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绿帽”是国家规定
绿色是生机盎然的颜色,但如果将这种颜色运用到帽子上,“生机盎然”之感便会荡然无存。“绿帽子”一词在我国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存在,但在元朝,戴“绿帽子”却是一种国家规定,不戴是要担罪责的。
五色为服的传统服色观“看不起”绿色
在说元朝有关“绿帽子”的规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国传统服饰配色的相关知识。
“绿”这种颜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是一种颇受限制和贬抑的颜色,只有地位低下的下层人才会身着绿衣。
先秦时代以“五色”作服,《礼记》和《周礼》中都对青、赤、黄、白、黑“五正色”的记录和有对“染色不正”的批评,而在五色之外的颜色则被称为“间色”,如绿色等。“正色”的地位要远高于“间色”,绿色作为“间色”的一种,只能作为平民服装的配色。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
到了唐代,这种服饰观念依然没有改变,绿色成为六七品低级官吏的专用服色。可能是与绿色相近的缘故,青色虽然是“正色”,但却成为八九品官吏的服饰颜色,地位明显降低了许多。由此看出,古人从一开始就对绿色没什么好感。
在唐代封演的笔记小说《封氏闻见记》中有一个故事,其中提到有的地区官吏触犯了律令,可以不施加杖罚,而是让犯罪官吏头戴绿巾,所犯罪责越重,佩戴绿巾的时间就越长。这样一来,百姓们看到某个官吏带着绿巾走在大街上,便知道其做了违法乱纪之事;如果过了很多天,这位官吏还没把头上的绿巾摘掉,那就说明这人所犯罪责还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当时的官吏来说,这种屈辱性的惩罚显然要比杖责残酷得多。
绿帽子衍生为特殊含义
宋代表演歌舞的艺人们通常都要佩戴青色头巾,这种服饰装扮也体现出当时这一群体处于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在这一时期,绿色头巾所代表的还只是低下的社会地位,并没有过多的引申含义,但到了元代,逐渐与娼妓扯上关系,绿巾、青巾就渐渐有了“绿帽子”的含义了。
《元典章》规定,娼妓的家长和亲属男子需要头戴青巾。这与春秋时期“货妻求食”的男子被要求佩戴绿巾的规定颇为相似,但《元典章》将其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
正是从这时开始,“绿帽子”开始衍生出新的意义,它不再单纯是地位低下的象征,而成了娼妓之夫的代名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人们慢慢将头戴绿巾与“妻子有外遇”联系在一起,明人郎英在笔记小说《七修类稿》中便提到了“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的内容。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元朝将“绿巾”规定为娼妓之夫必须佩戴的服饰装束,是秉承了我国传统服饰配色思想的结果。在其后的明朝依然延续了这种思路,“绿衣”“绿巾”同样是低级伶人、乐工的主要服饰。
即使到了现代,“绿帽子”所衍生出的新含义,也与元代的规定以及我国传统服装配色思路有着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