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轻松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

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是通过X射线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该仪器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等于一张胸片1/30,QCT的1%。不存在放射源衰变的问题,目前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

常规体检中骨密度检查的优点是骨矿含量测量准确,是骨质疏松测量的金标准,辐射剂量极低,是普通人群体检筛查的首选。

部分体检机构使用其他方法测量骨密度,速度快,平均1分钟做一个体检者,但检查结果准确度略低,与实际骨密度误差较大;不同操作者手法不同,人为误差较大;且探头接触人体后重复消毒有困难,容易反复使用,也可能埋下隐患。校医院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为无接触扫描,扫描时间为6~8分钟,但检查结果非常精确;该扫描为固定模式扫描,基本杜绝了操作者误差,可作为随诊依据;北京三甲医院均使用DXA做诊断依据,校医院检查结果可与上级医院互认,无需重复检查。

一、前期准备/操作步骤

(1)检查前注意事项:全身口袋内勿放硬币、手机、钥匙、各种卡;头部不戴发卡等饰品,摘除眼镜;颈部除去项链、玉坠、吉祥物等挂件;手腕不戴手表、运动手环、玉镯等饰物,尽量去除耳钉、戒指等小饰品。去除腰带、外贴膏药,去除腰围、护膝、护踝等护具,有骨折病史及体内固定物存留的患者,请提前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女性患者不穿塑身衣,最好穿全棉无烫印的衣物。6岁以下儿童骨龄测量,建议家长同室1米线外陪同。

(2)骨密度检查:受检者脱鞋平躺于检查床上,按医生要求摆放不同的体位,对腰椎、髋关节进行依次扫描,时间约为10分钟,如图2-6-1。

(3)体成分检查:受检者脱鞋平躺于扫描床上,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自头顶至脚底连续扫描,时间约为6分钟。

(4)儿童骨龄测量:受检者坐于检查床旁,将非利手(左撇子为右手,其余人为左手)放置于检查床固定位置,自指尖至手腕连续扫描,时间约为3分钟,如图2-6-2所示。

图2-6-1 骨密度检查体位

图2-6-2 骨龄测量体位

二、主要检查结果介绍

(一)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是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由此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除了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外,也对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周身疼痛,身高缩短,驼背,易骨折及呼吸受限等。尤其是短期内身高明显缩短,例如三年内身高缩短2cm,就一定要高度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持续使用激素治疗超过3个月、女性哺乳期、绝经早期须特别注意骨密度值。

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以缺乏运动、吸烟、嗜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摄入、长期素食、低钙饮食、减肥、较少户外活动等有关。女性骨质疏松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家族里母亲和姐妹得了骨质疏松,那么本人得骨质疏松的概率可达正常人的3~4倍。

图2-6-3 骨密度变化量(a.正常骨密度;b.骨量减少;c.骨质疏松)

注意事项:

(1)采用就重不就轻的原则。也就是说,患者测量了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得到的多个T值,应该采用T值最小的数据来进行诊断。比如,腰椎正位测量T值为-2.93,股骨颈T值为-2.11,那么,采用-2.93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2)高龄老人的DXA正位腰椎T值只做参考,多采用股骨颈和前臂远端的测量数据,因为高龄老人的腰椎骨质增生严重,腹主动脉钙化严重,影响测量骨密度。

