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译序
2017年,芬兰独立100周年。应北京外国语大学芬兰研究中心邀请,本书的作者艾米·依达兰塔随芬兰作家协会代表团来到中国,也带来了她几年前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水的记忆:茶师之经》。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源自小说的芬兰语版书名《茶师之经》和英文版书名《水的记忆》。
这是依达兰塔的处女作。虽然是新晋作家,但是这本小说尚未出版,手稿就在2011年芬兰Teos出版社组织的科幻作品竞赛中获胜,出版以后获得多项芬兰文学奖,包括2012年的卡莱维·杨迪奖,2013年阿莱克斯·基维青年奖。芬兰语版之后,出版业巨头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买下此书在英美的出版权,于2014年以《水的记忆》(Memory of Water)之名在英美市场出版。出版方将书中的“异域风情”作为卖点,甚至将英文版的封面设定为金发碧眼的典型北欧形象,然而书中的主角诺莉亚其实是深色头发。英国《卫报》将这部小说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负责该书单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亚当·罗伯特评价这部小说“诗意而忧郁”,对其英文文本的评价也甚高,认为这是“完美的英语”。实际上,依达兰塔自称并不是将芬兰语翻译成英文,而是同时用双语写作。两种语言不同的逻辑和语言结构使她在写作中常常有不一样的感受:“英语词汇丰富,句式简单、自由”,而她的母语芬兰语则“句式严谨,词汇简单”。正是依达兰塔的双语写作使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决定购买版权之前,看到的不是以往翻译文学的几页试译样章,而是整本书的手稿。罗伯特评论道:“并没有多少非英语母语的作家有这样的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使这本小说能够打破语言的壁垒,进入主流的英美科幻文学市场。2015年,这部小说还获得了“英国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奖”亚瑟·克拉克奖、Kitschies文学奖、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提名。实际上美国的文学市场比英国更严酷,每年翻译文学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但这部小说在美国市场第一版就印了5万册,这在芬兰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即使是同样走入世界文学市场的著名芬兰作家苏菲·奥克萨宁和莱娜·莱赫托宁,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也称不上成功,超过2万本的销量已是非常罕见。所以这是芬兰作家在英美文学市场不可多见的“成功”。如今这部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译本已达21种语言。
依达兰塔的小说受到国际市场的接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热门题材的热门类型小说。这部小说营造了一个未来的世界,那时爆发了针对北极地区的石油战争,各国争夺石油财富,最终导致了石油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冬季消失。北极冰川融化之后,海洋吞没了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很多繁华的城市都淹没于水下。这些背景信息都是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点滴铺垫的。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开篇,在故事展开之前就留给读者一个悬念,情节推进很有北欧悬疑小说的风格。在故事设定的未来世界中,主人公诺莉亚所在的村落位于芬兰北部,南部的大片土地都被海水吞没。已知的诸多国家都处于一个名为“新乾”政权的集权统治之下。更糟糕的是,水成为紧俏的资源,每家每户须按照配给制领取,而且还经常短缺;尤其是纯净的水,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茶师,茶师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世代相传的茶师家族都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他们守护着一处泉眼。在诺莉亚正式成为一名茶师之后,她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个神圣的使命。但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时期,警察和监察机构对违法用水的制裁越来越严,诺莉亚的好友桑雅一家因为妹妹明雅生病,急需干净的饮用水。是否保守这个秘密,如何守护一方水源等问题考验着诺莉亚。同时,诺莉亚和桑雅在废弃的塑料场中发现了一套旧时代的光盘,里面记载着探险队躲过政府管控,偷偷搜寻干净水源的事,其中的信息引起了诺莉亚刨根问底的兴趣。祖辈茶师笔记中记录的线索也帮助诺莉亚发现了现今政权下关于历史和水的诸多秘密。小说情节围绕着这些秘密推进,忠诚与背叛,生离与死别,如何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死亡……如此,作家引领读者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终极问题。
