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国建设高端国际教育中心的SWOT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端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级的教育强国。下面用SWOT分析当前中国建设高端国际教育中心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1.3.1 科研人员规模全球第一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现阶段,中国进入人力资源红利释放的黄金时期,已形成如下优势。
(1)科研人员规模全球第一,人员结构呈金字塔形。当今,中国已迈入世界科技大国的行列,成为全球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1949年的26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10 154.5万人,增长了约390倍,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为国家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学历呈金字塔形结构,普通高等教育依然是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最主要渠道。目前,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为主体,但近几年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量和增速均超过专科,可以预见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学历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同时,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中,39岁及以下人群超过3/4,整体队伍年轻,发展潜力较大。
(2)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外“停留率”大幅下降,筑得良巢引凤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研发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和海外人才在“磁场”的强大引力下归国,积极投身到国家经济发展事业中,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明显。
“十二五”期间中国回国人才超过110万,各类人才加速聚集有力地壮大了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十三五”期间海归人才的回流热潮,是产业变迁的缩影,也是国内机遇奔涌的生动体现。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6—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占比达八成。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发布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之2020版》指出,2016—2018年,在美国高校进行科学与工程领域学习的研究生人数有所增加,但在美国获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的5年“停留率”从2013年的93%下降到2017年的84%。
“十三五”期间,面对祖国创新发展理念的呼唤,海归智力回流也迸发出强劲的内生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展示出“中外合璧”的创新驱动力,为“中国智造”这张名片更添亮丽色彩。以上海为例,“十三五”期间,上海累计引进留学人员6.7万余人,比“十二五”增加了1倍多,其中80%的海归毕业于世界排名前300位的知名院校。至此,在上海工作、创业的海归累计已逾20万人。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的引才力度持续加码,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广开渠道,并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是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一系列海外引才计划效果彰显,通过优良的科研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功引进众多资深科学家和重量级专家,成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领跑者。
1.3.2 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家科技事业重要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科研经费投入规模和增速均位居世界前列,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0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之2020版》指出,美国继续在全球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中占最大份额,在全球研发密集型产业产出中占最大份额,授予最多数量的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并在全世界科学与工程领域论文和高被引论文中占重要位置。但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其科学技术能力。报告特别指出,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影响着美国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地位。
研发支出是反映国家创新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全球的研发支出已经从2000年的7 22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2万亿美元,中美的研发支出之和几乎贡献了全球研发总投入的半壁江山。2017年,美国研发总支出约占全球的25%,中国紧随其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约占23%,仅2%的差距。与此同时,中国科技经费投入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但自2000年以来,美国的研发支出占全球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2020年8月,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表现出三个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全国共投入研发经费突破2万亿元,达22 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 465.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速达到12.5%,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世界研发投入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同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较2018年提高0.0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大增幅,且这一数字达到历史新高,超过2018年欧盟15国平均水平。
第二个突破是自2012年以来,基础研究经费占比稳步提高,从2015年突破5%,直到2019年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首次突破6%,较上年增长22.5%,为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这离不开国家对基础研究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牵头颁布了多项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其中特别强调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力度,拓展和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渠道。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 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研发经费比重为6.03%。高等学校、政府属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722.2亿元、510.3亿元和5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4%、20.6%和51.6%。其中,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对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分别为54.0%和35.6%,比上年提高2.9和1.9个百分点(见表1.4)。
表1.4 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按活动主体的情况分布
资料来源: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kjtjbg/kjtj2020/202009/P020200917363989375844.pdf.
第三个突破则是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突破1万亿元,达到10 71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4 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为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为38.9%,为推动科学技术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科技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相继贯彻落实,在创新链的投入端实质性地加大了对研发和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三个突破成绩的取得,表明我国的科技经费投入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入历史新阶段。此外,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化增长动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力量,也为未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奠定了更加牢固的经济基础。
1.3.3 中国科学和工程类出版物数量继续位居全球首位
2018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52.83万篇科学与工程类论文,科学和工程类论文等出版物的产出数量在全球继续保持首位。2020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全球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中国在工程领域的论文产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工程领域的出版物产量甚至是美国的两倍以上。从论文等出版物的引文影响力看,中国的论文影响力指数从2000年的0.4上升到2016年的1.1,尽管目前中国出版物的引文影响力低于美国和欧盟,但正在迅速上升。
2018年,在全球研发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中,全球增值产值超过3.2万亿美元。2003—2018年,美国产出的全球份额从38%下降到32%,欧盟和日本的全球份额也在下降,而中国的份额迅速上升,从6%提升到21%。在化学品(不包括药品)、运输设备(不包括飞机)、电气和其他机械设备、信息技术服务以及科学仪器等中高研发密集型行业中,2018年的全球产出接近5.8万亿美元。2003—2018年,美国产出的全球份额略有下降至22%,而中国占全球产量上升至26%,同期欧盟和日本的份额也有所下降。此外,许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都依赖的超级计算机,是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能力,尤其是开发人工智能能力的重要指标,在2010—2019年,中国在全球百台最强大的计算机中所占的份额从5%上升至9%。
全球无重复度量的专利族指标,尤其是各主要创新国家在全球专利族中所占的份额反映着各国的专利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国的专利数量一直大幅领先,居全球首位。2018年,中国、日本、韩国的专利族占比位列全球前三,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49%的专利族。
1.3.4 高端教育规模稳步发展,结构逐步优化
高等教育红利加速释放为未来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储备了坚实力量。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加快“双一流”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稳步发展,结构逐步优化,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和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在数字时代的文化转型中,未来的企业要灵活且适应变化,需重新构建管理劳动力需求的方式,并以标准方式投资工人的技能,逐步加强高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的发展未来。2017年,59%的全球组织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第二至第三阶段;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化,50%的技术支出与信息和数据相关;2022年是创新实现阶段,80%的销售增长来源于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2027年是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阶段,75%的组织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有关数字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业务中所处位置的讨论需要在组织的各个级别中进行。企业领导者需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政策和培训计划,允许员工提高自身的技能。未来的政府应重新优化传统的高端职业教育系统,将重点分设在软技能、硬技能和学术知识上;应促进终身学习,并建立诸如教育账户之类的社会保障计划,使个人能够为自己的技能提升支付费用。未来的个人应以年轻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始终寻找学习和成长的方法,并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价值,通过高端职业教育系统终身学习适当的技能。
1.3.5 教育投入总额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又加入了WTO。我国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意识到教育对一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都与教育密切相关。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经初步统计,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 01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 891亿元,比上年增长7.10%。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 9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9%。其中,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 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
根据此数据测算,2020年政府对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继2014年突破4%之后,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并首次突破5个百分点,达5.21%。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全球教育开支占GDP比重均值为4.487%。1999年我国只有1.9%,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教育投入占比已超越国际平均水平。足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加速弥补对教育投入的历史性欠账,努力办好教育这个重要的民生事业,构建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推动教育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