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 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多少
人心都像一个玻璃杯,出生时干净透明,一尘不染。慢慢地,与养育者朝夕相处,与生活发生碰撞,玻璃杯不可避免地沾染各种各样的印迹,甚至可能变得残缺或是被摔碎。没有不曾遭遇过挫折的人,也没有毫无缺点与瑕疵的人,只是有些人能够与自身的阴影和平相处,知道怎样排解苦闷的情绪;而有些人却是表面上装得一切正常,或在别人看来活得无比灿烂,真实的心理状态却是另一番样子,甚至糟糕得一塌糊涂。两者的不同选择,直接决定了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人们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会立刻判断出自己生病了,并知道该去找哪一科的医生面诊;而当心理出现不适的症状时,却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自我检测,看看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如何。该借助哪些方式进行自我疗愈?还是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配合药物治疗?
鉴于此,在正式开始阐述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心理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一下心理健康标准。这样的话,当自己出现了某些负面情绪、心理不适或其他异常症状时,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
◆问题1:怎样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着两层含义:其一,没有心理疾病,个体的自我情况良好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其二,保持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姿态。那么,怎样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呢?就个人而言,我比较认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它阐述得相对详细而具体:
(1)充足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生活的目标符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做恰当的表达。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上述的10条标准,详细地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如果符合以上的10条标准,那么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还是不错的;如果大部分或者几乎无法达到这些标准,就要警惕心理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已经产生心理疾病了。
◆问题2: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心理疾病吗?
很多人刻意忽视或回避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心理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心理不适都属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是分层次的:
·心理困扰
心理困扰,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敏感、追求完美)、刺激事件(如大考失利、婚恋受挫、晋升失败)、身体不良状况(如身体疾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现实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心理困扰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持续时间较短,往往一周内能够得到缓解;其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较小,个体会有痛苦感,但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其三,个体多半可以借助休息、娱乐、倾诉等方式让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缓解。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即便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
心理障碍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符,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其二,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环节等,存在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或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得比较正常;其三,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使个体无法按照常人的标准完成既定的社会功能;其四,此状态者很难通过自我调整解决根本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并伴随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当事人往往无法自己识别和调节,这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心理疾病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心理反应强烈,可能会出现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判断失误、情绪低落、强烈的痛苦感、焦虑感、意志减退,出现退缩、重复动作等异常行为;其二,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能会引起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如食欲不振、心慌胸闷、头晕等;其三,个体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个体痛苦感强烈,很难顺利地完成既定的社会功能;其四,此状态者很难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一般需要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问题3: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通常来说,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生理因素
心理是大脑的机制,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所以,当机体出现损伤或患病时,往往就会引起适应不良的心理变态。同时,心理障碍也跟生化有关,如果中枢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出现代谢异常,都可能会诱发心理障碍。另外,心理疾病也跟遗传因素有关,特别是精神分裂症、躁狂性抑郁症等疾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
·心理因素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个体心理受到影响,也可能会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异常。
在心理因素致病作用的问题上,学术界形成了以下三个学派:
第一,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动力学派,该学派认为导致心理变态的动力学原因是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个体在无意识中隐藏着被压抑的冲动和本能欲望,由于社会道德、规范的限制,它们无法得到满足。当遭遇了某些外界条件的刺激,无意识的矛盾和冲突就会释放出来,致使个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第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该学派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观察刺激和反应,总结出这样的观点:人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心理变态的表现可以被看作是学习到的异常行为。
第三,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该学派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后,内在的潜能无法正常发挥,这时候人就会产生自我防御和失调现象。罗杰斯还认为,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很看重自我价值,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尊重,如果自尊受到损害,人格的正常发育就会受阻,继而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社会文化因素
生物学因素决定了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存在,而社会文化因素则决定着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方向。所谓社会文化因素,包含社会制度、经济条件、伦理道德、教育程度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卡伦·霍尼,在其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详细地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她认为,人的各种倾向与追求,人所受到的压抑和挫折,人的内心冲突与焦虑,所有这一切都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我们的情感与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的文化环境与个人环境。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我们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心理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且能够客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认识以后,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正文中详细阐述的各类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真心地希望你能够勇敢地卸下防御,诚实地面对自己,正视那些一直以来你不愿碰触却总是隐隐作痛的阴影。亲爱的,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你不是,我不是,他(她)也不是,但我们都可以努力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己。
自我疗愈的征程,就此开始。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