作者笔下的未来世界有很多对当下现实的关怀,包括水资源的保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导致的过度浪费等。小说中塑料废弃场里出现的各种旧时代设备的垃圾,不过是刚刚过时的20世纪各种破烂的磁带、录像带、调频广播、CD光盘,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时代产物对于书中的诺莉亚及其好友而言已经不知为何物。小说中事与物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关联,常常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种错觉——这就是我们不远的将来。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每次处理日常垃圾时,我都会有种错觉,似乎我手中的塑料瓶罐、日常丢弃的各种旧物品都会被抛弃到书中的那个塑料废弃场。正如Teos写作比赛评审团所述,这是“一部经过打磨,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幻作品,这是与我们当下现实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我们正在走向的未来”。正如评语中的“看到”一词所示,作者文字所营造的画面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眼前仿佛闪过一帧帧的电影镜头,画面的色彩丰富鲜明,因此带来的或温暖或忧郁或哀伤的情绪,也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一种乐趣和享受。作家依达兰塔在一次采访中自述她在少年时期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电影制作人,而她对影视的兴趣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这本小说自然也卖出了电影版权,不久的将来会被拍成电影。如果看她的简历,会发现除了写作之外,她还是专栏作家、戏剧评论、剧作家。依达兰塔确实有两个硕士学位,其中之一就是戏剧。戏剧专业的背景训练使她在情节的构架、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上受到戏剧的影响。而她的另一个硕士学位是文学创作。写作的文类广泛,包括诗歌、短篇小说、论文、散文,不时刊登在英国和芬兰的各种选集、影视杂志和科幻杂志上。正是戏剧影视相关的功力,使依达兰塔的文字有种与众不同的画面感,阅读的过程仿佛在看一场科幻电影。
从小说类型而言,这本小说更偏向于科幻小说中的奇幻小说(Fantasy),正好迎合了时下最流行的反乌托邦文学的潮流。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别“青年反乌托邦文学”(Nuortendystopia),主要是指以年轻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反乌托邦小说,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三部曲(2008—2010)。而2019年,芬兰最著名的文学奖项芬兰儿童少年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就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太阳的黑暗面》(Auringon Pimepuoli)。在“青年反乌托邦文学”中,后末日世界的主题成为全世界范围的热门,越来越多的芬兰作家不再仅仅面对芬兰读者写作,而是在作品中纳入更广泛的世界性话题。依达兰塔能进入英美文学市场也正是因为她的小说情节不局限于芬兰,而是关注了气候灾难这样的全球性问题。这一现象在近十年芬兰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频频出现,全球一体化之下,具有全球性的题材也越来越受到作家和读者的青睐。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中也有反乌托邦小说的诸多元素,例如后末日世界、气候变化灾难、对物质泛滥消费主义的批判等。应该说反乌托邦小说是芬兰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际上芬兰最早的反乌托邦文学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从地狱向上》(Yls helvetist),此类文学作品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增多。