【骨质疏松影像解读】

T值是受检者的骨量(BMD)与25岁同性别、同种族年轻人峰值骨量相比较的数值。(图2-6-3)正位腰椎及髋部的T值≥-1认为是正常,-2.5<T<-1判定为骨量减少,T≤-2.5判定为骨质疏松。在骨密度报告图上,灰色区域认为是正常骨密度(低度骨折风险),白色区域代表骨量减少(中度骨折风险),黑色区域提示骨质疏松(重度骨折风险)。但绝经前妇女、小于50岁男性和青少年不适用T值,而适用于Z值。Z值是受检者的扫描结果(BMD)与同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参考值相比较的数据。Z≥-2判定为正常,Z<-2认为是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下图中小白点表示T值或Z值所处的位置。如果受试者在校医院DXA机器上做过不止一次骨密度检查,则图中小白点代表本次检查T值或Z值所处的位置,小黑点代表以往各次检查T值或Z值所处的位置;受试者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显示非常直观,一目了然。骨密度的具体变化量可以通过短期骨密度变化百分比、长期骨密度变化百分比及年化百分比来观察(图2-6-3)。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骨质疏松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缓骨量丢失或增加骨量,预防骨折的发生。对乳腺癌激素治疗、内分泌相关疾病(例如糖尿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的患者,早期干预意义更大。治疗方法包括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增加户外运动、合理选用治疗药物、促进骨矿化及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目前校医院有钙片、骨化三醇、硫酸氨基葡萄糖、双磷酸盐、降钙素等多类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选择骨科或骨质疏松门诊就诊,咨询专业的临床医生,选用适合自己的药物提升骨密度。

(2)50岁以上成年人、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正在进行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年做一到两次骨密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目前骨密度正常的低度骨折风险的受检者,可以3~5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3)目前临床上是以正位腰椎及髋部作为随访部位,观察DXA的骨密度变化情况。一般而言,正位腰椎及髋部需要1~2年才能看出骨密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目前的医疗水平所限而造成的。如果想短期内观察药物疗效,建议选用下颌骨或髋部Words区作为观察部位,3~6个月就可以观察到骨密度的变化。

(4)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XA)使用的是双能X线(笔束式),剂量极低。做人体一个部位检查所接受的剂量,仅为每次胸片剂量的1/30,约合每日天然本底的1/3,美国FDA亦认为笔束式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对人体无确切伤害。

(5)其他医院所使用的机器多为扇形束扫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时间短但剂量较大;校医院Norland骨密度仪为笔束式扫描,虽然扫描时间稍长但辐射剂量明显减小,约为外院骨密度检查剂量的1/80。扇形束和笔形束的DXA诊断价值相当,数据经标准化参数校正可互认。两相比较,校医院的骨密度仪使受检者收益最大。

(二)成人体成分评价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体脂处于白色区域的受试者,一般都伴有轻度脂肪肝。

(2)体脂处于黑色区域的受试者,百分之百伴有中重度脂肪肝。

(3)建议体脂过高的人群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3个月后复测体成分。

(4)脂肪含量下降的同时会伴有肌肉及骨矿盐量的提升,对于想减脂增肌的人群有意义。

图2-6-4 全身DXA体成分

图2-6-5 DXA体质比(siri水下脂肪测量法)

【成人体成分评价影像解读】

通过DXA检查,可以精确测量人体的骨矿盐量、肌肉、脂肪含量(精确到克),准确测量体脂比,对潜在体脂过高者及时预警。图2-6-4至图2-6-5所示,自左向右的区域分别是表示体脂过低、体脂正常、体脂偏高、肥胖。依据体成分情况可以全面判定身体的健康状态。

全身检查可测量全身骨矿含量与肌肉的百分比(%TBMC/FFM),其正常值为5%~7%,处于该区间的成年受试者可以通过运动来增加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该比值<5%,表示骨的健康状况较差,破骨细胞异常活跃,需使用成骨药物提升骨密度;该比值>7%,表示成骨细胞异常活跃,需使用破骨药物调节骨密度。

(三)儿童骨龄评价

图2-6-6 正常儿童骨龄曲线范围

【儿童骨龄评价影像解读】

正常儿童的骨龄应位于-2SD至+2SD骨龄曲线范围内(图2-6-6)。位于骨龄曲线上方的数值表示孩子骨龄大于生理年龄,超过2SD区间有性早熟的风险;位于骨龄曲线下方的数值表示孩子骨龄小于生理年龄,低于-2SD区间有发育迟缓的可能。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儿童骨龄评价是依据正常儿童骨龄大数据曲线,通过测量腕骨的骨密度来判断孩子的骨龄,继而预测孩子的成年身高,不仅可以给儿童保健提供有力支撑,还可用于体育赛事的骨龄评价及运动员选材。

