打算好了,你的目标,就是清华!当年,你爸爸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清华,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这个遗憾只能靠你去弥补了。”见小立没有回应,妈妈缓和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我和爸爸都是为你着想。清华是最高学府,如果能考进这所学校,以后无论是出国深造还是找工作,都是不费力气的!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替你操这么多心,对你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你考上清华,到时候你要想干什么,我和你爸都不再管你。”

听了妈妈的话,望着一堆堆的辅导资料,小立无言以对,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第二天,小立就离家出走了……

生活中,像小立的父母这样为孩子设计好前途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们期望很高,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希望他们光宗耀祖,所以一天到晚地在孩子们的耳边嘟囔着该怎么怎么学习,该如何如何做人,该怎么怎么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该如何如何地考虑自己的将来。父母们把自己一生的理想或者遗憾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路上走,从来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其实,孩子们一天到晚地学习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重复了几千次几万次的鼓励,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孩子就会感到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力太大了,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同时也会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成长空间和独立意识,这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反叛与对抗的情绪,出现与父母关系紧张、厌学等现象,甚至走上歧路。也有些孩子会变得精神萎靡,对生活、学习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等等,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模式,不要让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也不例外,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呢?

第一,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要让孩子成为别人怎么想,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的产物,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代替父母实现未尽理想的工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兴趣,向孩子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充分地发展,而不是被父母限制在已为他们设计好的框子里。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补偿父母遗憾的同时,留下自己的遗憾。

第三,给孩子最后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尊重和支持。对孩子理想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以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需要的是精心呵护,不是说教,不是命令,更不是趁机提条件。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意愿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商量和探讨,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再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第四,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过高

父母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就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做很可能就会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