而九十年代之后,反乌托邦文学迅速增长,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传统,带有世纪末浓郁的未知迷惘的气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芬兰每十年大约出版十五六本反乌托邦小说,2010—2017年间数量激增,共出版了70本反乌托邦小说,一反出版业的萧条景象。而《水的记忆:茶师之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世纪以来的反乌托邦文学继承了政治关注的传统,题材不乏世界战争、极右势力、欧洲的伊斯兰化,以及性别问题、女性问题、社交媒体、核能源等。《赫尔辛基日报》记者岳思·阿赫洛斯和苏薇·阿赫拉对近几年的反乌托邦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反乌托邦小说的畅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指向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社会的发展违背了人们的期待,一般也被认为是政府的批评风向标。近些年芬兰的反乌托邦小说中还出现了与其他类型小说的融合,例如犯罪小说——安迪·托麦宁的《治疗师》(Parantaja,2013)和历史小说——约翰娜·斯尼萨罗的《太阳之核》(Auringon Ydin,2013),以及一些例如恐怖主义、传染病大流行、人工智能犯罪、人类偏见及歧视等具有现实意义题材的作品,这些题材都是不同作家的全新尝试。近几年在芬兰还逐渐形成气候小说(Climate Fiction)的潮流,描述气候变化及其后续问题,其中代表作家例如里斯托·伊索麦基,约翰娜·裴德松。
虽说依达兰塔依靠双语写作技巧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体裁打破了英美文学市场的壁垒,但是如此深受评论界推崇,更多还是因为这部小说本身的精彩。无论是气候小说的题材还是反乌托邦的形式,都只是这部小说的外壳,而文学作品中探讨的深层价值和永恒问题——如何面对选择,如何面对死亡,才是让读者爱不释手的真正原因。卡莱维·杨迪奖评委会认为“该小说全篇笼罩在真相、自由和忠诚的矛盾中”。书中每个人物都面临着选择的矛盾,尤其是主人公诺莉亚,她在不停地选择:选择保守秘密还是对好友坦诚,选择与父亲留守还是跟随母亲,选择如何面对生和死——父亲的生死、明雅的生死以及自己的生死。而带有永恒的普遍意义的主题,例如死亡,在小说一开始就作为一种隐形的悬念出现,贯穿全书。正如诸多伟大作品中都具有永恒意义的主题,例如爱情、死亡、嫉妒等,它们的意义超越了特定的民族或者国别,成为世界文学中闪闪发亮的明珠。这部小说赢得英美市场主流的认可,也是因为其对生离死别永恒主题的描述。书中诺莉亚对母亲的思念、对父亲离世的恐惧、对友情的重视都超越了科幻小说这一载体;情感在文字中流淌,自然深厚,让人常常分不清小说与现实。
这部小说出版以后,就有评论将她与美国著名科幻女作家厄休拉·勒吉恩相比,因为其作品中都有浓厚的东方元素。无论是芬兰语版书名中的“茶师”还是英文版书名中的“水”,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方的茶道和“上善若水”这个词。这部小说的芬兰语书名为《茶师之经》(Teemestarin Kirja),即指这部小说是关于茶师的书;书名还有另一层含义——小说中每一位茶师都有写“日记”的传统。虽然每一位茶师性格爱好不同,记录的内容有多有少,有繁有简,但是这些笔记会代代相传,成为茶师家族的重要记录,也成为主人公诺莉亚探寻过去的秘密线索。小说英文版书名为《水的记忆》,也是一语双关。在小说中,水越来越成为一种短缺资源,流淌的溪流、江河等有关水的一切对人们而言逐渐变得陌生,似乎只存在于记忆之中。水因为稀缺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水也有记忆,小说中一些问候或是祝福用语都与水有关。有人描述这本小说是“东方遇到西方”,“茶师”实践的日本茶道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在物质消费主义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西方世界中显得突兀和醒目,就如同在水源紧张的环境里,那一方透着绿意的庭院。其实芬兰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东方文化中强调与自然融合的思想不谋而合。东方茶道所代表的“和敬清寂”融合在茶师诺莉亚父女的一言一行之中,与芬兰人的沉默内敛相得益彰。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小说带着淡淡的忧伤之美,对天空、水、草、木、山、石、光、影的刻画,也令一事一物都有了生命,有了浓浓的禅意。这种基于世界意义的科幻题材与充满东方韵味的美学形式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2020年是中芬建交七十周年,本书的中译本出版,也可谓东西方相遇相识的一种纪念。在2020年如科幻小说般病毒肆虐的开场中,人类如小说中描写的一般脆弱而又迷惘。正如诺莉亚的母亲所说:“我真希望能给你一个不同的世界。”
在此,我要感谢子桐先生策划指导;感谢张春晓编辑出版支持;感谢熊韵编辑细心审校和修订文稿;感谢我的学生崔可和任静在翻译过程中协助搜集资料、整理文字,并翻译了部分章节初稿,他们是芬兰语翻译的新生力量。
李颖写于新冠疫情居家的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