(2)相对于普通X射线腕部照片而言,DXA的X射线剂量非常低,只有普通骨龄片的1/30或1/50,非常适合做孩子的体检。

(四)儿童体成分评价

图2-6-7 正常儿童骨密度曲线范围

【儿童体成分评价影像解读】

正常儿童的骨密度应位于-2SD至+2SD曲线范围内(图2-6-7),低于-2SD则预示孩子骨密度过低,生长发育迟缓。高于2SD则预示孩子有性早熟的风险。Age Match(%)反映了受试者与同性别、同龄人骨量对比的比值。儿童骨密度评价仅适用于Z值。

特别注意:%TBMC/FFM这一指标不适用于儿童。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DXA可以对未成年人做全身扫描来评估身体的发育状况,判定其脂肪、肌肉、骨矿盐含量范围,为身体素质评价提供重要参考。DXA体成分测量与核磁体成分测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测量结果非常准确,且DXA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三、医院骨密度检查报告中的英文缩写的意义

以正位腰椎的DXA检查为例:

(1)Young Ref.(%):与25岁年轻人骨量(也就是峰值骨量)对比的比值。

(2)T-Score:T评分,指受检者的扫描结果(BMD)与年轻人的参考值相比较的数据。

(3)Age Match(%):与同性别、同龄人骨量对比的比值。

(4)Z-Score:Z评分,指受检者的扫描结果(BMD)与同龄、同性别的人群参考值相比较的数据。

(5)Region:扫描部位。

(6)BMD(g/cm2):每平方厘米的平均骨量。

(7)BMC(g):骨矿盐总量。

(8)Area(cm2):扫描面积。

(9)Length(cm):扫描长度。

(10)Width(cm):扫描宽度。

(11)ST Change(%):Short Term Change(%)短期骨密度变化百分比(最后一次测量的骨密度值与最近一次测量的骨密度值变化的百分比,可了解患者近期骨密度的变化)。

(12)ST Change(%/yr):Short Term Change(%/year):短期骨密度年化变化百分比(最后一次测量的骨密度值与最近一次测量的骨密度值变化的年化百分比,可了解患者近期骨密度的变化)。

(13)LT Change(%):Long Term Change(%)长期骨密度变化百分比(最后一次测量的骨密度值与最初测量的骨密度值变化的百分比,可了解患者自测量骨密度以来长期骨密度的变化)。

(14)LT Change(%/yr):Long Term Change(%/year):长期骨密度年化变化百分比(最后一次测量的骨密度值与最初测量的骨密度值变化的年化百分比,可了解患者长期骨密度的变化)。

以全身DXA扫描为例:

(1)Total BMC:全身骨矿含量(g)。

(2)Total Lean Mass:全身肌肉含量(g)。

(3)Total Fat Mass:全身脂肪含量,包括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g)。

(4)Total Fat(%):全身脂肪量的百分比。

(5)Siri UWE Fat:全称为Siri Underwater Fat,Siri水下脂肪测量百分比。

(6)Brozek UWE Fat:全称为Brozek Underwater Fat,Brozek水下脂肪测量百分比,多用于健美运动员、专业运动员。

(7)Soft Tissue Fat:软组织脂肪,主要指皮下脂肪。

(8)%TBMC/FFM:全身骨矿含量与肌肉的百分比,正常值为5%~7%,处于该区间的成年受试者可以通过运动来增加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该比值<5%,表示骨的健康状况较差,破骨细胞异常活跃,需使用成骨药物提升骨密度;该比值>7%,表示成骨细胞异常活跃,需使用破骨药物调节骨密度。该指标未成年人不适用。

(1)Underfat:体脂过低。

(2)Healthy:体脂正常。

(3)Overfat:体脂过高。

(4)Obese:肥胖。

(5)Lean Mass(g):瘦体重总量。

(6)Fat Mass(g):脂肪总量。

(7)BMC(g)+Lean Mass(g)+Fat Mass(g):人体体重。