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
最近,学凡等几位好友合作翻译了一本书,推荐给我阅读。受好友所托,我在出差的飞机上翻开了这本书,阅读完毕后收获了意外惊喜。因此,写下如下文字,希望帮助读者从本书有所收获。
作为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咨询师,我每天面对的是客户现场层出不穷的问题,深深理解“成事”之难。特别是在售前阶段,快速理解客户需求与约束,形成一份能够打动客户的方案书,是与客户达成合作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我每天都在围绕客户提出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做解决方案并努力获得客户认可。虽然我过去做了不少解决方案架构师相关的工作,但并未仔细去思考和总结解决方案形成、调整、落地与演进的全流程“套路”,对解决方案架构师的核心技能也未进行过深入思考。本书向我展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让我对上述两个问题有了系统性的认识,特别是在设计解决方案过程中的风险、难点与应对之策方面,作者基于多年经验进行了有效总结。
解决方案架构师这个岗位,在很多人眼里是相当“高大上”的。也有些人对架构师的刻板印象是只会指手画脚,不管落地——这是本书极力纠正的一个认知。所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作为架构师,对整个解决方案应该端到端负责,在光鲜亮丽的头衔后面是“成事”的能力、勇气和推动力。为了“成事”,架构师需要承担很多责任,围绕最核心的解决方案的形成和落地展开,包括需求分析、了解并推动干系人、明确约束、技术选型、原型设计与概念验证、交付解决方案等,努力成为解决方案的扩展与技术布道者,在上述每项职责背后都需要进行反复思考、不断交流,付出说服性沟通、调整与再调整的努力。一名好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不能表面上能说会道、挥斥方遒,而要能做到深思熟虑、知行合一、软硬能力兼备,这也是本书给我带来的反思。
最近几年数字化转型盛行起来,敏捷组织打造以及敏捷研发模式的实施日臻成熟,本人过去七年多来沉浸于金融行业敏捷转型工作,感触颇深。在此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技术架构的灵活性如何才能调整得更加敏捷。本书专门对敏捷组织中的解决方案架构师进行了讨论,对此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我个人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只有当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并更快地响应变化时,快速创新和发布才有可能实现,这意味着组织和解决方案架构的每个部分都必须具有灵活性。”
解决方案架构师的核心能力在于多约束平衡。基于Dave Snowden提出的Cynefin模型,解决方案架构师的日常工作是在Complex域,面对如何平衡业务、技术与组织多重维度的挑战,在诸多约束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具体来说,书中列出了架构师应该考虑的众多维度,包括可伸缩性和弹性、高可用性、容错和冗余、灾备与业务连续性、可扩展性与可重用性、易用性、安全合规性等,这些内容对资深人士来说自然耳熟能详,但未必真正深入了解。再比如结合书中提到的11条架构设计原则,给出平衡约束角度全景图,按图索骥而又能不墨守成规,则是架构师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旅程。最近,我正在给某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做数字化转型相关咨询服务,一个业务与技术开始融合的团队正在开发一款行业领先的产品,目标是5个月后发布。其研发团队一直致力于功能性开发,至此还没有考虑过性能、安全、集成、体验相关的问题。我们介入后,围绕发布目标,反向梳理了三大模块工作细节及其配合关系,包括功能性开发与测试、非功能性开发与验证、产品运营与推广等,帮助产品相关的几十人的业务与技术团队就目标形成共识,包括帮助团队明确和调整优先级,舍弃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提升安全相关模块开发、性能测试、用户体验验证的优先级。这些工作大大提升了业务与技术团队的领导对发布会成功召开的信心。我所用到的知识与思考方式,与本书中的相关内容不谋而合。
当然,本书中还谈到了很多其他内容,比如数据工程和机器学习、遗留系统架构设计,这两部分在传统大型企业中正是热门的课题,值得大家去细细品读。
冯唐在他的著作《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里面引用过曾国藩的一句话:“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解决方案架构师之路道阻且长,本书在令我颇有所得的同时,也激励我进行更多的思考,希望大家也如此。此外,“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仍只争临阵须臾之顷。”学得再多也不如一战,能不能成事,战场上见分晓。
祝大家阅读愉快,仰取俯拾。
——张岳,汇丰软件交付总监,《数字化转型:企业破局的34个锦囊》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