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家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既应诵读六经 又应博览群籍

——(宋)邹浩

●合抱之木生于毫米之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之卑。汝其尊六经以为本,博群籍以为枝,可取者友,可奉者师,孝弟忠顺之端,笃诚充扩而弗移,俾人曰:幸哉!有子如此,岂可不自于斯时乎?汝其勉之!汝其勉之!

[译文] 两手合抱的大树是由毫末一样细的小树慢慢成长起来的,九层之高的土台是从最低洼处一铲土、一铲土地堆积起来的。你尊崇六经并把它奉为主干,博览群籍书并把它作为枝叶;可以采用的就当是朋友,可以尊奉的就当是老师,孝悌忠顺从一开头就用笃厚诚实的态度加以充实扩大而不加改变。因而使人说:好啊!这样的儿子,难道可以不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吗?你当尽力呀!你当尽力呀!

●事无大小,必有成法。循以为力既易,终焉无敞;违之,为力虽劳,终必失主。是以不可不学也。然欲务学,必先求师。稼穑必于老家。《诗》《书》必于宿儒,下至巫医百工,各有所传所受;况为人之道,而可无所受教平?

古者易子而教,后世负笈从师,近代延师教子,世变虽殊,要无不教其子者。天子之特重师傅之选,为国家根本在是也。下自公卿大夫以逮士庶,显晦贫富不同,其为身家根本,一而已。虽有美质,不教胡成?即使至愚,父母之心安可不尽?中等之人,得教则从而上,失教则流而下。子孙贤,子以及子,孙以及孙;子孙弗肖,倾覆立见,可畏也。近日师道不立,为子孙计者,熟知尊师崇傅之道?甚之生子不复延师。盍思为人父母,将以田宅金钱遗子之为爱其子乎?抑以道德遗子之为爱其子乎?不肖之子,遗此田宅,转盼属之他人,遗此多金,适资丧身之具,熟若遗以德义之可以永世不替?夫贤师世未尝少,求则得之,存平诚敬而已。司马温公虽谓积阴德于冥冥之中,然何若求贤师教之于昭昭之际乎?古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世人但知不可生而无父,岂知尤不可生而无师乎?

子弟三十以前,心志血气未有所定,虽贫且贱,不可辄离师傅。贤智者可使义理日进,愚不肖者可使非慝日远,全身保世,无出于此。师必择其刚毅正直、老成有德业者,事之终身。

——(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训子语上》

[译文] 事情无论大小,必然有一定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仅容易而且最终不会产生弊端;反之,则虽然花费很大的气力,最终还是毫无结果。因此,不可以不学习。然而想要学习,必须首先拜师。种田必然向老农学习,《诗经》、《尚书》必须跟宿儒学习,往下至巫医百工,各有所传所授,何况做人的道理,怎么能够没有地方接受教育呢?

远古的时候,人们互相交换子弟来教育;后来,人们背着书籍去从师;到了近代,人们延清老师来教育子弟。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教育子弟。皇帝特别重视为儿子挑选师傅,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下自公卿大夫以至庶民百姓,虽然地位的高低和贫富不同,但是,他们为了家庭的根本是一样的。虽然有良好的资质,不教育怎么能够成才?即使资质愚钝,父母之心怎么能够不尽到责任?中等资质的人,受到良

好的教育,就会变为上等资质的人,反之,缺乏良好的教育就会变成下等资质的人。子孙贤,子又及子、孙又及孙;子孙不肖,立刻就会家道衰落破败,真是可怕极了!近来师道不立,那些为子孙打算的人,哪里知道尊师之道,这比生子不再延请老师还要厉害。为什么不想一想,做父母的是将田宅金钱留给子弟算是疼爱其子,还是将道德义礼留给子弟算是疼爱其子呢?不肖之子,遗留给他的田宅金钱转眼即属于别人了,留给他们这么多金钱,恰好成了他们丧身的工具,哪里比得上将道义传给子孙可以永世不衰败呢?世上的好老师并没有减少,只要孜孜以求就能够得到,关键是要心存诚敬。司马光虽然说积阴德于冥冥之中可以庇佑子孙,然而怎么比得上在活着的时候延请贤师以教育子弟呢?古称人生于君、亲、师,要事之如一。世上只知道不可生而无父,哪里知道尤其不可生而无师呢?

子弟三十岁以前,心志血气尚未定型,因此即使非常贫贱,也不能随便离开老师。要使资质好的子弟义理日日有所精进,资质差的子弟寓错误邪恶日远,全身保世,无出于此的。老师必须选择那些刚毅正直、老成持重、道德水平高的人,事之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